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侧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侧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牙合)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上颌锥形侧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Ⅰ类(6.1%)和Ⅲ类(6.0%)(P<0.05)。锥形侧切牙双侧发生者占40.2%,单侧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上颌锥形侧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2.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后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老年错(牙合)实施固定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老年错(牙合)患者行单颌或双颌固定矫治器治疗,疗程6~12个月,以固定矫治为主,对少数牙齿进行选磨、修复等.结果:本组3例中途终止治疗,其余患者矫治后牙齿咬舍关系、牙周状况及外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错(牙合)患者可实施固定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5.
主要头影测量指标评价Ⅱ类错治功能矫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头影测量研究,阐述了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邪患者的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但对哪些是反映功能矫治疗效的主要指标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目的:从常用的头影测量项目中,筛选出对Ⅱ类错(牙合)的功能矫治效果起主要作用的评价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1999-08/2007-02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对象: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Ⅱ类,分类患者67例,其中接受功能矫治的患者40例,放弃功能矫治的患者27例.方法:对40例接受功能矫治的Ⅱ类错(牙合)患者及27例放弃治疗的II类错(牙合)胎患者进行X射线头影测量,通过数理统计排除自然生长因素,逐步筛查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数学方法分5个步骤从58个头影测量项目中逐步筛查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58个项目中包括33项硬组织测量项目和25项软组织测量项目.结果:通过数学方法逐步筛查,得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为U1-NA(mm),U1-NA,APDI,Ls-EP.结论:4项主要指标Ul-NA(mm),U1-NA,APDI,Ls-EP能客观、精确地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安氏Ⅱ类非高角型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固定斜面导板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下颌前移,侧面观面型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 1 990年以来对 1 2例唇腭裂术后进行了正畸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其矫治时机及治疗特点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Ⅱ°~Ⅲ°唇腭裂术后 1 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8~ 2 1岁。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2例 ,左侧裂 6例 ,右侧裂 4例。唇裂整复术在 6~ 1 2月龄进行 ,腭裂整复术时间为 5~ 8岁 ,无正畸治疗史。本组 1 2例中 ,替牙期组 (8~ 1 3岁 ) 8例(6 6 7%) ,恒牙期组 (1 4~ 2 3岁 ) 4例 (3 3 3 %) ,尖牙埋伏阻生 3颗 ,侧切牙先天缺失 1 0颗。诊断为安氏Ⅰ类错牙合 4例 (2 7 8%) ,安氏Ⅲ类错牙合8例 (6 6 7%)。矫治设计和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生长迸发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 AngleⅡ'错牙合畸形双期矫治技术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①研究组(10例)双期矫治:Ⅰ期应用口外弓-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矫治,Ⅱ期用直丝弓固定矫治.②对照组(6例)拔牙直丝弓固定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研究组Ⅰ期矫治抑制上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使SNA角减少,SNB角显著增大,ANB角明显减小,上下颌骨协调生长趋向正常,联合Ⅱ期矫治获得全方位矫治,理想牙颌关系和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期矫治符合多因素优化联合治疗原则,创造更完美的矫治效果.Headgear-Activator 联合直丝弓双期矫治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发现年龄和牙龄在预测骨骼成熟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系统比较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 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头颅侧位片的160例年龄在8-15岁的Ⅰ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Ⅱ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法(Hasse和Farman法)对样本进行分期,然后分别测量其下颌骨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在骨成熟度的早期,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较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长(P 〈 0.05);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表明性别不同导致的下颌骨长度的差异性几乎存在于骨成熟度各分期,但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而言,在生长发育后期会出现一段"显著增长期"。提示正畸医师正确利用这段时期进行矫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错牙合的Bo lton指数分析,比较上下牙量不协调在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中发生率,了解Bo lton分析在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我院1995~2003年矫治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前模型,其中C lassⅠ类50个,C lassⅡ1类50个,C lassⅡ2类40个,C lassⅢ类40个。模型纳入标准:(1)模型保存良好;(2)牙齿完整,牙齿邻面无损害,无明显的牙齿近远中和牙合面磨耗;(3)牙列两侧第一恒磨牙间所有牙齿萌出正常。1.2方法模型测量:测量两侧第一恒磨牙间所有牙齿宽度,测量数据精确到0.01 mm,…  相似文献   

13.
张勤  陈曦  祝军  刘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207-2211
背景: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低摩擦轻力矫治技术,其无需结扎的自锁托槽与高性能的弹性弓丝的结合使用,带来了临床的高效矫治和固定正畸技术革命性的改变。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Roth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各13例,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Damon-Ⅲ自锁组和Roth直丝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增大,下牙槽座点角减小,说明治疗后上下颌矢状向的不调得到了纠正;治疗后与自锁组比较,直丝组下颌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下后牙升高量不明显(P〈0.05),下前牙唇倾较明显(P〈0.05)。提示Damon-Ⅲ自锁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引起下颌及面部比例的改变比直丝弓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更明显,在下前牙唇倾度上有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牙合),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相似文献   

16.
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矫治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疑难错[牙合]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有加重的趋势,矫治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如何应用非手术的正畸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正畸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收集了作者近年来矫治完成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殆患者26例。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5例(A组)、MBT滑动直丝弓矫治15例(B组),于治疗前、后对模型进行PAR指数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92.26±3.15)%,B组为(93.78±2.5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治疗程为(20.6±2.8)个月,B组为(22.3士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或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均可使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低摩擦轻力矫治技术,其无需结扎的自锁托槽与高性能的弹性弓丝的结合使用,带来了临床的高效矫治和固定正畸技术革命性的改变。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Roth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各13例,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Damon-Ⅲ自锁组和Roth直丝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增大,下牙槽座点角减小,说明治疗后上下颌矢状向的不调得到了纠正;治疗后与自锁组比较,直丝组下颌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下后牙升高量不明显(P<0.05),下前牙唇倾较明显(P<0.05)。提示Damon-Ⅲ自锁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引起下颌及面部比例的改变比直丝弓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更明显,在下前牙唇倾度上有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校正、重建,测得下颌磨牙近远中向轴倾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分别为(13.9±6.07)°和(19.0±7.64)°,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分别为(10.8±6.07)°和(15.0±8.38)°。下颌第一与第二磨牙矫治前后轴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之间及不同下颌平面角类型患者之间下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CT可直观便捷准确地测量下颌磨牙近远中轴倾度,并获得了正畸必要的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近正常(牙合)的理想轴倾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槽的选择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儿非拔牙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非拔牙矫正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及患儿自愿原则,其分为研究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n=36)与对照组(采用滑动直丝弓托槽矫治,n=36),记录2组患儿佩戴矫治治疗器后1、3、5、7d的疼痛强度(VAS评分),1周后比较2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表(OHIP-14)问卷调查情况、牙列整齐时间、矫治前后PAR指数。结果失访或放弃治疗的患儿分别为5例、4例。治疗后,2组疼痛情况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研究组在治疗1、3、5、7d时的VAS评分和OHIP-1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牙列整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2组PAR指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PAR总分差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自锁托槽能有效减少安氏Ⅰ类错(牙合)患儿矫治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口腔健康指数、缩短矫治时间,矫治效果好于滑动直丝弓托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