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表现特征.方法 纳入经手术证实的31例肠扭转患者,其中CT平扫9例,增强扫描22例,有5例加作了血管成像和特殊图像后处理.2位从事腹部放射诊断的医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肠扭转的部位、方向、度数、"漩涡征"和"鸟喙征"的出现率、是否有肠壁增厚和腹水以及寻找肠扭转的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①部位: 十二指肠1例,空肠23例,回肠3例,全小肠2例,乙状结肠2例,定位准确27例,准确率87.0%;②方向: 顺时针11例,逆时针20例,准确率100%;③度数: 180° 13例,360° 12例,540°、720°和900°各2例,准确23例,准确率74.2%;④"漩涡征"18例和"鸟喙征"20例;9例出现肠壁增厚和腹水;5例图像后处理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均显示肠系膜血管异常,有1例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显示"漩涡征"和"鸟喙征";有10例患者发现引起肠扭转的原因.结论 肠扭转在MDCT上主要表现为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喙征";肠壁增厚和腹水是肠壁血运障碍的重要影像依据.MDCT对肠扭转的诊断和评估扭转肠管的血运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首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三维重建的CT图像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 对照,比较分析2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 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5~15 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三维重建图像定位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采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联合IVP后泌尿系三维重建CT在诊断小儿先天性重复肾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系重复肾畸形患者,在术前1周内分别行常规泌尿系超声检查、IVP及IVP后CT扫描检查,CT图像后处理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容积重现(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方法,比较三种成像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及对重复肾畸形分型的价值。结果:超声检查确诊31例,诊断准确率77.5%;IVP检查确诊26例,诊断准确率65.0%;IVP联合IVP后CT检查确诊38例,诊断准确率95.0%。而在对已确诊的40例重复肾患者分型中,超声检查分型正确率为70%;IVP分型正确率为55.0%;IVP联合IVP后泌尿系CT检查分型准确率达92.5%;IVP联合IVP后三维重建CT诊断准确率及分型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及单纯IVP检查(P0.05)。结论:IVP联合IVP后三维重建CT技术对小儿泌尿系重复肾畸形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及分型准确性,可指导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肛瘘的病人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和瘘管造影。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由放射科专业医生完成。将术前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与显微肛瘘手术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上4例未发现肛瘘,5例为单纯性肛瘘,23例为复杂性肛瘘,均经过手术证实,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复杂性肛瘘误诊为单纯性肛瘘。MSCT上低位肛瘘6例,高位肛瘘22例,均经过手术证实,其中肛肠专科检查将8例高位肛瘘误诊为低位肛瘘,MSCT上3例括约肌外瘘误诊为括约肌上瘘。MSCT对术前内口、支管、脓腔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62.1%、89.3%、100.0%。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中,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VR能三维再现瘘管的形态和走行特点。结论MSCT平扫、增强并结合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对肛瘘进行定位诊断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样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MSCT常规轴位及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分析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GGN样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征象差异。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2例患者总计有81个病灶,其中49个为阳性,32个为阴性。MSCT常规轴位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60%、69.39%、75.00%,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别为92.59%、91.84%、93.75%,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MSCT常规轴位(P0.05);MSCT常规轴位图像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边缘分叶征、胸膜牵拉凹陷征/毛刺的显示率分别为42.86%、18.37%、71.43%、34.69%,MS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65.31%、24.49%、79.59%、46.94%,在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显示率的比较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种征象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可提高准确率,优化诊断效能,尤其是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1.25 mm薄层重建,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胆总管行MPR重建,获得胆总管走行最佳图像,然后在MPR图像的基础上行CPR重建,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胆总管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MPR、CPR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MRI及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及MRCP检查,其中42例加行CT检查,对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联合MRCP、MRI、CT检查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72/72)、94.4%(68/72)、78.6%(33/42),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69/72)、86.1%(62/72)、66.7%(28/42)。上述3种影像学检查均做的42例中,MRI联合MRCP检查较CT检查的定位诊断[100%(42/42) vs 78.6%(33/42),χ2=10.080,P<0.05]和定性诊断[90.5%(38/42) vs 66.7%(28/42),χ2=7.071,P<0.05]的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I联合MRCP与MRI、MRI与CT检查比较,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8.
多排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725例胃癌病人(包括115例早期胃癌)术前行MDCT检查,并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MDCT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4.8%(86/115)和99.0%(604/610),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MDCT检出的早期胃癌瘤体明显大于未被检出者(2.8 cm比1.6 cm,P=0.000),并且其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后者(20.9%比3.4%,P=0.040).MDCT鉴别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总准确率达94.2%(683/725).在86例MDCT检出原发灶的早期胃癌病人中,59例得到准确分期,而其余27例均被过度分期为T2或T3期,两组在大体类型(P=0.007)和分层方式(P=0.000)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分层方式与MDCT对早期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相关.MDCT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7%(14/19)、85.4%(82/96)和83.5%(96/115);对<4枚转移淋巴结的判断敏感度为66.7%(10/15),对≥4枚者的敏感度达100.0%(4/4).在MDCT未检出转移淋巴结的5例早期胃癌病人中,其肿瘤均≥2 cm,2例属凹陷型黏膜内癌.1例早期胃癌兼有位于左肝内<1 cm的转移灶未被MDCT检出,其余114例早期胃癌均被准确判断为M0期.结论: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对于被MDCT检出原发灶的早期胃癌病人,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肿瘤较大,不宜行微创治疗.此外,由于多数早期胃癌病人的转移淋巴结少于4枚,且MDCT对其判断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所以在考虑对早期胃癌病人行微创治疗时,仍应高度重视淋巴结转移之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状况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多排CT(MDCT)联合三维重建与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治中的作用之比较。回顾性分析89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泛影葡胺X线摄片及MDCT联合三维重建。在口服泛影葡胺后每6~8 h点片,在24 h内观察造影剂是否进入结肠。比较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与口服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差异。89例肠梗阻患者在口服泛影葡胺后,24 h内造影剂进入结肠的有30例,35例在48 h内肠梗阻缓解,其余54例肠梗阻未缓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4例手术患者,2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存在明显差异,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诊断阳性率较高(χ2=4.923,P0.05)。MD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优于口服泛影葡胺;泛影葡胺对肠梗阻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对Ⅳ期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对Ⅳ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9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前行64排螺旋CT(64 MDCT)检查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日本胃癌规约对肿瘤进行分期. 将CT术前分期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64 MDCT术前分期,其中65.2%(15/23)T分期准确,47.8%(11/23)N分期准确,70.8%(17/24)M分期准确,58.6%TNM分期准确(17/29). 而腹膜转移患者中6/9未能经术前64 MDCT检出. 结论 64 MDCT可以对Ⅳ期胃癌进行较准确的分期,其分期准确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腹膜转移的漏诊,但64 MDCT分期降低并不增加剖腹探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