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卒中,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方面。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和脑栓塞。属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逆乱而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常见疾病。依据脑髓神经受损的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中络是以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为主症,其麻木  相似文献   

2.
1中风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的病证。病情轻者,仅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郭宝玉 《健康向导》2014,20(4):34-35
<正>中风是中医病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病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中风发病突然,变化迅速,与自然界的风"善行而数变"特征类似,所以中医把上述临床表现称为中风,又称"卒中"。中风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一些中风先兆表现:"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平人手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对于中风的分类,《金匮要略》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明代李中梓又明确将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这种分类方法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苏晨霜 《泰山卫生》2005,29(3):39-40
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现代常见于中老年的急性脑血管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很多病人虽然经过抢救 ,挽救了生命 ,但往往留下后遗症。临床上 ,中风后遗症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治疗时必须辨证用药 ,随证加减 ,方可取得较好疗效。1 气虚血滞 ,脉络瘀阻  临症多见肢软无力 ,偏枯不用 ,面色萎黄 ,或身肢麻木 ,舌淡或有瘀斑 ,苔白 ,脉细涩或虚弱。治当以益气、活血、通络之法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患者秦某 ,男 ,6 8岁 ,退休干部 ,2 0 0 1年 6月 8日因突然头…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其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全国每年中风发病病例达250多万,死亡达150多万,而存活者75%有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手足肿胀等,称为中风后遗症,给家庭、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后遗症属中医类中风范畴、多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为主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自2004年8月、我们用自拟黄芪活血汤治疗该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鲁卫 《长寿》2011,(10):64-65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在中老年朋友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是相当高的,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一、腿疗与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的最大病根就是脉络不通,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 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风是中医学的病名,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因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故名为“中风”。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即脑卒中,是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致。不少患者经救治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能力,出现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统称为中风后遗症。对中风后遗症,中医有治疗经验,除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药物、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方法外,还强调饮食注意清淡、合理搭配、营养丰富。主食以大米、面粉、小麦、玉米等为主;多  相似文献   

1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的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中风”。因其发病突然。又称“卒中”。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塞、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中医学的病名,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中风的发生与肝、肾、心、脾有关,尤以肝为甚,病理上与风、痰、虚、火四者关系密切。根据病位深浅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2种。而中脏腑者必中经络。由于该病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病死率高,疾病预后与护理密切。  相似文献   

16.
赵洁  张冬生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81-2081
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卒中"等范畴,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的病症.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用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治疗本病225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敏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5):249-249
脑卒中又名“中风”,多由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瘅阻或血溢脑脉外,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点。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老年尤多。中风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经过救治后,往往留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我们施以针灸治疗,观察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秋 《健康生活》2012,(11):43-43
中风又名卒中,是一种发病急骤而又十分严重的疾病,一般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随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其主症。中医所说的中风,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证候分布、Frenchay评定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辨证分为5个组: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风痰阻络占30.0%、气虚血瘀占25.0%,两者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阴虚风动(16.7%)、肝阳暴亢(15.0%)和痰热腑实(13.3%);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的轻度、中度、重度以上构音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5.0%、33.3%、41.7%和40.0%、33.3%、36.7%,与肝阳暴亢(50.0%、38.9%、11.1%)、痰热腑实(50.0%、37.5%、12.5%)、阴虚风动(60.0%、35.0%、5.0%)的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痰热腑实型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重于其余各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型为主,而且两者出现中、重度构音障碍较多;而痰热腑实型以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证候分布、Frenchay评定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辨证分为5个组: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与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风痰阻络占30.0%、气虚血瘀占25.0%,两者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阴虚风动(16.7%)、肝阳暴亢(15.0%)和痰热腑实(13.3%);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的轻度、中度、重度以上构音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5.0%、33.3%、41.7%和40.0%、33.3%、36.7%,与肝阳暴亢(50.0%、38.9%、11.1%)、痰热腑实(50.0%、37.5%、12.5%)、阴虚风动(60.0%、35.0%、5.0%)的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痰热腑实型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重于其余各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构音障碍患者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型为主,而且两者出现中、重度构音障碍较多;而痰热腑实型以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