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49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膀胱颈和后尿道狭窄32例,前尿道狭窄9例,多处尿道狭窄2例,腺体残留2例,复发1例,膀胱逼尿肌无力2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44例经尿道扩张及手术治愈,2例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经药物及膀胱功能训练后排尿困难消失,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3例患者长期留置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尿道狭窄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及术后处理是预防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早期尿道扩张很重要。腔内手术是治疗尿道狭窄或腺体残留、前列腺增生复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郝武  廖继强  张志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72-172,17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并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1999年12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因BPH行TURP术患者120例。对术后因排尿困难再次入院26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二次入院后经B超,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证实有前列腺组织残留18例,膀胱颈挛缩2例,尿道狭窄4例,膀胱无力2例,行尿道扩张术及再次行TURP治疗。结论:BPH术后排尿困难,主要由于第一次手术时组织残留较多,另外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无张力膀胱也是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再次TURP及膀胱颈切开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经尿道电解前列腺(TEP)治疗前列腺增生,以缓解其排尿困难,取得良好效果。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8例,年龄50~82岁,均有明显的尿路梗阻症状。应用TEP术后14例达到排除尿路梗阻的目的。其余4例疗效差,经尿道造影、膀胱镜检和尿动力学等检查,1例为膀胱颈纤维化,2例为前列腺尿道部狭窄,1例为膀胱逼尿肌无力。  相似文献   

4.
谢锦来  李励献 《江苏医药》1996,22(12):841-841
前列腺增生摘除术后发生膀胱颈、后尿道狭窄是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作者收集7例,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80年至1993年共施行前列腺摘除术232例。1987年前本院发生膀胱颈、后尿道狭窄4例,外院转入及会诊治疗3例。1987年以后我院采用结扎前列腺动脉前列腺摘除术152例,术中常规行膀胱颈楔形切除,术后阳萎发生率为179%,术后来发生膀脱颈、后尿道狭窄。本组7例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 留。残余尿测定为50~250ml;3例测定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均少于10ml,术前尿路造影确定的膀跳颈梗阻,手术证实膀优颈挛缩3例,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PKRP)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PKRP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5例、膀胱颈挛缩4例、神经源性膀胱3例、尿道狭窄合并结石3例、腺体残留3例、组织碎块或血块阻塞2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后24例排尿通畅,2例神经源性膀胱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结论 PKRP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较高,以术后尿狭窄常见,尿道扩张和经尿道内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年2月以来收治的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排尿困难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尿道狭窄6例,继发出血3例,腺体残留1例,尿路感染1例,再发前列腺癌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结论 尿道狭窄、继发出血、腺体残留是发生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控制感染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VP)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产生原因,以提高TVP治疗效果。方法 对180例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VP术。平均年龄71岁,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术中和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1例次(11.7%),其中前列腺包膜穿孔3例(1.7%),膀胱穿孔1例(0.6%),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3例(1.7%),继发性出血2例(1.1%),尿道狭窄4例(2.2%),暂时性尿失禁5例(2.8%),置管困难1例(0.6%),再次置管2例(1.1%),无真性尿失禁和死亡病例。结论 TURS的发生多继发于包膜穿孔,术中连续监测血糖可及时发现TURS先兆;术后膀胱痉挛、便秘,尿路感染是继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术中操作轻柔、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可以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易发生尿道狭窄.我院1992~1997年收治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者1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岁。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时间16h~21个月。经尿流率测定、B超、尿道膀胱镜及尿道造影等检查,发现术后发生膀胱颈口挛缩5例、腺体残留4例、后唇过高5例、尿道狭窄2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1.2治疗方法 4例膀胱颈口挛缩和3例后唇过高均行经尿道电切术。4例腺体残留,1例膀胱颈口挛缩和2例后唇过高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术后再次尿潴留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在6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患者中,32例尿道狭窄,占51.6%;17例膀胱颈缩窄,占27.4%;6例膀胱功能异常,占9.7%;5例腺体残留,占8%;2例腺体残留复发,占3.3%。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主要受到患者尿道狭窄、膀胱颈缩窄、良性前列腺增生复发以及膀胱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术中,适宜采用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而有效防止发生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苏必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47-164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PKRP)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PKRP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5例、膀胱颈挛缩4例、神经源性膀胱3例、尿道狭窄合并结石3例、腺体残留3例、组织碎块或血块阻塞2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后24例排尿通畅,2例神经源性膀胱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结论PKRP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较高,以术后尿狭窄常见,尿道扩张和经尿道内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病例资料。结果其中后尿道狭窄8例,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尿道内口闭锁2例,后唇瓣膜2例,腺体残留、增生复发和前列腺癌各1例。结论尿道狭窄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后症状的分析,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62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为(51.6±7.6)min,术中出血量为(219.6±23.8)ml,住院时间为(10.6±1.5)d。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2例患者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尿失禁,1例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确切,手术适应证广,且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术式相比有何优点。方法对73例和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行改良的和传统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传统组在取出前列腺后对5、7点膀胱颈边缘缝合止血,改良组仅缝合12点缩小膀胱颈后以气囊尿管牵拉止血。结果两组IPS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Qmax均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7%,术中出血减少38%(P〈0.001)。结论改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疗效相似,前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是开放前列腺切除一种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女性尿道综合征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道综合征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Laborie尿流动力学检查仪对23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型及相关治疗。结果不稳定性膀胱7例(30.43%),远端尿道缩窄14例(60.87%),逼尿肌无力4例(17.39%),膀胱颈梗阻2例(8.70%),低顺应性膀胱2例(8.07%),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4.35%),其中不稳定性膀胱并发远端尿道缩窄5例(21.74%),不稳定性膀胱并发逼尿肌无力2例(8.70%)。23例患者治愈15例(65.22%),好转7例(30.43%),无效1例(4.35%),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女性尿道综合征可由多种类型的膀胱尿道功能异常引起,如果要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应常规作尿流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完善前列腺切除术的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前列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发生尿潴留的因素可能有:膀胱颈挛缩;膀胱颈后唇抬高;前列腺包膜或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窝口缝合不善造成的膀胱颈部狭窄;术中置管的大小和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影响;腺体残留。结论:前列腺术后出现尿潴留,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在妇科下尿路功能障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141例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妇科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尿失禁106例,排尿困难14例,尿频21例。结果 106例尿失禁患者中,10例膀胱过度活动,42例未诱导出漏尿,22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梗阻;14例排尿困难的患者中,1例膀胱过度活动,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5例检出漏尿,7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无梗阻;21例尿频患者中,6例膀胱过度活动,4例顺应性欠佳,8例漏尿,无逼尿肌收缩乏力病例,5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梗阻。尿失禁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排尿困难组和尿频组(P<0.05)。结论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并明确妇科下尿路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门诊主诉持续下尿路症状就诊的女性患者,采用15%泛影葡胺溶液为膀胱灌注液。根据膀胱测压、压力-流率、盆底肌电图以及X线影像等对患者下尿路症状进行诊断,并比较尿动力学正常和异常患者的I-PSS评分。结果38例中影像尿动力学异常23例,占60.5%,其中感觉性尿急迫6例,不稳定膀胱(DI)5例,假性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障碍(PDS)4例,PDS+DI2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DI+急迫尿失禁、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颈后唇增生以及近端尿道憩室各1例。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不仅可以了解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下尿路功能和形态变化,且有助于不同病变类型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充盈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8例患者,术后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肾俞、次髎、三阴交、足三里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35例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明确,可以减少膀胱造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排尿困难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对38例抗精神病药引起排尿困难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排尿困难患者通过膀胱热敷按摩顺利排尿6例,服用抗α1a受体药物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后能自行排尿者12例,肌注新斯的明能自行排尿者6例,导尿术处理14例.结论 抗精神病药都可能引起排尿困难,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导致排尿困难发生率较低.物理治疗、服用拮抗药物、导尿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防治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PCEA 3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1天起口服索利那新片5 mg,每天1次,至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天内膀胱痉挛率、膀胱冲洗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膀胱痉挛痛率为20%,对照组为48%;试验组膀胱冲洗时间为(2.55±0.90)天,对照组为(3.76±0.64)天;试验组膀胱痉挛痛率、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索利那新联合PCEA技术能更好地防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可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