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岩 《中外医疗》2011,(26):171-171
目的 探讨髌骨轴位(Merchant位)投照的临床应用及其买用意又.万法取仰卧位投照髌骨,患者仰卧,膝于床边屈曲45°X线通过髌骨相对于垂直线角600°中心线经髌骨内缘垂直入探测器.结果 采用仰卧髌骨轴位摄影者176例,其中169例显示髌股关节面完整,无重叠:关节间陈对称,评为"优良"片占96,均获得了满意的髌骨抽位影...  相似文献   

2.
负重Merchant髌骨轴位在人工全膝置换术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重位置Merchant髌骨轴位片的投照原理,具体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膝关节患骨关节炎者分别进行Merchant及改良负重位置下的髌骨轴位X线投照.与传统的Merchant髌骨轴位投照技术比较,改良后的投照方法主要是保持患者屈膝45°半蹲位.X线束相对于髌股关节投照的角度及X线片盒的放置位置保持不变,患者处于负重位是二者唯一的差异.结果负重Merchant髌骨轴位片显示68%的患者存在髌骨轨迹改变,而传统的Merchant髌骨轴位片仅显示38%患者的髌骨轨迹出现改变(P<0.05).结论负重位Merchant髌骨轴位片对髌股关节病变的评估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对早期及隐匿性髌股关节紊乱的检测更灵敏、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坐位髌骨轴位X线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用意义。方法:取坐位投照髌骨,患者髋关节保持自然屈曲90°,屈膝角度范围30°~80°,然后调整中心线的入射角及入射点进行投照。结果:采用坐位髌骨轴位摄影者共138例,其中78例膝关节屈曲70°~80°,显示髌股关节完整,无重叠,关节间隙对称,评为“优”级片占5 7% ;5 5例膝关节屈曲5 0°~6 0°,显示髌股关节无重叠,关节间隙略不对称,评为“良”级片,占4 0 % ;两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髌骨轴位影像,优良率达97%。另外5例屈膝关节为30°~4 0°,显示髌股关节重叠,关节间隙明显不对称,对诊断有影响,列为废片,占3%。结论:采用坐位髌骨轴位投照法,符合膝关节和髌骨之间的解剖特点及活动规律。其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可配合摆位。屈膝关节4 0°~70°范围内均可获得髌骨轴位的良好影像,提高临床影像诊断准确率,临床实用性好,可以作为髌骨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髌骨轴位的体位设计和摄影角度,建立一种最佳的投照方式.材料和方法:对92例患者进行髌骨轴位摄影,在力求体位舒适的情况下,根据膝关节实际屈曲角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投照角度.膝关节屈曲30°~90°时,X线球管向头侧倾斜5°~12°,中心线与髌骨长轴平行,从髌股关节面水平摄入. 结果由此方法获得的髌骨轴位片,优片占90.2%;良片占6.5%;优良率为96.7%.结论 经过改进的髌骨轴位投照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简便易行,患者易于配合,且图像质量大大提高,更能符合 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志强 《当代医学》2016,(35):182-183
目的 对髌股关节切线位摄影新技术的讨论与研究.方法 选取5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膝关节倒位平片测量膝关节屈曲角,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长轴,弪骨长轴及胫骨前皮肤线之间的夹角.对三组夹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间夹角与膝关节屈曲角成直线相关关系.根据结果 研制出辅助摄影台并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屈膝30°进行检测.结果对50例患者58个髌股关节进行切线位X线片.根据四个等级进行判断为优19个,良31个,中7个,差1个.优良率为86,2%.摄片效果较差多由于髌韧带较多造成髌胫前角过小或负角造成.结论 仰卧位屈膝300进行投照能更好的显示髌股关节,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实用意义。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的患者68例,采取坐位,使用X线投照髌骨,其中患者的髋关节一直采取90°的自然曲度,屈膝(30°~80°),随后进行中心线入射角与入射点的相关调整,然后对其进行投照。结果受X射线投射检查髌骨的患者共68例,其中屈膝程度在70°~80°的,共计41例(占总数的比例为60.29%),"优"片数量为22/41(53.66%);屈膝程度在50°~60°的,共计25例(占总数的比例为36.76%),"优"片数量为11/25(44.00%);屈膝程度在30°~40°的,共计2例(占总数的比例为2.94%),"优"片数量为0。结论坐位髌骨轴位X线摄影技术与膝关节以及髌骨的解剖特点以及活动规律十分符合,并且该技术操作便捷,患者可以保持一个舒服的体位。屈膝关节于40°~70°的影像均成像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效果显著,建议推广作为髌骨的一项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摄影体位的探讨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不同摄影体位对其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双膝关节站证负重前后正位及侧位、双膝关节站立负重后前屈膝正位、双髌骨负重屈膝轴位、双下肢全长负重位等体位的投照,获取膝关节关节腔和髌股关节的各体位影像及下肢力线的准确数据.结果 选取7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测最负霞与非负重下膝关节关节面夹角值,通过统计学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采用双髌骨负重屈膝45°位,经测量显示73%的患者存在髌骨轨迹发生改变,而非负重屈膝位仅显示42%,经统计学t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膝关节采用负重和特殊体位的投照,可得到比传统体位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X线榆查,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采取多体位站立负重摄影,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针对严重髌股关节炎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术前查X线(负重侧位、45。Rosenberg相、Merchant轴位相),对髌股关节炎分级并测量髌骨厚度和髌股间隙,从而预测出髌骨假体厚度,使重建后的髌股间隙不大于原间隙。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smith&nephew),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行髌骨截骨后假体置换,并在置换前后测量髌骨的运动轨迹。术后随访。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结果应用SPSSl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行髌骨截骨安装假体,140例均髌骨轨迹良好,可以达到“nothumbtest”,9例采用了外侧支持带松解等操作,后髌骨轨迹良好。术后126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10.5°(90°~125°),出现19髌前疼痛口服非甾体类药物逐渐缓解,无1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及皮肤坏死等。结论: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炎行髌骨置换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改善关节屈伸功能,减少髌骨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髌骨脱位未再复发.轴位X片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平均91.5分.结论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折常见,以往都采用正侧位及轴位投照法以显示骨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正位投照因髌骨与股骨下端重叠显示不清,轴位则要求患者俯卧位。膝部接触床面,膝关节还要屈膝90°,这种体位因患者痛疼剧烈而难以配合。为此作者参考Daffney的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践找到一种新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膝关节侧位投照方法同常规侧位法。斜位投照方法是:患者仰卧于投照床,姆趾垂直向上。倾斜球管,中心线以45°角由膝关节外侧射入;保持膝关节不动,再由内侧拍摄一张45°角照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大学生髌骨轴位片19个参数,探讨大学生髌骨软骨软化症与髌骨不稳定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49名男患者54个膝关节,33名女患者37个膝关节,均摄患膝髌骨轴位片,每个髌骨轴位片测量19个参数,测量结果用SPSS For Window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男女患者在髌骨指数、髌骨横径、外侧髌股角,股骨沟深度指数、股骨关节面比率、双中心角等参数男女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女患者较男患者髌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达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分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与病变程度及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髌骨软化症是由于髌股关节顺列的生物力学关系紊乱,髌骨半脱位或侧倾,髌股外则小关节压力过度集中和磨损,而内侧则缺乏应力刺激,从而导致髌股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碎裂;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晚期软骨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断。研制成功的JKY-伤风败俗康复仪,通过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股内侧头使肌力增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率达90%(优良率63%)。对晚期患者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达86.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髌骨轴位检查中屈膝角度和髌股关节拍摄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5例患者进行标准膝关节侧位检查,屈膝角度95°~165°,每隔5°分别测量对应的胫股角、髌股角,统计各屈膝角度对应的胫股角、髌股角相关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屈膝在95°~165°范围内,以胫股角均值为因变量Y1,以屈膝角度为自变量X,回归方程为Y1=1.069X-18.565(F =5178,P<0.001);以髌股角均值为因变量Y2,以屈膝角度为自变量X,回归方程为Y2=-0.772X+ 148.484(F=1125,P<0.001);以胫股角为因变量Y3,屈膝角度、髌股角为自变量X1、X2,回归方程Y3=0.843X1-0.285X2+24.61(F=6089,P<0.001).结论 髌骨轴位检查中屈膝角度、胫股角、髌股角存在直线相关性,髌骨轴位拍摄中可根据回归方程Y1=1.069X-18.565,Y2=-0.772X+148.484求出相应的胫股角、髌股角,进而求出X线入射角度,选择相应的摄影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髌袖骨折的MR I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9~12岁儿童髌袖骨折平片和MR I表现。结果平片显示髌骨下极撕脱骨折3例,可疑骨折1例,阴性2例。MR I显示软骨骨折伴骨折4例,软骨骨折伴隐性骨折1例,单纯软骨骨折1例,3例骨折线累及髌骨关节面病例皆伴关节积血。结论MR I能够准确显示髌袖骨折的部位、范围、软骨片移位程度和关节面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髌骨轴位摄影方法的改良与设计,显示常规轴位摄影难以显示的髌骨半脱位征象并探讨该改良轴位的其它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膝关节分别屈曲30°,60°,90°时水平侧位上预置的金属线与髌骨关节面所成角的测量,确定出髌骨轴位X线入射角度范围,再对40例髌骨半脱位患者实施改良髌骨轴位摄影.结果:应用髌骨改良轴位进行摄影,准确显示出髌骨半脱位征象,所有影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髌骨改良轴位摄影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显示髌骨半脱位征象清晰准确.对髌骨半脱位、髌骨骨折的诊断和术后评估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大学生髌骨轴位片的19个参数,探讨男女大学生各参数的正常值。方法: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男大学生16名32个膝关节,女大学生19名38个膝关节均摄髌骨轴位片,每个髌骨轴位片测量19个参数,测量结果用SPsS For Window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正常男女大学生髌骨横经、髌骨厚度、股骨沟角、髌骨内外突,髌骨关节面角、髌骨外侧偏移率、外侧髌股角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髌骨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46例髌骨细微骨折和髌骨半脱位的X线检查结果分析,发现膝部外伤后4种的片检查的结果证明,高山位对髌骨细微骨折和髌骨半脱位显示率为100%,提出了膝部外伤应把高山位作为常规片,是观察髌骨纵形,线形裂缝骨折最佳位,对揭示髌股关节面的病变和髌骨半脱位有独物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共收治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38例61膝。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术前术后对患者行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及Q角。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骨骺损伤。成功随访共33例52膝,随方时间8~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脱位。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分别为:(-4.4±3.1)°、(10.2±2.4)°、(4.7±1.9)°,(2.2±1.3)mm、(3.7±1.8)mm,测量Q角为(8.9±4.7)°,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5.1 ±5.1)和(91.1±5.3),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创伤小,方法 可靠。  相似文献   

19.
双膝同片负重位和多角度髌骨轴位的投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膝关节负重位和多角度髌骨轴位的X线投照技术探讨,以建立一个检查膝关节病变的最佳投照方式。材料与方法:应用自制的多角度髌骨轴位投照架,双膝关节在同片不同屈曲度数时以及双膝关节在负重位时X线投照的影像对比。结果:在屈膝30°、45°、90°时,X线球管水平中心线向上、向头侧分别倾斜5°、7°、10°时,髌骨呈单边影像,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膝关节负重住和多角度髌骨轴位(即屈膝30°、45°、90°)。X线投照技术是对膝关节病变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其江  林粤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34-1034
<正> 髌骨轴位在膝关节外伤及病变中是一种常用投照位置,它对于观察髌骨与股骨髁的解剖关系和骨质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方法:即患者俯卧摄影台,膝部尽量屈曲,胶片放于股骨远端下方。球管从足侧向头侧倾斜,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入胶片。显示髌骨关节面及髌骨轴位像。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髌骨置换术的逐步开展,临床医生对了解髌骨与股骨内外接触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于是放射技术人员改变了传统的投照方法,采用坐位屈膝(用屈膝来改变股骨的延长线与胫腓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