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 ,病因未明。主要特征为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治疗和护理的重点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 2 0 0 1年 1~ 12月我科收治了 2 5例DCM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病人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15~ 70岁。心功能Ⅲ级者 9例 ,Ⅳ级者 12例 ;心律失常者 2 0例 ,包括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2 护理体会2 .1 一般护理( 1)…  相似文献   

2.
笔者观察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5~85(58.9~76.2)岁,均为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6例,Ⅳ级64例;原发疾病中,冠心病55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43例),扩张性心肌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临床表现:紫绀、端坐呼吸.两肺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心脏均扩大,伴心律失常68例,其中心房纤颤29例,室性期前收缩43例,房性期前收缩1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包括24例合并2种以上心律失常).全部患者对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反应差.排除肝肾等其他疾病所致水肿.  相似文献   

3.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且往往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有可能发生严重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了预防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我科使用胺碘酮+镁极化液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较高,尤以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问题一直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我院对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以及普罗帕酮和极化液联合治疗并进行观察对比,发现普罗帕酮联合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疗效较好。现报告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19)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2例,原因未明4例。室性期前收缩均由心电图确诊,且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  相似文献   

5.
由于扩张性心肌病(DCM)心肌、心室结构和传导发生了变化,心肌复极不一致,易出现QT离散度(QTd)加大。作者对1997-1999年收住的39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电解质、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旨在了解其相互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39例DCM中,男性33例,女性6例,年龄26~44岁,平均(3.5±6.4)岁。按1979年WHO的标准诊断,心功能Ⅲ级26例,IV级13例,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LOWN分级Ⅲ级以上)18例,偶发或没有室性心律失常者2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34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19~75(54.75±13.04)岁,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8例,Ⅳ级38例.46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房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或全心增大为主,EF值(左宣射血分数)明显下降.3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就诊时大部分病例心功能已达Ⅲ一Ⅳ级,并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仍是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2005年6月~2007年1月为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也是四川省首例),手术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28~57岁,平均46.5岁。4例患者入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终未期),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全组患者均  相似文献   

8.
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的左心室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 5 9例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检查。根据心功能程度分为LVEF <3 0 %与LVEF >3 0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大小和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LVEF <3 0 %的病人与LVEF >3 0 %的病人相比 ,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明显扩大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功能有关 ,其发生率与左心室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左心功能严重损害者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可能是扩张性心肌病病人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中110例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Ⅳ能占38.52%,其中27.66%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础病因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占82.79%,而冠心病和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心功能越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其发生与心肌结构变化、心脏负荷增加和神经体液激活等因素导致折返发生和触发活动有关。ACEI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2月--2007年1月本院收治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51例,女性42例;年龄50~76岁,平均(56.2±10.1)岁.病程1~10年.原发病分别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9例、冠心病3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心脏瓣膜病8例及其他8例.按照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34例,心功能Ⅲ级47例,心功能Ⅳ级12例.心律失常根据Lown分级:2级,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42例;3级,频发多源性室早36例;4A级,连发成对室性早搏9例;4B级,连发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短阵性室速)6例.  相似文献   

11.
陈志坚  王斌 《右江医学》2000,28(2):87-88
回顾性分析 84例扩张性心肌病 (DCM )患者心律失常 ,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及心脏扩大的关系。其中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律失常 (VA) ,其次为心房纤颤 (Af)、左束支传导阻滞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AVB)。VA的发生与左心室有关 ,而与心力衰竭程度无明显关系 ,Af与左心房扩大的程度有关 ,快速性心房纤颤往往可加重心力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0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加用依那普利与螺内酯治疗后心功能及血钾浓度、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用药后90%病例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部分短阵室速用药后消失,95%病例用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NYHA分级),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全部病例钾离子稳定在正常范围,无一例高钾血症发生。结论: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 镁极化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1.07~2004.07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给予口服胺碘酮8周 镁极化液静脉滴注2~4周。结果治疗2周后,42例频发室性早搏(VPC)数量明显减少,3例室性早搏数量显著减少,3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I)也被终止,而且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观察48例中心功能改善H级以上47例,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7例;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10例,频发室传早搏(VPC)数量平均减少≥70%(23例);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1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结论胺碘酮 镁极化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药物之一,而且副反应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肆花 《右江医学》2006,34(1):21-2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和心功能Ⅲ~Ⅳ级组,比较两组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按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无伴发复杂心律失常组和伴发复杂性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间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住院中猝死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在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的DCM患者较无复杂心律失常者其心功能分级远重于后者(P<0.05),其LVEDd明显增大,LVEF也显著较低,均P<0.01;住院中猝死患者均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DCM病人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前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逐渐被临床所证实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已成为临床上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之一。现将我们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6 1例回顾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9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6 1例。男 4 0例 ,女 2 1例。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38岁。其中冠心病 4 3例 ,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 18例 ,劳力性心绞痛 9例 ,缺血性心肌病 16例 ;扩张型心肌病 14例 ;心肌炎 2例 ;其他 2例。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 6例 , 级 2 3例 , 级 6例。频发室早 4 …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ardiomyopathy, DCM)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DCM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病程呈进行性恶化,死亡率高.在此对DCM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此类病人用抗心律药物往往不利 ,并有增加病死率可能。本文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及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 (雅施达 )治疗CHF室性心律失常 ,观察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本院住院患者 90例。其中男 60例 ,女 30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5 0岁。原发病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发病时间 1~ 2 5年。按照NYHA标准 ,心功能Ⅱ级 2 9例 ,心功能Ⅲ级 39例 ,心功能Ⅳ级 2 2例。1.2 用药方法在应用基础治疗 (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扩张性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定期随访,观察1年后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病情恶化减少.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通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等确定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病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室性心律失常好发于心肌病及冠心病患者.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与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