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手关节肿痛可能源于关节本身,也可能源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滑囊、神经等软组织。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成为关节肿痛既方便又准确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有无病变,并评估病变严重程度。1正常关节的超声表现1.1关节超声表现正常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关节面骨质表现为连续的高回声伴声影,关节面软骨表现为条带状均匀的低回声带,轮廓光滑,覆盖在骨面上,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四周的  相似文献   

2.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41例明确有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正、侧、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L3~S1段椎小关节CT横断位及MRI横断、冠状、矢状位扫描图像。结果X线平片对腰椎小关节的显示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改变的观察。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及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关节囊钙化等改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MRI(均P〈0.05)。MRI在显示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均P〈0.05)。结论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方面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髌骨关节软骨进行形态学研究,探讨螺旋CT对关节软骨的最佳成像方法及在关节软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新鲜膝关节标本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髌骨原始图像行SSD、MPR重建成像后进行关节软骨形态学研究并与解削标本研究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统计学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结果正常髌软骨在不同区域厚度不同,CT扫描图像经重建后能良好显示出关节软骨,图像中关节软骨形态轮廓与真实软骨相近,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上行关节软骨厚度测量与标本测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髌骨软骨关节面形态与骨性关节面并非完全一致,软骨关节面厚度为非均等性分布;螺旋CT成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可在活体条件下进行关节软骨的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成人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41例髋关节病变的CT征象,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病14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髋关节结核4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3例。滑膜骨软骨瘤病3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结果:退行性骨关节病以承重区关节畸形和骨性关节面改变为主,软骨下囊变特别明显;股骨头缺血坏死显示股骨头硬化、囊变及软骨下骨折,晚期继发骨性关节炎改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间隙普遍狭窄,关节面下小囊肿周围无明显骨硬化;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表现为髋臼关节面锯齿状或毛刷状破坏;髋关节结核关节面广泛骨质破坏,可见到小死骨和寒性脓疡;滑膜骨软骨瘤病显示滑膜增厚和其内小钙化灶,较大的骨软骨体呈桑椹状表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面下囊变区边缘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存在。结论:各种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不同,CT能清楚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理解剖细节。是评价髋关节病变特别是单关节病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蓓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07-708
超声已在欧洲、南美和亚洲广泛应用于快速和动态诊断膝关节病变,主要针对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骨皮质破坏病例的检查,因超声的声束不能穿透致密坚硬的骨组织成像,当骨皮质完整厚度没有改变时,超声只能显示其外形的改变[1-3]。一般超声所检查的膝关节疾病有以下几种:(1)损伤,如半月板损伤;(2)关节腔积液,如髌上囊积液;(3)囊肿,如腱鞘囊肿、半月板囊肿等;(4)滑膜炎,如髌前滑膜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5)神经鞘瘤、血管瘤等(较罕见)。正常组织的超声通常显示低回声,如半月板纵切面为均匀三角形低回声,或均匀光滑带状束样的纤维结构,如副韧带的超声表现[4]。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多参数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膝关节疾病的一种很有效的影像技术,在诊断关节内结构和部分和全部撕裂、制定关节手术方案、评估关节手术后的情况的临床意义较为突出。矢状面可显示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冠状面对半月板体部的损伤显示较好,也是内外侧副韧带的主  相似文献   

6.
附睾畸胎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左侧阴囊进行性增大7年,在阴囊下方可触及质硬如石,高低不平的肿物.无明显触痛.未予治疗。近来,肿物逐渐增大.无疼痛、发热。用10MHz探头对病变部位扫查:左侧睾丸大小与形态正常,轮廓尚规整.内部回声尚均匀。于左侧附睾体尾部显示一轮廓不规整、低回声及强回声相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的发展,利用B超形象、直观和准确显示组织结构及其临近间关系的特点普及应用于妇科检查,并鉴别盆腔包块的性质。以弥补妇科检查的某些不足。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B超诊断及临床最后确诊的盆腔炎性包块47例,超声图像分析如下。 结果:47例超声图像显示:实质性稍强回声型38例,为80.9%。于子宫直肠陷窝处可探及类实质性的低回声包块,其轮廓欠清楚,无明显囊壁,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杂乱光点光斑。囊壁型5例,占10.6%,位于子宫的侧壁。显示的边界清楚,呈无回声,其形态可因…  相似文献   

8.
孕妇22岁,孕1产0,孕32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孕38周超声检查:胎儿头位,胎头轮廓完整,双顶径91 mm,大脑中线结构居中,双侧脑室扩张,左侧脑室宽约26 mm,右侧脑室宽约21 mm,第三脑室显示不清,大脑深部中央区可见31mm×27 mm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图1),无回声区后方可见与直径约7.0 mm管状无回声相通(图2),胎儿颜面部未见异常,脐带绕颈3周,脊柱及四肢显示正常,股骨长73 mm,心脏及腹腔脏器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示囊内可见方向不一的彩色血流显示(图3),两侧均有色彩明亮的血流流入囊内,频谱显示为高速低阻型,频率为125次/min,与心率相同。血流由囊后方管状无回声流向窦汇,色彩相对暗淡,提示管状无回声为直窦。超声提示:单胎足月妊娠,胎儿脑血管发育异常,考虑为Galen静脉畸形。临床于3d后引产一男要,外观发育正常,颈部可见脐带紧密缠绕3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在X线、CT、MRI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确认的40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对其X线、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总结。结果:X线平片,对腰椎小关节的显示,局限于关节面骨质、关节间隙宽窄度改变方面;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关节囊钙化等显示方面,优于X平片、MRI,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优于X线平片、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显示方面,各具优势与缺点,可以通过综合应用三种方法,为临床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节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骨端构成的 ,它包括关节腔、关节面、滑膜和韧带。1 正常X线表现1 1 关节腔  即构成关节骨端之腔隙 ,X线表现为关节之间的透亮带 ,称为关节间隙。通常关节间隙两侧对称 ,其宽度因部位、年龄不同而各异。1 2 关节面  即关节的骨端面 ,通常包括骨性关节面 ,其外包绕一层透明软骨。X线表现为边缘锐利的致密影 ,即骨性关节面 ,透明软骨则不显影。1 3 滑膜  关节囊的内层即为滑膜 ,有分泌滑液和营养功能 ,正常时X线检查不显影。1 4 韧带  在大关节周围都附着坚强的韧带 ,如膝、髋及踝关节。X线表现为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结果:9例中,关节囊积液9例,其中6例为中等量,滑腱增厚8例,关节内软组织结节9例。关节面下骨侵蚀3例。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位能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面下骨侵蚀及其周围硬化。CT除能显示平片的表现外。可以显示关节囊内突向关节腔的滑膜增生结节,表现为近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其内可见磨玻璃样钙样高密度。MRI时显示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尤其敏感,滑膜增生结节T1WI,T2WI均呈低信号5例。T2WI等信号2例。T2WI低信号中伴有高信号2例。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关节内脂肪垫受侵8例。软骨下骨质受侵2例。结论:X线平片时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缺乏特异性,CT仅能反映部分特征,MRI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可从病理学角度反映其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8岁。左侧肘关节摔伤、肿痛、活动受限 1d入院。查体 :左侧肘关节明显肿胀 ,外侧可见约 3cm× 2cm大小的皮下淤血 ,局部压痛明显 ,未触及明显骨擦音 ,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左侧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远端连同肱骨小头骨骺向远侧移位 ,密度减低 ,肱骨小头骨骺密度增高 ,骨折片边缘光滑、圆钝。超声检查 :左侧肱骨远端骨骺横切面见骨骺内侧骨膜回声粗糙、欠清晰 ,骨骺内半滑车部实质回声不均匀 ,可见不规整的中等回声 ;骨骺外侧部前纵切面见骨骺外侧部在干骺端部位连续性中断 ,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干骺端间可见一不规整的强回声带 ,骨…  相似文献   

13.
婴儿肱骨远端正常骨骺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婴儿肱骨远端未骨化骨骺的正常形态、回声特征及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1例 1~ 12个月的婴儿及 3例胎龄 7~ 8个月胎儿的肱骨下段及远端骨骺进行横向及纵向超声扫查。结果 肱骨远端骨骺横切面呈“蝶形”中低回声 ,纵切面内外髁呈半圆形 ,中央部呈近似圆形中低回声 ,符合肱骨远端骨骺形态的解剖基础。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肱骨远端未骨化骨骺的形态特征及与尺桡骨近端骨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4耳鼻喉科疾病4.1正常上颌窦探头置于鼻部两侧方,目的在于探测上颌窦。正常上颌窦部分充气,超声显示为窦壁骨质呈强回声反射,似三角形,边缘粗糙,欠清晰,腔内呈气体反射。4.2上颌窦囊肿超声显示为上颌窦内见一椭圆形无回声区,常常在一侧,不随体位而活动,其边界光滑,有包膜。超声显示率达90%以上。4.3上颌窦炎化脓时,有粘稠脓液,超声显示为低回声及无回声区,有时内有散在的强光点,壁增厚。超声显示率达88%。4.4上颌窦癌此癌比较少见。超声显示为边界不规则,呈囊实性占位,向周围组织侵犯,内部为不均匀回声,但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15.
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以下简称分离)是青少年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发生率占全身骨骺损伤的9%,居第二位。由于正常内上髁骨骺部分与肱骨内半滑车重叠,轻度分离时关节正侧位片上显示骨后板是否增宽有一定困难,故易漏诊。本文收集年龄介于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出现后至闭合前且投照位置比较标准的分离和正常肘关节正位片各27例进行对照,发现一个新的对诊断轻度骨骺分离有价值的X线征象—肱骨内上髁骨骺与肱骨内半滑车重叠区消失,称重叠消失征,即肱骨内上髁骨骺与肱骨干骺端之间显示一透光带。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2-3664
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纳入85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上均有差异(P0.05);MRI在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上与CT有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在0~Ⅱ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Ⅱ级中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以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诊断效果,其中MRI诊断率最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及青少年关节外伤中,骨骺及骺板损伤所占比例并不低。患儿表现为患部疼痛、肿胀,并伴有相应关节的功能障碍,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患部愈合及骨组织的正常生长,重者导致关节畸形和骨生长停顿[1]。X线平片是骨骼外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它不能直接显示软骨结构,常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磁共振成像(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显示软骨及骺板结构,并可以显示骨髓腔内信号的微小变化[2]。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对28例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损伤8例。表现为三角软骨盘形态良好,点灶样异常信号位于软骨盘内,关节囊缘及关节面光整无受累;中度不完全性损伤11例,表现为软骨盘形态良好,异常信号呈线样或斑片状,关节囊受累不整,关节面光整无受累;重度完会性损伤9例,表现为软骨盘形态失常,异常信号呈不规则大片状延伸至关节面边缘,关节面受累不整。结论:MRI可清晰准确显示腕关节角软骨精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小儿骨骺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小儿骨骺损伤6个月后同时行X线、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相互对照。结果:隐性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骺线轻度增宽,CT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吸收,MRI表现为生长板区带状长T1、长T2信号,生长板相邻骨质轮廓不光滑。骨骺滑脱X线表现为骨骺半脱位、骺线增宽;CT表现为骺线增宽,骺线两侧骨质轻度硬化;MRI表现为骨骺半脱位,生长板增宽,T2WI信号升高。骨桥形成X线和MRI均显示骨骺和干骺端之间骨桥相连,骺线(或生长板)局限性消失,骨骺和干骺端短缩。结论:轻微骨骺损伤宜采用MRI诊断,骨骺滑脱X线、CT及MRI均可明确诊断,骨桥形成X线、MRI均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