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降低Ⅲ类手术切口在临床的感染率。方法:对我院8年来收治286例腹部严重污染患者的手术切口,随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和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1.5%,采用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24.7%。前者在住院日、抗生素用量、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后者。结论: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地防止腹腔细菌对切口的污染,使切口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碘伏盐水在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列腹部手术(乙/丙类切口)病例分成两组;A组(观察组)95例在缝合腹膜后应用碘伏盐水逐层冲洗切口80毫升;B组(对照组)91例在缝合腹膜后应用甲硝唑原液逐层冲洗切口80毫升。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情况,应用统计学概率比较术后感染差异值。结果 A组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15.8%;B组切口感染26例感染率28.6%;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碘伏盐水冲洗切口在术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方面有显著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行阑尾切除手术350余例,其中化脓穿孔性阑尾炎70余例,术后切口化脓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2例,感染率较低. 手术方法: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措施.①手术切开腹膜前,若此病人可疑阑尾化脓穿孔,可先用灭菌消毒布巾保护切口皮肤,预防切开腹膜后脓液渗出污染切口.②手术切口至腹膜后弯钳提起腹膜,先切开一小口,以容吸引管头进入腹腔为度,抽吸腹腔内脓液,以免脓液流出腹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膜保护法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6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膜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保护手术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膜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程、手术操作时间、切口保护方式、腹膜缝合方式、腹腔引流物安放部位、切口清洗及甲硝唑应用情况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相关数据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这些因素及措施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应采取早期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改良缝合腹膜、双氧水冲洗切口、引流口另行戳口、术前术后应用甲硝唑等措施,以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腹膜间断缝合法对阑尾炎手术切口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应用常规缝合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缝合,应用腹膜间断缝合法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缝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治疗组5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4%;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9例,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18%。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膜间断缝合法对阑尾炎手术切口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降低急症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感染率的综合处理.69例均为急症腹部手术,均系Ⅲ类切口.其中正中切口33例,经腹直肌切口19例,麦氏切口17例.所有病例都采用术前2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应用切口保护膜,切口稀碘伏冲洗,丝线全层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切口置橡皮片引流;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等综合处理.65例切口甲级愈合,4例感染,感染率降低到5.8%(4/69).综合处理的方法可使急症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162例患者通过术中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结果:162例患者有3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降至1.8%.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年8月至1992年8月共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5例,并选择同期腹式(腹膜内)全子宫切除35例进行对比,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杜冷丁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刀口感染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不作腹部切口,可避免术后肠胀气、肠粘连等。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手术要点,不致发生副损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4月至1998年8月我院行应部手术360例.其中60例术前发现腹膜刺激征而考虑有腹膜炎发生.经用贴膜保护切D,ZT胶粘合切口从而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0例.其中男172例,女188例.300例未用贴膜及ZT胶保护和粘合切口,其切口感染率为106%、60例术前考虑有腹膜炎,均用贴膜保护切D,ZT胶粘合皮下脂肪层,其中4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67%。方法腹部选择合适的切口部位,常现消毒皮肤,无菌。隔离保护后切开皮肤及皮下各层,切到腹膜层后,使切D长度足以适合手术操作.提起腹膜使之伸展开.再把无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肤钉合器在腹部手术切口皮肤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采用皮肤钉合器缝合,B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常规丝线缝合,对比两组患者切口皮肤缝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感染率。[结果]A组切口皮肤缝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B组,A组切口感染率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皮肤钉合器用于腹部手术切口皮肤缝合能达到省时、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及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谌建新 《中外医疗》2012,31(34):58-58,60
目的探讨腹膜保护法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采用腹膜保护法预防术后切口污染,对照组在常规阑尾切除术后给予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感染率为0%。常规手术组术后有3例患者的切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脓或红肿等,感染率为12.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保护法能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操作简单,具有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1987年至1994年收治的783例腹部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了解和掌握有关感染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与方法783例患者中切口感染93例,感染率11.9%手术切口分为无菌I、可能污染刀、污染对三类。结果不同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列表(1)各种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列表(2)讨论感染因素:本文结果表明各部位切口感染率高低与该部位细菌多少,肥胖、营养状态、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等因素均有关系。营养不良.肥胖是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肥胖者一般…  相似文献   

14.
强氧化离子水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尤其是污染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为了控制院内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我院2002年1—3月,对阑尾手术切口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加用强氧化离子水冲洗并观察其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腹部手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5月~2012年9月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切口感染53例,感染率为8.1%,与手术性质、围手术期用药等原因有关。结论预防切口感染,要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不断提高外科医生手术技巧,以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污染机会,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观察使用切口保护套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病例报告]选择各90例行腹部手术时使用与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手术切口均大于8cm,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使用切口保护套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见,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讨论]切口保护套可保护手术切口,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1986~1994年,我院腹部手术4 5 16例,年龄8~74岁,平均(34.5±3.6 )岁。其中,男310 8例,女14 0 8例;择期手术180 1例,腹部感染2 6 6例,感染率14 .8% ,其中急诊手术130 7例,腹部感染2 6 2例,感染率2 0 .0 %。1995~1999年,我院开始腹部手术后,应用抗生素彻底冲洗的方法,具体方法:关腹前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甲硝唑混合溶液冲洗腹腔,关闭腹膜后切口同样冲洗,干纱布拭净创面,缝合切口,术后按具体病情口服、肌注、静脉应用抗生素。该组30 4 0例,年龄(34.7±3.5 )岁,其中男2 0 2 8例,女10 12例。择期手术16 35例,感染6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缝合方法改进在腹部切口愈合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一2010年7月实施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共836例。随机分为两组:切口缝合改进组(A组)和常规缝合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和不同类型切口术后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O.01);在I类切口、Ⅳ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Ⅱ类切口、Ⅲ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新材料缝合线的研制和应用,我们根据缝线的特点对常规缝合法进行改进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李桂鲜 《华夏医学》2007,20(4):738-739
目的:探讨降低腹部污染类切口感染率的方法。方法:总结354例腹部污染切口术中分别用稀碘伏、生理盐水处理的病例资料。结果:354例均治愈,稀碘伏组170例,感染5例;生理盐水组184例,感染15例,两组感染率比较有差异。结论:稀碘伏能降低腹部污染切口感染率,并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20.
杨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5):572-572,57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患者3612例中发生的切口感染58例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腹部手术患者3612例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1.61%,Ⅰ类手术感染3例,感染率1.15%。Ⅱ类手术感染34例,感染率1.32%,Ⅲ类手术,感染22例,感染率2.85%。急诊手术感染31例,发生率2.58%。择期手术感染27例,发生率1.12%。结论: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急诊手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