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红平 《河南中医》2016,(3):397-398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胆囊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疗效甚佳。为了有效运用大柴胡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其方证。大柴胡汤证包括主证和次证两个方面,主证包括: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证,即大柴胡汤的适应症;大柴胡汤体质。次证即疾病谱,大柴胡汤证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遇到上述病症,若为实热证,应考虑大柴胡汤证的可能性。除了辨识大柴胡汤证外,还须注意兼夹证。  相似文献   

2.
黄增强 《河南中医》2004,24(12):5-5
《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本条主要辨少阳证、大结胸证、痞证的证治。说明病原在表.经五六日.太阳之邪内传之期.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证而轻;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柴胡证亦轻。惟病关少阳,不宜峻汗,故欲解太阳之邪,必舍麻黄而取桂枝法。惟二证皆轻,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名日柴胡桂枝汤。反之,若二证皆重,似可依原量相合,其大法当无变异,乃视病情轻重,而为剂量之增减,亦仲景心法也。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干姜汤专治少阳枢机不利兼有水饮内结,但其方证并不统一。笔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理论研究及治疗经验,以方测证,提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应用"胆热脾寒"理论解释,总结出胸胁不适、口苦、便溏三个临床主证。  相似文献   

6.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笔者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开始的128条"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之问,到第142条都是论结胸病的。其后第143条—第145条是论热入血室,从病位上予以区分鉴别。第146条的柴胡桂枝汤证是"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相似文献   

7.
张向春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100-100,102
大柴胡汤适用于少阳不和、阳明热结之证。为了研究大柴胡汤治疗胆绞痛的疗效,以大柴胡汤为主药治疗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适用于少阳不和、阳明热结之证。笔者自1971年至1984年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324例,疗效较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待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 46条 :“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寒 ,支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 ,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 ,是太阳证而轻 ;微呕、心下支结 ,是少阳柴胡证亦轻。惟病关少阳 ,不宜峻汗 ,故欲解太阳之邪 ,必舍麻黄而取桂枝法。惟二证皆轻 ,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 ,名曰柴胡桂枝汤。反之 ,若二证皆重 ,似可依原量相合 ,其大法当无变异 ,乃视病情轻重 ,而为剂量之增减 ,亦仲景心法也。小柴胡汤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升降协调。外证得之 ,重在和解少阳…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仲景曰 :“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风寒 ,肢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柯琴注曰“:此条言伤寒六、七日 ,寒热当退之时 ,反见发热恶寒诸表证 ,更见心下支结诸里证 ,表里不解 ,法当表里双解之矣。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 ,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笔者受上述理论启迪 ,从原方治疗外感病后期太阳、少阳合病引伸到治疗内伤杂病中肝郁气滞、阳气不通的症候群 ,在临床上将柴胡桂枝汤广泛地加减应用于不同病症具有以上类似病机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支气管哮喘胡某 ,男性 …  相似文献   

11.
胡希恕先生以其独特的观点理解《伤寒杂病论》第147条及148条,前后互参,从“阳微结”入手,深入解读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他认为148条的“阳微结”是对147条“胸胁满微结”的注解,是指阳明病的微结证.从而归纳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指征为:在有柴胡证的前提下,出现不呕而渴、心下满或微有结滞感、大便干、乏力,伴有但头汗出等气上冲的症状,临床多用于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久病虚衰无力以及不明原因的低热等,常合用当归芍药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第103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的解释众说纷纭。如对“有柴胡证”,有的认为是指“邪气在表里之间”(如成无己);有的认为是指“少阳病”(如尤在泾);也有医家认为是指“柴胡正证”(如刘栋);还有医家认为是“言往来寒热”一证(如郑重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欠完整或欠妥的。因为从《伤寒论》的有关原文来看,“柴胡证”当包括少阳病的主证、阳微结和热入血室。少阳病的主证,是邪入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如101、232、233条),病属热证。阳微结是太阳表证未解,邪热刚入阳明,热结尚浅所致,邪气一半在表(太阳),一半在里(阳明),与少阳病的主证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是不同的。但与少阳病却同属半表半里热证。热入血室,是妇女在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枢机不利、实热内结之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急腹症,每获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是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温阳生津、祛寒化饮之效,主治半表半里虚寒证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口苦、心下微结者等。笔者在临证时常采用此方加减  相似文献   

16.
王焕生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痛口疮,平胃六君汤加藿香、半夏治疗痞证,柴胡桂枝汤治疗胃痛心下支结,补中益气汤加桂枝治疗寒厥口苦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痞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  相似文献   

18.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提示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笔者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多体会,兹择其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