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克服硬膜外下行阑尾切除术时的阑尾牵拉反应 ,我们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预防内脏牵拉反应效果较好的哌氟合剂(哌 口替啶加氟哌啶 ) [1] 静注与阑尾系膜封闭进行了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阑尾手术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年龄 16~ 6 5岁 ,分两组 ,应用哌氟合剂 30例 ,为合剂组 ;采用阑尾系膜封闭的30例 ,为封闭组。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 0 .5mg ,安定 10mg ,术前 30min肌注。选T12 ~L1间隙穿刺 ,向头置管 ,试验量为2 %利多卡因 4ml,观察 5min ,无异征 ,注入 2 %利多卡因 8~10ml,阻滞平面…  相似文献   

2.
冯秋萍 《海南医学》2006,17(12):72-72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术病人,T11-12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随机分2组,A组在切皮后开腹前静脉滴注(莫非氏管处)丙泊酚0.8-1.2mg·kg-1,和氯胺酮0.6-1.0mg·kg-1,B组在切皮前给芬太尼0.05mg加氟哌啶醇2.5mg.观察记录阑尾牵拉反应,以及HR、SP02与MAP的变化.结果 两组抑制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3.3%、50.0%.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两组的HR、SP02及MAP变化不大.结论 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能够较好地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3.
阑尾切除术时硬膜外麻醉往往不能完全抑制阑尾牵拉痛,导致心率、血压明显升高。瑞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药效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且能有效抑制自主神经及躯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无不适及呼吸抑制。本研究拟评价阑尾切除术时硬膜外麻醉联合泵注瑞芬太尼抑制牵拉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乙呱啶的衍生物。我院试用小剂量氯胺酮与氟哌啶 (氯氟合剂 )来防治阑尾手术时的牵拉反应 ,并与中哌潜啶和氟哌啶 (哌氟合剂 )进行了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将 170例ASAⅠ Ⅱ级急慢性阑尾炎患者 ,年龄 16~ 5 8岁 ,随机分为氯氟组 85例、哌氟组 85例。术前所有患者肌注安定10mg。选T11 12 间隙硬膜外头面置管 ,麻醉平面满意后 ,所有患者常规吸氧 ,氯氟组缓慢静注氯胺酮 30mg,氟哌啶 5mg ,哌氟组缓慢静注哌潜啶 5 0mg,氟哌啶 5mg ,两组病人用药后 5分钟测BP、HR、SpO2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结肠手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择期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确认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0.5%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6~15 mL。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切皮前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未用任何辅助药物。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1)、切开腹膜前(T2)、手术牵拉结肠时(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SBP、DBP、HR、SpO2变化,并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手术牵拉结肠时(T3)对照组SBP、DBP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的前提下,辅助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有效抑制结肠手术术中牵拉反应,既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又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和术中清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防治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仍是现今各医院经常采用的方法,术中牵拉反应比较常见,既影响手术操作又降低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我们用丙泊酚静脉输注防治阑尾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安定预防阑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徐鹏  王亚军 《河北医学》2007,13(8):942-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50例,手术进腹前K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氯胺酮0.5mg/kg;F组静注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6%,F组74%,K组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硬膜外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阑尾切除术一般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 ,但牵拉阑尾系膜常引起病人胃区疼痛、恶心、呕吐、鼓肠等牵拉反应 ,甚至会引起血压下降 ,心率缓慢的严重后果。我们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芬太尼注入硬膜外腔 ,对减轻牵拉反应效果满意 ,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将 81例ASAⅠ~Ⅱ级的急、慢性阑尾炎患者 ,年龄 18~5 5岁 ,随机分为 3组。所有病例无心肺肝肾病史 ,性别、年龄、体重各组无明显差异。麻醉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 .1g。选T12 L1间隙为穿刺点 ,头向置管 3cm ,均以 2 %利多卡因 5ml为试验剂量 ,后分次注入各组局麻药总量 17~ 2 3ml…  相似文献   

11.
车艳华 《中外医疗》2015,(2):102-103
目的探析地佐辛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代替芬太尼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阑尾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地佐辛组;B组芬太尼组。监测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及牵拉阑尾时的HR、BP、MAP、SPO2,并记录术中牵拉阑尾时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鼓肠、牵拉痛等牵拉反应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均能有效抑制阑尾炎术中的牵拉反应,但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地佐辛能代替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减轻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2.
施行阑尾切除术时,由于手术牵拉常出现胃区疼痛、恶心、呕吐等反应。这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而且也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988年1~5月,我们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结合小剂量安定内关穴注射,用以预防阑尾切除术的牵拉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62例阑尾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安定注射组(简称“安注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相似文献   

13.
俞霞 《中原医刊》2006,33(23):57-5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加安定,防治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相仿的需要硬膜外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0例。A组为氯安组,在进腹腔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6mg/kg和安定0.15mg/kg;B组为哌氟组,进腹前静注哌替啶1mg/kg和氟哌啶0.1mg/kg。防治牵拉反应,作对比观察。结果氯安组有效率达96%,哌氟组有效率达72%,氯安组明显优于哌氟组。结论麻醉者积极防治牵拉反应,很有实际意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加安定,既能克服氯胺酮的副作用,又能防治牵拉反应,副作用少,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度冷丁组(D组);麻醉完全后K组静注氯胺酮0.5mg/kg、咪唑安定0.05mg/kg,然后以氯胺酮15ug.kg-1/m in,咪唑安定0.8-1.5ug.kg-1/m in静脉持续滴入,D组则用度冷丁1mg/kg、氟哌啶醇2.5mg缓慢静滴。记录两组病人给药前、给药后15、30、60m in、术毕的MAP、SpO2、HR、术中病人对手术牵拉内脏时的反应和镇静效果的评价。结果在给药后15m in两组病人的MAP较给药前均有下降(p<0.05),以D组更为明显(p<0.01);K组在给药后15m in HR较给药前升高(p<0.05);两组病人术中镇静效果评级(Ram say评级)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内脏牵拉反应抑制的有效率K组为95.00%,D组为82.50%,K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小儿在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 ,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用哌替啶及哌替啶与羟基丁酸钠合用的抗牵拉反应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5例ASAⅠ~Ⅱ级肝肾功能无异常的急慢性阑尾炎患儿。男 31例 ,女 4 4例 ;年龄 8~ 13岁 ;体重 2 4~ 39kg。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于T1 2 ~L1 间隙穿刺 ,头向置管 ,按 8~ 10mg kg分次注入 1 2 %利多卡因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手术时间 2 0~ 4 0分钟。术中常规鼻导管吸氧 ,观察患儿呼吸、脉搏、血压。1 2 方法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 (哌替啶 +羟基…  相似文献   

16.
张祯浪 《吉林医学》2010,31(22):3715-37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组,n=20)和哌替定组(P组,n=20),记录手术开始后的MAP、HR、SpO2及手术探查时牵痛以及镇静情况。结果:R组用药后5~10minMAP、HR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SpO2下降显著(P<0.01),P组用药后5~10minMAP、HR较用药前有所上升(P>0.05),约10min后逐渐转入轻微抑抑状态,趋于平稳。R组SpO2下降较P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牵拉痛、镇静和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时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预防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方法。方法 观察12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病人辅用氯胺酮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并与哌替啶和安定比较。结果 氯胺酮复合哌替啶、安定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哌替啶和安定组(P〈0.01)。对循环抑制的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辅用氯胺酮可有效防治内脏牵拉痛。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采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BEM)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烧伤削痂植皮手术,以观察其临 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烧伤手术42例术前常规给予镇静催眠类药,麻醉诱导给予氯胺酮1mg/kg,REM1μg/ kg(输注时间30秒),诱导完成后,麻醉维持给予氯胺酮41.7μg(/kg.h),REO.1μg(/kg·min)持续输注。术中根据 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及循环呼吸的变化.调整药物的输注速率,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变化, 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结果 患者术中安静入睡,咽喉反射存在,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呼吸、 循环功能平稳,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等,术后在较短时间内苏醒。结论 瑞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联合应用于烧 伤病人削痂植皮手术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