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由余绍源教授创制的胃炎清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疗效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128例口服胃炎清胶囊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疗效、组织学的炎症改善、HP清除率和根除率等方面的疗效,以及综合疗效,并与43例口服德诺治疗的历史对照组进行比较,来进一步证实胃炎清胶囊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对上腹胀、嗳气、纳呆食少)、胃镜疗效、组织学炎症改善疗效、HP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结论:胃炎清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疗效较理想,并以脾胃湿热型最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方法 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胃炎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结果 胃炎颗粒组治愈率为67.2%,显效率26.4%,总有效率99.2%;幽门螺杆菌转阴率48.3%.对照组分别为45.2%、24.2%、80.6%、1.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乐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分为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口服胃乐胶囊每次5粒,ld3次,对照组口服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0g,ld3次,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胃乐胶囊组治愈率50.5%,显效率31.5%总有效率94.4%,幽门螺杆菌阴转率47.6%;对照组分别为30%、32.2%、85.6%、lO.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1996年5月~1998年11月,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岁5例,7~12岁5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a,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临床表现:腹痛反复发作60例,泛酸25例,厌食42例,呕吐25例,有不良饮食习惯45例,学习紧张2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确诊,幽门螺杆菌(HP)阳性57例。12 治疗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控制饮食和心理疏导,甲硝唑抗感染和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加用思密达,30g/次,用50ml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愈66例,占62.26%;好转20例,占18.87%;未愈20例,占18.87%。总有效率为81.13%。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的症候群。治疗上应着重以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依据,从治疗效果和经济角度出发,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保同  王德元 《中原医刊》1995,22(3):110-11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马保同,王德元我院在1993年7月至12月,对胃镜下病变粘膜进行活检并作尿紊酶叹附试验,对268例慢性浅表生胃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取材对象: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食欲差,病程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受检者进行舌象观察 ,舌苔主要观察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 ,舌质观察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黯舌 ,并均予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的 12 0例CSG患者作为临床资料 ,汇总、研究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12 0例中Hp感染检出率为 4 3. 3% ,Hp感染所占比率舌苔顺序依次为黄腻苔 >白腻苔 >薄黄苔 >薄白苔 ,舌质则为紫黯舌 >红舌>淡白舌 >淡红舌。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舌象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舒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以舒胃汤为基本方,临床随症加减,6周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停药1周,复查胃镜。结果:治愈37例,好转41例,总有效率92%。结论:舒胃汤调理中焦,舒畅气机,活血通络,缓急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胃苏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 999年 7月~ 2 0 0 0年 3月用胃苏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3 0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肝胃不和证中医辨证标准。 3 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其中男 1 5例 ,女 1 5例 ,年龄 2 3~ 63岁 ,平均 41岁 ,病程 0 .5~ 40年 ,此次发作加重时间 5~ 60天。2 治疗方法3 0例纳入病例均按要求在观察期间停止使用其它一切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 ,口服胃苏冲剂 (药物组成 :紫苏梗、…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阐明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CSG患者HP感染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对 1 670例经临床、胃镜及病理均诊断为CSG的活检标本的HE及Giemsa染色切片进行回顾性观察 ,观察HE染色切片确定CSG的程度及是否伴有活动性炎症 ,观察Giemsa染色切片确定有无HP感染。结果 :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7.3 5 %、3 1 .0 2 %和 5 2 .0 3 % ,两两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66.67% ,71 .81 %和 89.43 % ,与相对应的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HP检出率男性为 3 6.92 % ,女性为 3 3 .0 1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0岁以下组、3 1~ 60岁组、61岁以上组HP检出率分别为 3 3 .92 %、3 7.90 %和 2 8.74% ,经检验 3 1~ 60岁组与 61岁以上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果提示 :HP是使CSG产生活动性并且使CSG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因素。CSG病人HP感染率无性别差异 ,感染多发生在 3 1~ 60岁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氨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3例,按组织学分型分为轻、中、重度胃炎,按有无中性粒细胞的出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胃炎;胃液氨的测定采用氨试剂盒,sIgA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HP检出采用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49.21%。HP阳性胃炎患者中胃液氨浓度及sIgA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一者,差异极显著(P<0.001)。HP阳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氨与HP阳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氨无差异(P>0.05)。而P阳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sIgA明显低于中、重度者,差异极显著(P<0.001)。结论 HP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其致病机制与HP产生的氨的损伤作用以及sIgA保护作用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服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及谷氨酰胺颗粒服用.连续服药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9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二联疗法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而阿莫西林为抗生素,因此,在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当中可不添加抗生素,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三联疗法在抗幽门螺杆菌(Hp)中的应用效果,使用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浅表胃炎,观察在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型的变化情况。并对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在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数量增加的是脾胃湿热证型患者,而数量减少的是肝胃不和证型患者(P〈0.05)。但是,虽然脾胃虚弱证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确诊之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具有很好的抗Hp效果,并且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出现了很大改变,大多数还是趋向于湿热型。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在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和。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3例,按组织学分型分为轻、中、重度胃炎;按有无中性粒细胞的出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胃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IgA,HP检测采用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论HP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其致病机制与sIgA保护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胃镜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3±16岁。口服维克胃炎冲剂1包(5g3次/d)疗程为20d,显效率79.5%。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13岁,口服三九胃泰1包3次/d,疗程为20d,显效率为25%,两组比较P<0.01,值得选用维克胃炎冲剂。  相似文献   

17.
吴艳玲 《中外医疗》2009,28(2):72-72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用柴芍胃康宁合西医三联疗法,68例对照组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胃康宁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中药扶正祛邪为主配合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次枸橼酸铋、奥美拉唑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临床治愈28例,好转39例,无效2例,有效率97.0%,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变是胃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小四上皮增生及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多局限于粘膜浅表,有时亦可累及全层。笔者自1993年至1999年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8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豆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总共108例,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最大者85岁,其中26-35岁14例,36-45岁46例,46-55岁M例,56-65岁10例,66岁以上者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10例,l-2年者55例,2-3年者30例,3年以上者13例。10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胃阴不足型总有效率为90.91%,脾胃虚寒型总有效率为88.89%,脾胃湿热型总有效率为95.24%,肝肾不和型总有效率为94.74%,各分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