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制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抗凝治疗,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有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之副作用。本文观察分析了56例患者760例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与皮下出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者100例,均为围手术期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改良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2min,共计700例次。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潘美成 《广西医学》2008,30(12):1950-1951
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良好,因其半衰期长,临床不需连续实验室监测而应用广泛.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抗凝药物,尤其是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原因,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文献报告,用垂直进针注射法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1].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注射部位采用不同压迫时间观察皮下出血情况,探讨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并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情况探讨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的关系,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注射按压时间,分为6min、8min、10min、12min、14min进行观察,对注射后不同时间按压情况下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压迫时间≥10min皮下出血15例次,<10min皮下出血26例次,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1)。结论:局部压迫时间≥10min即可有效降低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率,也就是按压时间≥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锐  梁静 《四川医学》2010,31(11):1721-172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较为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失去溶栓机会而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38例,将每例患者5次皮下注射分为5组,每组的压迫时间随机定为1min、2min、3min、4min、5min,12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局部不同压迫时间皮下出血率比较,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min、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中、重度皮下出血率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min、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皮下出血率比较,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压迫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镜梅  汪涛 《右江医学》2011,39(4):535-536
<正>低分子肝素钙(LMWH)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是一种抗凝、抗栓塞药物,其分子量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药效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易引起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1]。我院自2009年10月以来采用腹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时极易发生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患者皮下注射LMWH的不良反应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因为注射方法不规范.因此,正确、规范的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本文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操作前按摩,注射前不排气,注射前后回抽,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注射部位规律轮换等方法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70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均<1 cm×1 cm,1例患者出现1.5 cm×2 cm,其余均无皮下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排气方法、注射部位的规律轮换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各类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注射300例次,每组150例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注射和按压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后按压5 min~10 min。结果试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面积、疼痛程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方法的改进能够明显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有效减轻疼痛,减小出血面积,减轻了患者恐惧心理,提高了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与皮下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推注药液时间、注射后针尖在局部停留时间、注射后的按压时间及方法还存在不同观点,有待临床大样本的实验性研究。研究中要考虑患者年龄、腹部脂肪厚度、皮肤弹性、疾病种类、护士操作技巧、按压时间和力度的准确掌控等影响因素。最终得出可靠的证据供临床参考,以便提高护士操作的规范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在大鼠皮下注射后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不同样品进行生物利用度的比较.方法:采用静脉和皮下两种方式给药,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成曲线,计算出曲线下面积.结果:6个样品的皮下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5.0%,89.6%,77.3%,91.0%,79.2%和79.6%.结论:不同来源的低分子量肝素皮下生物利用度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郭东英 《医学综述》2009,15(23):3669-3670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镇痛剂使用次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UA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兵 《黑龙江医学》2004,28(9):687-68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1例 ,2组均口服消心痛、阿斯匹林、倍他乐克等常规药物 ,对照组加用丹参 30mL静滴 ,1次 /d ;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 ,1次 / 12h ,冠心宁注射液 30mL静滴 ,1次/d。 2组均以 1周为 1个疗程 ,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疗效治疗组有效率 97 6 % ,对照组6 3 4 %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 76 2 % ,对照组 5 1 2 % ;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邱小英 《医学综述》2014,(12):2269-227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安岳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3例HSPN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1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儿凝血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其中C组全血凝固时间及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C组显著低于A、B组(P<0.01);C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HSPN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来收治82例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42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40例,总有...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近期心脏事件、心肌供血、出血风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自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167例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LMWH组(84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LMWH组术前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的基础上,加用LMWH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10天.观察两组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而LMWH组没有发生(P>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LMWH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应用较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丹,参麦注射液配合低分子量肝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泖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100例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丹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各20ml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0.9%生理盐水250ml(合并糖尿病者)静滴,1日1次,同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抗Xa腹壁皮下注射,每12h 1次,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日1次,两组病例均根据脑水肿的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脱水治疗,同时配合应用胞二磷胆碱,肌苷、ATP、辅酶A等营养神经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 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50%,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22%,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P<0.01。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比较低分子量肝素 (LMWH)与普通肝素 (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作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 ,先后使用LMWH和UFH各四次抗凝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计算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率 ,测量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 :与UFH相比 ,LMWH对KPTT影响小 ,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 ,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短 ,结论 :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可代替UFH在血透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收入院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休息、吸氧、止痛、镇静、扩冠、降压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基础治疗4周,并在前14 d静点丹参酮注射液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口服欣康缓释片40 mg,1次/d。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在前7 d加用国产低分子肝素4 100 IU,2次/d皮下注射。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9例,有效率82%。无效病例中4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有效改变其血液凝固性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该药对患者PT值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未见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凝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所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凝状态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针每次5000u/d,皮下注射,7d为1个疗程;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1%(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凝状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