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唐健秀 《内科》2007,2(5):774-77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次量300mg,以后75mg/d连续6个月。结果治疗组观察6个月的终点事件、心绞痛发作频率少,发作时ST段改善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已确诊的8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效果、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改善效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5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症状,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莫兰 《内科》2012,7(1):13-1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 83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40例并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辛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心电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减轻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发生频率,且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标准抗栓治疗的药物之一,但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消化性溃疡及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使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用于防治与血小板活化及高聚集状态的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并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1 对象与方法本院心内科UAP患者1 2 6例,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甲组43例,男2 8例,女1 5例,年龄45~78( 5 9±6.8)岁;乙组45例,男30例,女1 5例,年龄47~76( 5 5±6.2 )岁;丙组38例,男2 1例,女1 …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联合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数值总和(EST)、24h holter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和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EST和TI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氯吡格雷加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降低炎症指标,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利平 《山东医药》2003,43(25):34-34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一组可逆转稳定 ,亦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的中间临床状态。因此 ,迅速有效地控制 UA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0 0 1年1 0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院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 UA患者 5 4例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1 1 6例 UA患者 ,男 85例 ,女35例 ;年龄 38~ 72岁。均符合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 ,半年内无颅内或胃肠道等部位活动性出血 ,无出血性疾患及严重肝损害。根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96例UAP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用药组:(4.1±1.2)次/d比(1.8±0.6)次/d,阿司匹林组:(4.0±1.4)次/d比(2.5±3.1)次/d,P<0.05或<0.01]和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组:(23.2±4.7)min比(3.3±2.6)min,阿司匹林组:(24.9±2.4)min比(7.3±1.6)min]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阿司匹林组降低更为明显(t=5.36、6.0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85.35%),χ2=22.98,P=0.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TC(5.05±0.72)mmol/L和LDL-C(2.61±0.7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2±0.64)mmol/L和(3.14±0.67)mmol/L;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8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观察组为(7.8%),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提升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我们以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降血脂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曲美他嗪,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末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侧支循环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阻碍心绞痛进行性恶化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志坚 《心脏杂志》2006,18(1):112-1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或裂缝而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使冠脉发生不完全性阻塞[1],本研究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UAP,观察其临床疗效。1对象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P<0.05)。心电图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主要是有轻微的注射部位渗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和重要原因在于粥样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能极其有效地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并发症。试验证明,应用阿斯匹林(ASA)可降低心脏性死亡及非致命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于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3,15(5):425-42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UAP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n=30 )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 (n=30 )及噻氯匹定治疗组 (n=2 5 )。所有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 30 0 mg/ d的基础上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1次性给予氯吡格雷 (波立维 ) 30 0 mg,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给予波立维 75 mg/ d,噻氯匹定组给予噻氯匹定 (抵克力得 ) 2 5 0 mg/ d,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给药 2 h后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及噻氯匹定组给药 3d后患者血浆 GMP- 14 0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GMP- 14 0含量及 MPA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组间血浆GMP- 14 0含量及 MPAR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氯吡格雷起效迅速 ,首剂负荷剂量 30 0 mg服药后 2 h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 ,可达到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连续 3d抑制血小板激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UA患者7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UA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钙,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C、LDL-C、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U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两支以上病变,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C组)。观察1年,记录3组病人的临床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终点事件为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严重出血。结果联用氯吡格雷使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严重出血者增加。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强化药物治疗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氟伐他汀、培哚普利、氯吡格雷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异山梨酯用量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商品名:来适可)40mg,1次/晚;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氟吡格雷75mg,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频率、持续时间、ST段下移、ST段下降次数、室性期前收缩次数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在改善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