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氯胺酮单独应用或复合右美托咪定作为小儿术前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6岁,体重10~20 kg,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6组,氯胺酮6 mg/kg口服)和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3D2组,氯胺酮3 mg/kg口服+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每组30例。患儿术前30 min在麻醉等待室接受用药,记录药物接受情况、滴鼻前(T0)及用药后10、20、30 min时(T10、T20、T30)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患儿入睡时间,根据镇静评分表(sedation scale,SS)评估用药后10、20、30 min时的镇静状态,用药30 min 后根据情绪状态评分表(emotional state scores,ESS)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转入手术室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反应,同时还记录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24 h随访情况。结果   K3D2组患儿入睡时间短,T20、T30时镇静状态明显优于K6组(P<0.05);且与父母分离时情绪状态及静脉穿刺评分明显低于K6组(P<0.05)。K6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异常情况明显多于K3D2组(P<0.05)。结论   氯胺酮3 mg/kg口服复合右美托咪定2 μg/kg 滴鼻可以使患儿安静地与父母分离并接受外周静脉穿刺,是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不同配伍的氯胺酮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眼外肌矫正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3组,M组咪唑安定1mg/kg;P组丙泊酚3~9mg/(kg·h);MP组咪唑安定1mg/kg丙泊酚3~9mg/(kg·h)。3组患儿视手术需要追加氯胺酮0.5~1mg/kg。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总量。术中5min,20min时HR、Bp的变化。结果MP组患儿氯胺酮总量显著少于M组、P组(P<0.01)。苏醒时间短于M组、P组(P<0.05)。术后随访M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多于P组、MP组(P<0.05)。结论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合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为较好配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氯胺酮、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和急诊手术患儿40例,年龄2~7岁,体质量12~26kg,ASAI~II级,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0例。入室前A组患儿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4~6)mg/kg,并于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B组患儿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4~6)mg/kg。术中根据患儿肢动情况再静脉追加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2)mg/kg。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HR、RR、SpO2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肢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氯胺酮、咪唑安定的总用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HR、RR、Sp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中肢动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氯胺酮、咪唑安定总用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组与B组相比,A组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更优,且安全可行,是小儿临床麻醉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疝修补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6 mg/kg口服)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氯胺酮6 mg/kg口服+右美托咪定2μtg/kg滴鼻)各35例.记录滴鼻前(T0)及用药后10 min(T10)、20 min(T20)、30min(T30)时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根据镇静评分表(sedation scale,SS)评估用药后10、20、30 min时的镇静状态,记录评分和患儿入睡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用药30 min后根据情绪状态评分表(emotional state scores,ESS)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反应.结果 KD组患儿入睡时间比K组患儿短,T30时镇静状态明显优于K组(P<0.05);且KD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情绪状态及静脉穿刺评分明显低于K组(P<0.05);KD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异常情况也明显少于K组(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使患儿安静的与父母分离,是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术前咪唑安定和氯胺嗣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6岁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肌注咪唑安定0.2mg/kg和氯胺酮(4mg/kg)混合液基础麻醉:Ⅱ组口服咪唑安定0.5mg/kg和氯胺酮(12mg/kg)混合液(加5%葡萄糖溶液10ml).观察两组用药后起效时间、镇静效果、HR、RR和SpO2、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给药过程合作情况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起效时间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镇静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HR、RR和SpO2的组间变化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Ⅰ组有13例出现哭闹不合作而Ⅱ组只有1例.术后苏醒时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术静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小儿易于接受、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资料:3—8岁的患儿80例,ASAⅠ-Ⅱ级行小手术,将患儿双盲随机分成四组,A组,肌注氯胺酮6mg/kg。B组,肌注氯胺酮4mg/kg+肌注咪唑安定0.2mg/kg。C组,口服氯胺酮5mg/kg+口服咪唑安定0.5mg/kg。D组,口服咪唑安定0.7mg/kg。每组20例,各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7月外科收治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30例临床资料。结果:①麻醉后低氧血症(SpO2〈95%)的发生率在K组、MK组分别是6.67%、13.33%,无SpO2低于90%的病例;②TCI咪唑安定(200 ng/ml)复合氯胺酮时,K组和MK组氯胺酮的用量分别为(15.58±4.12)mg/kg和(8.65±1.54)mg/kg,减少44.49%;K组和MK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P〈0.05)。结论:TCI咪唑安定200 ng/ml用于儿童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循环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口服两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与单独口服咪达唑仑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90例(年龄1~9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组(n=30).A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B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复合氯胺酮2 mg·kg-1;C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复合氯胺酮5 mg·kg-1.观察并记录给药前5min、给药后5、10、15、20、25和30min时的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与父母分离时间(TOS)及各组患儿能够接受静脉穿刺的比例.结果 A、B、C组患儿不同时间点HR、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B、C组患儿能够接受静脉穿刺的比例分别为10.7%、85.2%和96.3%,但C组有1例SpO2轻微下降.结论 咪唑安定0.2mg·kg-1复合氯胺酮2 mg·kg-1用于患儿麻醉前用药患儿容易与父母分离,能够较好地接受静脉穿刺,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安全可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氯胺酮、咪唑安定的用量及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ASAI~II患儿随机分为A、B2组,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mg/kg后开始手术。B组不能合作者先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1mg/kg,入睡后行骶管阻滞术,单次注入0.25%罗比卡因2mg/kg。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HR、NBP、ECG、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术中肢体挣动,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是小儿脐以下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泵注麻醉对小儿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苏醒情况.方法选择60例1~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n=20)单纯氯胺酮;Ⅱ组(n=20)氯胺酮+咪唑安定;Ⅲ组(n=20)氯胺酮+利多卡因+异丙酚.麻醉方法,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 mg/kg.麻醉维持Ⅰ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6 mg*kg-1*h-1;Ⅱ组咪唑安定(咪达唑仑)0.01 mg/kg静脉注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 mg*kg-1*h-1;Ⅲ组氯利合剂(氯胺酮100 mg+利多卡因100 mg)0.1 ml/kg静脉注射,每间隔15 min追加半量,同时微泵静注异丙酚4 mg*kg-1*h-1.观察术中MAP、HR、RR、SpO2的变化以及复苏期的清醒时间.结果Ⅲ组患儿复苏期清醒时间明显快于Ⅰ、Ⅱ两组患儿(P<0.01).结论氯利合剂复合异丙酚泵注全麻清醒时间快于单纯氯胺酮全麻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全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87例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应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进行静脉全麻。入室后对患儿进行多功能监测,对于个别不合作小儿先肌注氯胺酮3~5mg/kg,入睡后抱入手术间,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5~0.4mg/kg,约2~3min后缓慢静注氯胺酮1~2mg/kg,手术开始前可选择性行球后阻滞。术中追加氯胺酮0.5~1mg/kg。结果:6例术中分泌物增加、屏气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氧饱和度下降,立即进行吸痰、面罩加压吸氧等处理后好转,其余患儿均平稳结束手术。结论: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对于非气管插管全麻下小儿眼科手术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祁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14-115
目的:比较小儿烧伤术前口服复方氯胺酮混合液与常规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烧伤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KMA组)术前30分钟口服混合液0.25ml/kg(氯胺酮5mg/kg、咪达唑仑0.5mg/kg、阿托品0.03mg/kg);11组:安定0.2mg/kg+阿托品0.015mg/kg术前30分钟肌注。观察指标包括对术前用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的程度、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和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肌肉注射给药8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30分钟后难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分钟后小儿安静合作、能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平稳,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肌注安定阿托品,是理想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不同配伍在门诊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小剂量氯胺酮在门诊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5~3mg/kg;B组为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接着静脉注射异丙酚1.5~3mg/kg;C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接着静脉注射异丙酚1.5~3mg/kg,所有患者在入睡后开始接受检查。监测3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的入睡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异丙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麻醉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SpO2下降、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A组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在患者入睡及术毕苏醒时间方面,B组比A组明显延长(P<0.05),C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小剂量氯胺酮能安全有效地用于门诊胃镜检查,异丙酚配伍氯胺酮更适合门诊胃镜检查短小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异丙芬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麻醉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3组,单纯使用氯胺酮组(K组),诱导时用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组(KM组),诱导时用咪唑安定0.1~0.2mg/kg。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KP组),诱导时用丙泊酚2~2.5mg/kg,每组40人,分别对术前、诱导后、切皮时、术中15min、术后各时的心率HR、呼吸R,指端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组的氯胺酮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丙泊酚组(KP组)麻醉过程平稳,氯胺酮用量少,不良反少,苏醒快。  相似文献   

15.
欧伟明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02,23(Z1):118-11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级2~8岁患儿行短小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组30例和K组30例,两组诱导麻醉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啶0.1 mg/kg和静脉滴注0.1%氯胺酮维持麻醉.M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缓注美托洛尔0.05 mg/kg(速度为1~2 mg/min).术后送入恢复室至苏醒.连续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术毕(T4)和苏醒(T5)5个时点的MAP,HR,ECG和SpO2.结果 K组在应用氯胺酮后T2,T3,T4,T5的MAP和HR均比诱导前(基础值)显著增加(P<0.01),而M组的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氯胺酮后,MAP和HR均无明显改变,而且明显低于K组.观察期间全部病例未见心律失常及ST-T段、T波改变,SpO2维持在99%~100%.结论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中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可以有效地克服氯胺酮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副作用,维持氯胺酮麻醉患者的循环稳定,效果良好,而且临床证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小儿口服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效果,选择对其生命征及心理影响较小,较适合心脏手术术前用药的方法。方法:观察组20例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75mg/kg。对照组20例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5mg/kg。观察给药后镇静状态,监测给药前后各时段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患儿生命征变化情况,与父母分离及静脉穿刺合作程度等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下容易接受给药方法,给药半小时后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生命征较平稳。对照组患儿给药前即哭闹,情绪波动较大,护士不易进行操作,较难与父母分离,给药半小时后安静,能与父母分离,但生命征波动较大,甚至造成“缺氧”。两组人室行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均基本无反应或无明显抵抗。结论: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情绪波动较小,生命征较平稳,有利于手术的开展,避免了因哭闹等原因加重缺氧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心脏手术术前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级2~8岁患儿行短小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组30例和K组30例,两组诱导麻醉均采用静脉泣射咪唑安啶0.1mg/kg和静脉滴注0.1%氯胺酮维持麻醉。M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缓注美托洛尔0.05mg/kg(速度为1~2mg/min)。术后送入恢复室至苏醒。连续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5min(T2)、手术开始后5min(T3)、术毕(T4)和苏醒(T5)5个时点的 MAP,HR,ECG和SpO2。结果K组在应用氯胺酮后T2,T3,T4,T5的MAP和HR均比诱导前(基础值)显著增加(P<0.01),而M组的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氯胺酮后,MAP和HR均无明显改变,而且明显低于K组。观察期间全部病例未见心律失常及ST-T段、T波改变,SpO2维持在99%~11%。结论 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中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可以有效地克服氯胺酮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副作用,维持氯胺酮麻醉患者的循环稳定,效果良好,而且临床证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氯胺酮加咪唑安定麻醉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选择8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加例),给药方式:肌注氯胺酮5mg/kg复合臂丛阻滞(1%利多卡因);B组(加例),给药方式:氯胺酮5mg/kg 咪唑安定1mg/kg静脉注射与之对照,术中连续监测患者HR、BP、SPO2、RR的变化。结果两组相比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中HR、BP、SPO2、RR平稳,苏醒快。认为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合用可以替代传统的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臂丛阻滞的方法用于小儿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氯胺酮联合髂腹下神经阻滞对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并与单纯用氯胺酮作比较.方法 选择2~6岁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咪唑安定0.lmg/kg+氯胺酮2mg/kg肌肉注射; Ⅱ组:咪唑安定0.lmg/kg+氯胺酮2mg/kg肌肉注射,入睡后行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术中两组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静脉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时间,观察氧饱和度(Sp02)、心率(HR)、呼吸(RR)改变、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烦躁发生率.结果 术后苏醒时间I组明显大于Ⅱ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Ⅰ组明显多于Ⅱ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小儿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儿下腹部手术不仅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静注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咪唑安定6μg/(kg.min)至患儿达到RamsayⅣ级镇静停止泵注;对照组30例,静注氯胺酮2 mg/kg(稀释后1 min内缓慢静注)。患儿入睡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儿臂丛操作时及术中体动反应、镇静程度,静脉用药前后、操作时及术中HR、RR、SpO2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喉痉挛、气道分泌物、躁动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行臂丛神经阻滞时,观察组出现体动反应1例,对照组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维持有效镇静RamsayⅢ级以上时间明显延长(P<0.05);静脉泵注咪唑安定前后,观察组HR无明显变化(P>0.05),RR、SpO2稍有下降(其中一过性呼吸抑制1例),吸氧后恢复正常;对照组静脉用药前后HR变化明显(P<0.01),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辅助呼吸后恢复,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可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镇静镇痛,并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