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联合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44例,根据NYHA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分为非心衰组(NYHA心功能Ⅰ级)、心衰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入院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类型、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入院即刻测定CysC、BNP水平,两周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比率高,血清CysC水平升高,BNP水平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大,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与LVEF呈直线相关(P<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 (OR=12.51,P=0.000)、陈旧性前壁心肌梗(OR=3.857,P=0.000)、年龄(OR=3.272,P=0.000)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CysC对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BNP联合CysC可进一步评价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croRNA-155(miR-15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陈旧性心肌梗死无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肌梗死 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每组80 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155 水平。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miR-155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P <0.05);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miR- 155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miR-155 诊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921(95% CI :0.842,0.963),临界值为1.670,敏感性为88.73%(95% CI ;0.375,0.964),特异性为92.14%(95% CI : 0.792,0.976)。miR-155 高表达组和miR-155 低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55 高表达组患者氨基末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miR-155 低表达组(P <0.05);miR-155 高表达组LVEF 低于miR-155 低表达组 (P <0.05),而LVEDD 高于miR-155 低表达组(P <0.05),两组LVPW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iR-155 高表达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比例高于miR-155 低表达组(P <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 竭患者血清miR-155 水平升高,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丙清  陈森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86-1686,1748
目的研究慢性稳定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选择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后均经心脏彩超检查。按NYHA分级,Ⅱ级40例,其中稳定性心衰14例,失代偿性心衰26例;Ⅲ级40例,其中稳定性心衰16例,失代偿性心衰24例;Ⅳ级16例,其中稳定性心衰4例,失代偿性心衰12例。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 BNP数值在NYHA分级Ⅱ、Ⅲ、Ⅳ各组间(包括稳定期、失代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及LVEF在慢性稳定性心衰组各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及LVEF在失代偿性心衰组各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的升高与NYHA分级成正相关,左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末期内径与慢性稳定性心衰分级成正相关,与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法国施维雅公司生产)20 mg,3次/d,疗程为12周.12周后对比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前后两组相比LVEF,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浓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明显提高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浆BNP浓度,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和愈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LVEDD、LVESD、LVEF及B型钠尿肽(BNP)参数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F及BNP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BNP)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评价动脉僵硬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CHF患者103例,使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患者心功能,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MEIA)测定BNP,收集数据完成后,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200±160)pg/ml,较对照组(600±20)pg/ml明显升高(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1);LVEDD≥60mm时的BNP与LVEDD〈60mm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40%时的BNP与LVEF≥4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LVEDD呈正相关(r=0.87、r=0.6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P〈0.01)。PWV是心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BNP与用多普勒心脏超声所评估的心脏功能参数LVEDD、LVEF具有相关性,对于CHF患者是一种危险因素。PWV对于BNP和心脏功能是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探讨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病患者159例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98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4例,同期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入院24 h内测定血浆BNP浓度、心肌标志物测定,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STEMI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Ⅳ)升高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而梯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8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14,P<0.01),与LVEDs、LVEDd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1=0.427,r2=0.482,P<0.01),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52,P<0.01),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32,P=0.002)。(3)STEMI和NSTEMI亚组患者血浆BNP与LVEF均呈负相关,与LVEDs、LVEDd、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与心梗后心功能状态、左室重构情况及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有助于心梗后心功能及预后判断,可参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并发现心梗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不同程度心功能血浆 BNP水平差别。方法:选取心衰患者12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人群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BNP水平;观察组患者同时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器LVEF 及LVED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水平LVEF和LVEDD的心衰患者BNP水平差异明显,LVEF水平越低,BNP水平越高;LVEDD越高,BNP水平越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随着LVEF和LVEDD水平好转,患者BNP水平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而且BNP水平与心脏超声检查对心功能的判定相一致,因此血浆BNP水平可以较好的反映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作为临床评价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孙梅 《当代医学》2011,17(22):111-112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13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36例健康试验人员的空腹血浆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平均值。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心功能组间血浆BNP水平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性负相关(r=-0.69,P〈0.01),与LVEDD呈显著性正相关(r=+0.70,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加,可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卡尼汀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提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对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到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急诊组(n=29)、延迟1组(n=27)及延迟2组(n=30),测定住院期间及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急诊及延迟1组LVEF及LVEDD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2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左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及2周前延迟介入对心脏功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PⅢNP、BNP浓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39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另设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的基线值。结果两组AMI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初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而螺内酯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LVH)和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11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标准分为LVH组和正常组,根据LVDD诊断标准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BNP水平,并检测其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液流速峰值(E)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BNP水平与各项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LVH组较正常组BNP水平及LVPWT均显著增加(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舒张功能不全组较正常组BNP浓度、LVPWT和LVMI均显著升高(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BNP与高血压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LVEDd、IVST、LVEF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LVPWT和LVMI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E/A和FPV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EF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反映LVH和LVDD状态的一种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LVH和LVD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吴振西  尹欣  王联发  陈训 《医学综述》2009,15(17):2717-2719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122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4,P<0.001),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BNP浓度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胡健  张汝  李改丽  王建  王晓湘 《西部医学》2010,22(7):1206-1207,120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6周。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浆BNP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心衰药物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关思虞  杨玲  杨峰 《疑难病杂志》2013,12(4):267-269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佐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对照组,治疗组38例为联合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住院时间、再住院率、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血浆NT-proB-NP、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2组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LVEF值明显提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但LVEDD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在6 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LVEF的改善和NT-proBNP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LVEDD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再住院率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的79.41%(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鹏  仲宁 《疑难病杂志》2010,9(8):569-57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8%vs 58.3%,P<0.05)。LVEDD及BN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入选CHF患者260例,其中对照组108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阿替洛尔;试验组15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咪达普利、比索洛尔;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NP、hs-CRP、LVEDD明显下降(P〈0.05),LVEF、6MWT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NP下降、LVEF和6MWT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咪达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H - 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科确诊AMI患者74例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于确诊时即采集静脉血测定H—FABP水平。根据其测定值将患者分为二组,A组:H—FABP〈65ng/ml;B组:H—FABP≥65ng/m1。比较二组间临床资料及确诊后30d、18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衰超声指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问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确诊后30d及180d时LVEF均比B组高而LVEDD、LVESD及心衰超声指数均比B组低,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后30d及180d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其中A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的测定为评价AM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心功能提供了客观的信息,具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虹霖 《当代医学》2014,(25):81-8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3月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86例AMI患者。入院时测定BNP浓度,根据早期血浆BNP水平分为A、B、C组,分别为BNP〈800pg/mL、800~8000pg/mL、〉8000pg/mL。比较不同BNP水平组3个月内患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的患者人次数,以及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和再次心脏彩超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并进一步计算出ΔLVED,ΔLVED=(恢复期LVEDV-急性期LVEDV)/急性期LVEDV。结果 C组因心衰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着BNP水平升高,LVEF逐渐降低,ΔLVED逐渐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BNP〉8000pg/mL,3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和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心肌收缩能力损害和心室重塑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可以为AMI患者近期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