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2):171-171
<正>T(体温)R(呼吸)P(脉搏)HR(心率)UCG(超声心动图)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空腹血糖)Cr(肌酐)UA(尿酸)BUN(血尿素氮)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RBC(红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T(体温)R(呼吸)P(脉搏)HR(心率)UCG(超声心动图)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空腹血糖)Cr(肌酐)UA(尿酸)BUN(血尿素氮)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RBC(红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踝肱指数(ABI)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并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T2DM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ABI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233例≥60岁T2DM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BI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ABI正常组(ABI0.9)144例和ABI异常组(ABI≤0.9)89例,分析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ABI的因素。结果 ABI异常组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DN)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BI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吸烟史、SBP、HbA1c、NLR均是ABI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BI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与NLR的关系密切,提示老年T2DM伴有外周血管病变的病人伴有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因此,病人应当戒烟,并加强对血压、血糖以及抗氧化应激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102例,男性54例,女性48例,年龄65(64.9±1.1)岁.急性心肌梗死(AMI)5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入选者均于入院12 h内取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随机血糖(ABG);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及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并留24h尿测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556例,根据AS分级分为4组:T2DM+AS1组140例(单纯T2DM患者),T2DM+AS2组98例,T2DM+AS3组192例,T2DM+AS4组126例。收集4组患者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T2DM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T2DM AS人群中,NLR与年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及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1,95%CI 1.076~1.14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06,95%CI 1.011~2.243;P=0.044)及NLR(OR=1.564,95%CI 1.185~2.065;P=0.002)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影响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 4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77,95%CI 1.086~2.910;P=0.022);另外,年龄是影响T2DM患者下肢发生不同分级的危险因素,男性患者发生AS 3级和4级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4.037和7.819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吸烟史是T2DM患者发生AS 3级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T2DM伴有下肢AS密切相关,特别是与T2DM下肢动脉硬化4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社区人群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于2010年3月至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纳入40岁以上居民239名,分析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将人群中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400 cm/s定义为动脉硬化。结果血管硬化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非硬化组(3.67×109/L对3.44×109/L,P=0.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计数、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P均0.05)。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OGTT 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17.71,P0.0001)。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400 cm/s定义为血管硬化,校正了除血压外的因素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高四分位组(4.238×109/L)相对于最低四分位组,血管硬化的患病风险增加39%(OR=1.39,95%CI 1.02~1.88,P0.05)。然而,在校正动脉血压后,其相关性消失。结论在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血管硬化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粒细胞是血管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相关性不独立于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7.
<正>T(体温)R(呼吸)P(脉搏)HR(心率)UCG(超声心动图)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空腹血糖)Cr(肌酐)UA(尿酸)BUN(血尿素氮)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RBC(红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T(体温)R(呼吸)P(脉搏)HR(心率)UCG(超声心动图)BP(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ECG(心电图)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空腹血糖)Cr(肌酐)UA(尿酸)BUN(血尿素氮)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RBC(红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嘉定区纳入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其CIMT值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两侧CIMT中较大值的相关性。CIMT≥0.7 mm定义为CIMT增厚。结果:纳入受试者共2 496名。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3.59±1.34)×109/L,CIMT平均为(0.58±0.12)mm。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四分位水平的升高,CIMT增厚的患病率亦随之升高(趋势P=0.000 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β=0.000 511,P=0.001 8)。校正全部因素后,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增高,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且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第4四分位组(>4.238×109/L)相对于第1四分位组(≤2.671×109/L),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55%[比值比(OR)=1.55,95%可信区间(CI):1.13~2.14,P=0.000 6]。结论:中老年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CIMT增厚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粒细胞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正TG(三酰甘油)LDH(乳酸脱氢酶)WBC(白细胞计数)TC(胆固醇)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RI(磁共振成像)L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hs-CRP(高敏C-反应蛋白)CTA(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B型利钠肽)EG(计算机断层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syndecan-1的表达。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syndecan-1的表达,并分析syndecan-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将29例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和2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NC组)者纳入研究。在中性粒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10.372±1.767)%较NC组(3.988±0.673)%升高(P=0.002)。单核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2.221±0.310)%与NC组(2.975±0.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淋巴细胞T2DM组syndecan-1阳性细胞率(25.093±3.865)%与NC组(19.520±3.2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T2DM组中,中性粒细胞syn-decan-1阳性细胞率与BMI呈正相关(r=0.572,P=0.004)。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syndecan-1的表达增强,其阳性表达率与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恒定自然杀伤T(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iNKT)2细胞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NAFL模型。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13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T2DM 90例。根据超声对T2DM患者颈部及下肢血管斑块的检查,分为有AS组及无AS组。分别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Resistin水平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A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P<0.05);年龄、吸烟及高血压在T2DM合并AS和无A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吸烟及糖尿病病程为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论 Re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分别于建立体外循环前(T1)、建立后30 min(T2)、停机时(T3)及停机后2 h(T4)、6 h(T5)及24 h(T6)采集桡动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TNF-α水平在T1时刻最低,于T2时刻开始升高,于T4时刻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开始下降(T5),并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但仍显著高于T1时刻(P<0.05);血清IL-6水平在建立体外循环后迅速上升,于T5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T6时刻仍显著高于T1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体外循环建立后出现升高,于T4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下降(T5),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P<0.05);血清TNF-α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1,0.657;P<0.05);血清IL-6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535,0.609;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TNF-α及IL-6水平升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越加重TNF-α、IL-6的释放,加重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住院的T2DM患者85例,分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组)44例、T2DM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A组患者TC、TG、LDL-C、HbA1c高于B组,HDL-C低于B组(P0.05)。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血脂水平明显异常,脂代谢异常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Churg-Strauss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一种常伴有哮喘的系统性血管炎.迄今为止,CS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及EOS代谢产物水平升高,表明EOS参与CSS发病.此外,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致炎因子大量释放,提示T细胞激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细胞因子-序列理论"认为CSS的发病与ANCA和中性粒细胞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科治疗的T2DM患者378例。依据认知功能状况分为2组:正常组(n=302)和MCI组(n=76)。采用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进行认知筛查,并收集基线资料以及临床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风险因素。结果按年龄中位数(70岁)分层,分析各血脂指标对MCI患病风险影响,结果表明,在70岁组(n=180)中,MCI者52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3.01,95%CI 1.37~6.96,P=0.006)和总胆固醇(OR=1.75,95%CI 1.16~2.64,P=0.008)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按血脂水平高低将人群进一步分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5.2 mmol/L可使T2DM患者MCI的患病风险增加至2.59倍(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可使T2DM患者MCI患病风险增加至3.24倍(P=0.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MCI的发生可能与增高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牛肝菌多糖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体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牛肝菌多糖干预4 w,观察体重变化并检测血清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结果牛肝菌多糖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GLU、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并有效改善"三多一少"症状中的体重降低情况。结论牛肝菌多糖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T2DM大鼠有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脂筏标志分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细胞活化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高胆固醇水平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样本采用在时间上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者60例,年龄60~80岁,其中女30例,男30例。采用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总B淋巴细胞(CD19+)、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7+)、初始B淋巴细胞(CD19+CD27-)、总T淋巴细胞(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神经节苷脂GM1水平;采用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活化细胞内磷酸化Stat3的水平,并与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CD19+CD27+B淋巴细胞比例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P0.05);记忆B淋巴细胞GM1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VLDLC、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正常胆固醇组比较,在BCR抗体刺激后,高胆固醇组记忆B淋巴细胞中磷酸化Stat3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胆固醇水平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胆固醇水平与B淋巴细胞比例、脂筏GM1水平、Stat3的活化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调节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