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介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疗效,首先应分辨阳证、阴证以选穴,并结合头颅、脊背、面部、四肢等部位取穴治疗,以利于智力、肢体功能恢复;其次强调针灸对中风的康复治疗宜尽早为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2):125-13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在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共纳入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处方682条,共使用腧穴253个,总频次5395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四肢和头颈部分别占76.5%(4128/5395)和13.8%(744/5395),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4.7%(4029/5395),特定穴占83.8%(4522/5395).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选穴以循经为基础,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阳经腧穴,分布主要在四肢,阳明经与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主体,特别重视交会穴及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3.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文献综述如下,旨在探寻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取穴与针刺规律。1取穴方法1.1循经取穴1.1.1阳经取穴为主梁永瑛等[1]共检索分析到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主的文献52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穴选用,主要集中在手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一种高发性疾病,部分患者通过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输液、针灸、康复等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基本恢复。但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遗留有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时间较长以后,多出现肢体拘挛,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一直是一个较难治疗的疾病,针灸、汤药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5.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娟  董玲 《河南中医》2003,23(8):62-63
中风患者经挽救生命后往往遗留有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的后遗症 ,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等。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精神带来很大痛苦。随着针灸、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 ,可以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 ,并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 ,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临床分期的不同 ,分别采取不同的针灸、康复治疗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1 急性期1.1 针灸取穴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 :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 .3~ 0 .5寸 ,采用雀啄泻法 ,以眼…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一种高发性疾病,部分患者通过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输液、针灸、康复等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基本恢复。但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遗留有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发病时间较长以后,多出现肢体拘挛,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一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130例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130例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翁寿雍,盛灿若(指导)中风偏瘫又名半身不遂,中医有“偏枯”之称,它是脑血管意外留下的后遗症。针灸对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所以只要治疗及时,辨证正确,取穴与手法得当,极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龙氏治脊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取穴采用醒脑调神、疏通经络法,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治疗组则采用针灸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采用ADL评分、FIM评分、总体疗效及FAC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DL、FIM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AC、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严守"三步定位诊断法",精准诊疗,避免漏诊、误诊,通过调整脊柱椎体和关节的错位,结合推拿手法缓解中风患者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骨正筋柔,使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得以恢复,进而提高肢体的肌力,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良好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10年内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国内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85篇,涉及54个经穴,使用频次共为495次。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选取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局部选穴主要以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为主;选穴以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百会、次髎、膀胱俞为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募穴及俞穴。结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仍以循经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取用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 ,偏瘫是其主要后遗症。针灸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文件确认中风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近 10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分经论治长期以来 ,“治痿独取阳明”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赵氏[1] 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 ,辅以太阳、少阳经 ,配以醒脑开窍 ,平肝滋肾的穴位。上肢瘫取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瘫取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治疗 70例中风偏瘫患者 ,基本痊愈率为 5 4 % ,总有效率为 98.6 %。陈氏[2 ] 等认为针治督…  相似文献   

11.
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针刺、火罐、穴位注射、按摩综合治疗,以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为96.07%,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提示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多属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本病经治后多遗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严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对功能改善和健康恢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多年来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采取中药、针灸、及饮食治疗配合肢体功能锻炼等方法,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面神经麻痹无痛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经穴无痛疗法与针灸对比,在急性期干预、恢复及后遗症期的治疗及治疗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本法与针灸具有同样疗效,而且在后遗症的防治方面有明显优势。说明经穴无痛疗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病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灸治疗中风效果良好,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经用穴。如何科学地用穴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减少中风后遗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现就近10年针灸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尤其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恢复功能和语言功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因为针灸医师本身知识的局限,加上中风患者病情的不同,有时候针灸治疗本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对针灸治疗中风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就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刺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峰  李平 《河北中医》2003,25(1):69-71
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 ,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体 针1.1 传统取穴 胡智慧等[1] 以阳明经穴为主 ,加上 10 0Hz电脉冲刺激治疗中风偏瘫伴有不同程度痉挛的患者 ,采用Ashworth张力评定法 ,发现此法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较高的肌张力下降。桂清民[2 ]平调阴阳跷脉 ,针刺申脉、照海穴 ,运用补虚泻实手法 ,治疗中风后肌痉挛造成的足内、…  相似文献   

17.
刘燕丽 《新中医》2020,52(4):138-141
目的:分析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里程安钢总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14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无分期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观察组加用针刺分期治疗(弛缓期给予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痉挛期给予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0.35%(P0.05)。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肢和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锻炼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症谱及腧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6):547-55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症谱及腧穴谱.方法:通过采集文献建立数据库,规范病症、腧穴名称,统计中风后遗症所属病症的针灸病症谱及系统分类概况,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腧穴谱.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652篇,共涉及《国际疾病和健康有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10)中9个分类系统、40种病症.运用非经穴共143个,总应用频次737次;运用十四经穴共253个,总应用频次5395次,按腧穴的支持度大小将其分为常用腧穴23个、较常用腧穴100个、偶用腧穴130个.结论:中风后遗症的现代针灸文献普遍存在术语不规范性,针灸病症谱分布呈偏向性,腧穴谱遍布十四经脉,首选阳经腧穴,常用腧穴以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相似文献   

20.
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治疗中风后遗症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科学选经取穴方法.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18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阴阳经穴透刺组(治疗组)92例和独取阳明经穴针刺组(对照组)91例.治疗组采用阴阳经穴体针透穴治疗,上肢瘫取患侧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患侧经穴,阳陵泉透明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对照组取阳明经穴针刺,上肢瘫取患侧合谷、阳溪、手三里、手五里、曲池、肩(髁);下肢瘫取患侧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治疗3个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89±2.48)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46±3.57)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和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是科学的选经取穴方法,其疗效优于独取阳明经脉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