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自2006年至2010年4月收治并得到随访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例作一临床分析,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病情作出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结果本组96例平均住院18天,均正常切口愈合出院。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患髋功能优良78例,可12例,差6例,总优良率81%。结论手术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总体状况、骨折类型、固定器生物力学特点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信息》2008,21(1):56-57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2003~2007年用DHS和Gamma钉治疗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术后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头颈切割;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头颈螺钉穿入髋关节;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感染。结论没有按Evans分型及Singh标准骨质疏松分度,合理选用内固定,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位置不良,术前身体状态评估不足将导致上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70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采用PFLP内固定32例,采用PFNA内固定38例。所有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合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周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9.47%,优于PFLP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相比PFLP内固定优势略为明显,但两者都具有操作简单,复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与术者对固定方法的熟练程度灵活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股骨头内的受力分析,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固定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3年2月间,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术前均进行MullerAO分型及Singh分级,按照分型及分级结果选择动力髋(DHs)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或髓内钉定;全部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治疗中要求复位良好,规范应用内固定技术;术后均常规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骨质疏松及康复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18个月,平均12.7个月,按照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54例,良4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4.1%。未发生心肺脑并发症,无感染、DVT及死亡病例发生。三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髓内钉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LCP组与DH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三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复位、规范地应用内固定技术,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占髋部骨折的近一半,多见于老年患者。IFF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回顾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手术难度及并发症。总结髓内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  相似文献   

7.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本组优17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2%。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运用得当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老年(60岁以上)股骨粗隆骨折92例进行手术治疗,动力螺钉(DHS)治疗32例,Gamma钉24例,国产改良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6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81例,占总数的88%。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在功能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PFN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也较差。Gamma钉及PFN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牢靠、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A2型17例,A3型2例。合并糖尿病2例,心肺疾病6例。以骨折部位有四分之三区域骨小梁通过为愈合标准。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大于等于90分),较好5例(80~89分),良2例(70~79分),差2例(小于70分),总体优良率90.5%。无褥疮、下肢静脉血栓、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本科室开展的32例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程及预后的体会.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住院10 d,,经3~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及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创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透视下复位单边外固定支架外固定与经皮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闭合性损伤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3月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的63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O原则分类,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A1、A2、A3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闭合性损伤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方法和单边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A1型骨折均使用空心钛钉,A2型骨折、A3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固定疗法。结果63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9月,平均21.6月,按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3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92%。结论根据此类高年龄患者,全身情况差、并发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高、患者本人不愿意承受创伤大的手术痛苦特点,选择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固定较为可靠,经济适用,患者利于接受的方法。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解剖学特点分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5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根据不同的内固定分为PFNA组:44例,DHS组:4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测量记录、比较分析。 结果 DHS组的较PFNA组的平均放射时间更短,平均隐性出血量更少,而PFNA组的较DHS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中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D)、近端螺钉头颈部切割及髋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端螺钉退钉、髋外侧或大腿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PFNA或DHS内固定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但只要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均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亦是当今创伤骨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认识的深入及手术固定材料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现行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二者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髓内固定因微创和生物力学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内固定治疗方式。本文就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械的设计、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记录麻醉后牵引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麻醉后牵引复位时间12~18(13.8±4.6)分钟,手术操作时间28~66(42.6±18.2)分钟,术中失血量150~550(271.6±115.5)mL,术后引流量80~240(150.8±90.7)mL,住院时间(15.5±2.5)天。所有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5.2%。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具有良好支撑,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螺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5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2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行螺钉内固定术76例为A组,男32例、女44例,年龄(70.95 ±8.24)岁;行股骨头置换术92例为B组,男40例、女52例,年龄(72.84 ±9.14)岁;行THA 112例为C组,男59例、女53例,年龄(73.05 ±7.21)岁。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5.05±20.14)mL、(47.06±10.14)min、(6.64±1.74)个月,B组分别为(208.74±60.15)mL、(82.55±15.47)min、(5.01±1.25)个月,C组分别为(337.69±85.13)mL、(97.85±12.04)min、(4.36±1.04)个月。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B组、C组均大于A组,C组大于B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B组、C组均短于A组,C组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39.45±8.25)个月。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20.65%,19/92)、C组(16.07%,18/112)均小于A组(38.16%,2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A组、B组、C组优良率分别为63.14%(48/76)、75.00%(69/92)、83.93%(94/112),C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A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个人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对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且对活动能力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采取THA,该术式的疗效优于股骨头置换术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5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后8d死于肺栓塞。53例获得随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1例,中6例,差4例,优良率8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初期稳定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且获随访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4例;年龄47~86岁,平均66.5岁。致伤原因:骑车摔伤12例,不慎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交通伤14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1型12例,A2型19例,A3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2天,平均5.8 天。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2.2个月。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0.5% (38 /42 )。术后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本组无死亡病例,无螺钉松动、断钉、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5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5~35周,平均28周;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30周,平均18周。结论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5岁,髓外组56例,髓内组72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FR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2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髓外组手术时间(77.8±8.4)min和显性失血量(154.4±45.3) m L大于髓内组(70.5±11.8) min和(123.2±32.1) mL(P0.001);髓外组总失血量(747.3±134.3) mL和隐性失血量(592.9±134.3) mL小于髓内组(906.8±143.6) mL和(783.6±141.3) m L(P0.001)。髓外组术后第1、3、5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髓内组(P0.05)。髓外组部分负重时间(9.59±2.04)周、完全负重时间(13.43±1.55)周大于髓内组(8.11±1.39)周和(11.99±1.48)周(P0.001);髓外组骨折愈合时间(14.30±1.53)周、FRS评分为(76.32±8.56)分,髓内组为(13.97±1.73)周和(76.75±8.96)分(P0.05)。髓外组出现8.9%肺部感染,3.6%因心、肺、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1.8%下肢深静脉血栓,5.4%螺钉切割,7.1%髋内翻;髓内组分别为12.5%、5.6%、1.4%、2.8%、4.2%(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髓外与髓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但髓外固定在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上有优势,若采用髓内固定应尽量避免远端扩髓,术后3 d应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准确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状态,减少高龄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结果的比较,为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的4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冉次行髋关节置换术(A组)和52例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Charnley评分法评定手术侧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度和运动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晕评分EQ-5D评分体系评定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9±0.2和1.4±0.2小时、525.6±50.8和462.3±47.8ml、13.4±2.3和15.2±2.4、0.67±0.26和0.72±0.25分,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失败后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较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差,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缺血坏死的病例宜直接选择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