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及美乳效果。方法保乳术后全乳房三维适形(3DCRT)放疗+瘤床加量,共23例,放疗范围根据肿瘤病生长部位、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3DCRT放疗应用6MV直线加速器照射,不加填充物,全乳剂量DT5000cGy/25F/5W,瘤床为手术切口外放2~3cm,再缩野用3DCRT局部加量。结果全组病例随访36~81个月(中位随访60个月),1例在治疗后第3年出现对侧乳腺癌,行对侧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乳腺美乳效果满意度均超过90%。局部控制率100%,无局部复发,治疗失败均为远处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7%,87%。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放疗疗效可靠,乳腺美乳效果好且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与常规放疗计划(CRT)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以及不同乳腺体积对其的影响。方法 2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放疗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V95%、V105%和V110%、心脏V30和V40,以及乳腺体积≤500 cm3和>500 cm3对以上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 3D-CRT计划与CRT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6±0.5)和(98.8±1.38),P=0.017;V105%和V110%分别降低24%和53%(P<0.01)。乳腺体积≤500 cm3比乳腺体积>500 cm3在3D-CRT计划中的V105%和V110%分别减少14.2%和8.4%,P=0.045和0.014。心脏的V30和V40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分别增加6.5%和4.4%(P<0.001)。3D-CRT计划中心脏V30在乳腺体积≤500 cm3时比乳腺体积>500 cm3时降低了5%,P=0.03,而V40及CRT计划中的V30和V40未显示出不同乳腺体积情况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CRT计划,产生较小的高剂量区域,乳腺体积增加降低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心脏的受照剂量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有少量增加,同时乳腺体积增加会加重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及肺受照剂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52例患者保乳术后接受3D-CRT.所有患者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CRT的设计。结果3D-CRT的V95%(处方剂量)和CRT接近(t=1.9090,P=0.0591);而V105%、V110%、V115%等高剂量区则明显降低(P=0.0000)。3D-CRT和CRT计划中H1分别为(1.07±0.01)和(1.17±0.11),3D-CRT明显低于CRT(t=6.5286,P=0.0000,P〈0.01)。3D-CRT组患侧肺的V20和V30值分别高于CRT:Dmean、D5、V20平均值患侧肺分别是1.96、9.26Gy和1.59%。健侧肺分别是0.19、0.86Gy和0。结论3D-CRT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其剂量分布均匀度比较高,同时治疗效果良好,未病变组织受照量比较低,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保乳术后患侧乳房放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柏森 《医学科技》2002,(4):26-27
目的:利用TPS分析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厚度乳房的照射方式及剂量分布特点。方法:选取乳房厚度为2cm,3cm和4cm的女性胸部CT片各一份作为分析对象。分析6MVX线切线野和14Mev电子线对乳房放疗的剂量分布特点和对同侧肺组织保护的情况。结果:乳房厚度≤3cm的患者,采用14Mev电子线照射比6MVX线切线照射的剂量分布好,80%等量线包括的肺组织少;而乳房厚度>4cm的患者14Mev电子线照射80%等量线不能包括整个靶区,而6MVX线切线照射的剂量分布更好些。结论:乳房厚率≤3cm的患者保乳术后乳房的放疗采用14Mev电子线垂直照射剂量分布更好,乳房厚度≥4cm的采用6MVX线切线野照射的剂量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200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69例,其中36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42.56 Gy,共16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7.98 Gy,共3次,总疗程25-27 d;3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50 Gy,共25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10 Gy,共5次,总疗程40-42 d。应用SPSS 1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生存率均为1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3.0%(χ^2=0.28,P=0.6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与51.5%(χ^2=0.11,P=0.737),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与9.1%(χ^2=0.06,P=0.806),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3%与12.1%(χ^2=0.02,P=0.90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5.7%与84.8%(χ^2=0.01,P=0.920);88.2%与87.1%(χ^2=0.02,P=0.889);87.1%与88.0%(χ^2=0.01,P=0.919)。结论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93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放疗反应.[方法]总结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乳放疗的保乳术后患者93例,随访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并按RTOG标准评估放疗反应.[结果]保乳术后放疗后患者中位随访42.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患者的放疗反应为1~2级.[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临床疗效良好,放疗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方法 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术后行全乳腺放疗50Gy,局部瘤床电子线补量10Gy。结果中位随访4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本组保乳治疗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疗效肯定,达到了高生存率、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现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20例接受保乳手术Tis-2NOMO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均匀度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来比较两种计划.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和99%.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105%处方剂量从19%降至7.7%;110%处方剂量从3.6%降至0.3l%;心脏的V30(接受3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6%±4.3%和12.7%±6.3%(P<0.001);V40(接受4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5%±2.1%和8.3%±4.1%(P<0.001).结论:两种靶区剂量均匀度有统计学意义.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邻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容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34例给予常规放疗者设为常规组,26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者设为三维组,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局部控制率均为100%,随访结束时三维组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均稍高于常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上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三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保证患者预后,明显降低其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84例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大分割放疗,全乳计划靶区为42.56 Gy/16f,疗程共25~27 d,对照组则予常规分割放疗,50 Gy/25f,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1级急性皮肤反应、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57.14%、16.67%、11.90%、59.52%和47.62%、7.14%、19.04%、6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为100%,且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射治疗可缩短疗程,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疗对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128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Ver4.0)测定患者放疗前、中、后的生存质量.同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族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地、主要照顾者、临床分期及放疗皮肤反应).分析患者放疗期间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 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生存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期间与生存质量相关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放疗皮肤反应(P<0.05).结论 放疗对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无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放疗皮肤反应等从多个唯度影响保乳术后患者放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行保乳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术后放疗方案:HF-SIB-IMRT组为全乳腺照射同步行瘤床区推量照射,总疗程24 d。常规放疗组为全乳腺照射后序贯瘤床区局部加量照射,总疗程44 d。比较2组的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 随访1.5年,2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2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皮肤/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并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可缩短术后放疗总疗程时间是其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而不增加放射损伤的方法。方法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62例行大分割适形放疗,6~8 Gy/次,隔日1次,总剂量48~64 Gy,共6~8次,总疗程2~3周;7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共30~35次,总疗程6~7周。对比观察治疗后1、2年肺内局部病灶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适形放疗组病灶完全消失率分别为44.9%和77.8%,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77.8%(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1%和48.6%(P<0.01),两组局部病灶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相似文献   

15.
Liu P  Yang DQ  Qiao XM  Cao YM  Liu HJ  Wang S  Che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54-85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和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术后行1周期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辅助化疗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对照组术后先行1周期辅助化疗,再行辅助放疗,然后进行剩余周期的辅助化疗。对比其2、3、4、5周期辅助化疗时的副反应,辅助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 研究组在第3周期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在第4周期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炎也比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副反应如放疗区皮肤反应、胃肠反应、脱发、关节疼痛、神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月两组对比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化疗和放疗患者可耐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adiotherapy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radiation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From August 1998 to August 1999, 135 patients with NSCLC received radiotherapy, of whom 62 were treated with high-dose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t the total dose of 48 to 64 Gy in 6 to 8 fractions implemented in a course of 2 to 3 weeks, 6 to 8 Gy for each fraction. The other 73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CR) at the total dose of 60 to 70 Gy in 30 to 35 fractions completed in 6 to 7 weeks. Follow-up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ll the cases, and CT-scan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performed once every 3 months after the therapy to assess the local control rate, survival rate, radiation-induced lung and esophageal injuries. RESULTS: Three months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complete remission of the lesions was achieved in 44.9% (CR group) and 77.8% (3D-CRT group) of the cases with the efficacy rates of 94.4% and 100% respectively,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1). The 1-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2 groups were 42.5% vs 77.8% and 30.1% vs 48.6% respectively, also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1).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so occurred in the 1- and 2-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ut not in the incidences of radiation-induced lung and esophageal injuries. CONCLUSION: 3D-CRT may yiel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CR does and has comparable safety with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17.
张千仕 《西部医学》2013,25(9):1339-1341
目的观察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两组放疗照射总剂量均为60-70Gy,1次/d,5次/w,连续5—7w。两组均使用化疗配合放疗治疗,紫杉醇30mg+顺铂30mg,1次/w,连续5—7w,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后连续2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53.3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病例20例(66.67%),对照组1年生存病例16例(53.33%);观察组2年生存病例16例(53.33%),对照组2年生存病例10例(33.33o.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其各时期放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毒性反应与常规放疗相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蒲萍  李德志  李光辉  张青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4,33(7):1002-1003
目的探讨普通放疗与常规适形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27例常规适形放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英国菲利蒲公司SL-75直线加速器和SLi型直线加速器,以整体适形挡铅方法实施不规则野等中心照射的常规适形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面颈联合野等常规治疗.结果局控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6.3%(26/27).普通放疗组总有效率为90.2%(55/61).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完全缓解率常规适形放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如:口咽黏膜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急性腮腺反应及口干等症状,适形放疗组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常规适形放疗在保证局控率同时,可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5、V10、V15、Dmean以及心脏的V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5、V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