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2012,(7):818-818
R(呼吸)HR(心率)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EEG(脑电图)L(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N(中性粒细胞)ICU(重症监护病房)E(嗜酸粒细胞)Hb(血红蛋白)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CK肌酐)NO(一氧化氮)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BUN(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2009,(11):844-844
T(体温) N(中性粒细胞) BUN(血尿素氮)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R(呼吸) E(嗜酸粒细胞) PLT(血小板计数)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R(心率) Hb(血红蛋白) WBC(白细胞计数)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2012,(2):174-174
R(呼吸)E(嗜酸粒细胞)PLT(血小板)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心率)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P(血压)TG(甘油三酯)RBC(红细胞)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2011,(8):1011-1011
R(呼吸) HR(心率) BP(血压) SBP(收缩压) E(嗜酸粒细胞) Hb(血红蛋白) TG(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PLT(血小板) WBC(白细胞) RBC(红细胞)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包括缺乏组)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及其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ranulocyto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G-CSF-R)的水平变化是否相关.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甲巯咪唑治疗粒细胞正常组(粒正组),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组(粒少组).检测12例粒正组,8例粒少组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G-CSF和中性粒细胞G-CSFR的表达率,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与G-CSF水平及G-CSFR表达的关系.结果 粒少组及粒正组G-CSF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粒少组G-CSF水平较粒正组的G-CSF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粒少组G-CSFR表达率较粒正组及正常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G-CSFR表达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显著相关.结论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与患者G-CSFR的表达率相关.甲亢患者G-CSF表达率反应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开滦总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妇108例作为瘢痕子宫组,另选取同期开滦总医院产科收治的非瘢痕子宫产妇1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中性粒细胞趋化距离、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结果瘢痕子宫组中性粒细胞趋化距离长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的形成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升高、吞噬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诸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用于预防进行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患者的发热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感染。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璇  陈岷  申向黎  张伶俐 《中国药房》2008,19(20):1585-158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贫血、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高、常有血小板增多和脾肿大为特征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陛疾病,其病理过程从慢性期(Chronic phase)演变为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最终进入急变期(Blastic phase)。白血病细胞有特征性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Ph染色体)及由该染色体易位导致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每日皮下注射,治疗14 d,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109/L时停止用药,观察组化疗结束后采用PEG-rhG-CSF单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静脉抗菌药物应用率,治疗24、48、96 h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增殖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静脉抗菌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4、48、96 h的中性粒细胞数高于对照组,治疗24、48、96 h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根  许飞  温桂兰 《江西医药》2011,46(9):808-810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nchitis,EB)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对E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诱导痰细胞学确诊为EB的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同时以20例非EB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结果 EB患者的BALF嗜酸细胞比例略高于诱导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EB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在EB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50例。结果患者女多于男(1:0.61),且多为成年人(82%);共涉及20种药物,解热镇痛药最多(32%),其次是抗风湿药、磺胺类、抗甲状腺药,而抗生素大部分是联合用药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多采用维生素B4、鲨肝醇、碳酸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多由解热镇痛药引起,成年人为主,积极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 G-CSF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有关PEG-rhG-CSF与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4.1软件。结果:经筛选得到11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PEG-rhG-CSF与rhG-CSF在化疗后第1周期FN发生率、多个化疗周期总FN发生率、化疗后第1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率、骨痛或骨骼肌肉痛的发生率、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rh G-CSF可以更有效降低化疗后第1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P <0.05)。结论:PEG-rhGCSF较rh G-CSF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第1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推荐PE...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促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疗效观察赵小亭,郭良耀,王在田(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365000)最近几年来造血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外基因重组人促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下简称G-CSF)应用于临床已有不少报道,国内尚在起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期(3 d)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5μg/(kg±183;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中静脉滴注,连用3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维生素B4、鲨肝醇片等升中性粒细胞药物口服,均3d后复查血常规,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治疗组并观察有无发热、骨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缓解时间,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能否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方法 建立稳定的体外诱导 NETs 形成方法, 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细胞体外培养、 NETs 的诱导和形态学观察。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分为阴性对照 (NC) 组、 SAA 组和脂多糖 (LPS) 组, 给予相应的刺激后,观察 NETs 的形成并计算百分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组蛋白 3(h3)的含量。结果 提取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与细胞活力均在 95%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失去原有核型, 向外扩散形成网状, 即 NETs。与 NC 组相比, 接受 SAA 刺激的中性粒细胞有更多的 NETs 形成(P < 0.05)。培养液上清中的 h3 含量显著高于 NC 组 (P < 0.05)。结论 SAA 可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 NET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2007,2(12):698-698
s(秒),min(分),h(小时),d(天),kg(公斤),L(升),ml(毫升),IU或U(酶活力的国际单位),t1/2(半衰期),T(体温),R(呼吸),HR(心率),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EEG(脑电图),WBC(白细胞),RBC(红细胞),N(中性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L(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BPC或PLT(血小板计数),rib(血红蛋白),ESR(血沉),  相似文献   

17.
《国外药讯》2010,(2):28-29
以色列知名的全球仿制药公司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已向美国FDA递交了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XM02(I)的生物药许可证申请(BLA)。使用骨髓抑制化疗药的癌症患者用(I)治疗可缩短重度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并降低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PEG-rhG-CSF+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和试验组(PEG-rhG-CSF+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各2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参照组(70.00%)相比,试验组(95.00%)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与参照组(65.00%)相比,试验组(15.00%)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显著较低(P <0.05);试验组各项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在预防Nab-P与替吉奥联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粒细胞减少症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73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均在粒缺发生后使用rhG-CSF,用SPSS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rhG-CSF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为(7.77±5.14) d,总有效率为95.9%,研究中根据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程度、阶段及持续时间进行个体化给药。结论:rhG-CSF对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白介素-17(IL-17)作为前炎症因子可以导致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增高,从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募集。本实验通过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观察IL-17在体内环境下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体内环境下IL-17的变化与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C57小鼠30只,体质量22~27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5只;ALI模型组(模型组),15只,脂多糖(LPS)腹腔注射6mg/kg、10ml/kg致急性肺损伤。分别观察小鼠呼吸频率、活动情况及直接光镜观察肺组织血管及肺泡变化情况,中性粒细胞凋亡,淋巴细胞CD3+/4+/8+分类检测,血清IL-17含量的检测。结果急性肺损伤时小鼠的IL-17的含量(0.10±0.002)pg/L,正常对照组(0.08±0.003)pg/L(P〈0.05)。CD4+%模型组(21.99±1.83),对照组(14.97±0.99)(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模型组(1.15±0.17)%,对照组(0.32±0.05)%(P〈0.01)。结论在ALI发病24h时,由于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介质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表达了较高的凋亡率,而IL-17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与IL-17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