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篇对热病的概念、成因、六经主证、传变规律、治疗大法、禁忌以及预后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是《内经》一篇研究热病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正> [篇题解释] 本篇讨论了咳嗽的病因、病机、五脏六腑咳的症状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因通篇专论咳嗽,故篇名“咳论”。 [本篇主要内容] 一、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与四时五脏的关系。二、五脏六腑咳的兼症和相互传变关系。三、咳嗽的治疗原则。 [原文]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相似文献   

3.
魏建华  伍镝 《新疆中医药》2012,30(4):134-136
《伤寒论》少阳病篇列有条文10条,论述了少阳病的提纲、脉症方药、治法禁忌、变证、传变及欲解时间等内容。本篇条文简少意赅,条文的次序结构安排也大有深意。本文拟从条文次序可能的内在逻辑及"伤寒皆热病之类"的角度梳理该篇脉络探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两感”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热论》曰:“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两感”为相互表里的阴阳二经的经脉及所属脏腑同时感受寒邪而表里同病、脏腑俱伤、营卫不行的预后不良之危重证候。《素问·热论》主要对感受寒邪而变为热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临床表现、六经传变规律、治疗大法与禁忌、护理原则以及预后转归等均作系统的论述,与此同时对外感热病中较为特殊并最为严重的证候——“两感”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58-959
对《针灸甲乙经》中《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和《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两篇中针对热病的取穴、配穴规律进行了探讨。发现《针灸甲乙经》中六经受病取穴以五十九刺、督脉穴位独取和六经辨证取穴为主;五脏传病取穴则以特定穴和膀胱经腧穴为主。以求对热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相关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鼠疫流行看《素问·热论》奥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友丰 《河南中医》2001,21(1):15-18
《素问·热论》所论伤寒热病“其死皆以六七之间” ,与鼠疫的病程惊人地相似 ,二者初起皆有恶寒、发热、身痛等等症状 ,其三阳所主及治则遗复均相似 ,且从《热论》热病的疫病特征与抽象特点看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津液的地位及其救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论述伤寒病发生、传变及其治疗规律的专书。伤寒是热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所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由于热能伤阴,因此津液在其发生传变治疗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就《伤寒论》救津之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其中的急下证、蓄血证、蓄血发黄证等,均与MODS不同的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伤寒论》辨治规律与MODS的相关性,对于拓宽MODS的临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篇题解释] 本篇论述引起脏腑、经脉病变的因素和机理及其诊断方法。因与常谈有别,不循经脉常路,故曰“经脉别论”。吴昆:“言经脉别有所论,出于常谈之外也。” [本篇主要内容] 以经脉为中心,阐述: 一、引起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病与变的主要因素是:居处环境的动静变化,情志过激,劳逸过用。人之勇怯、骨肉、皮肤(体质)是诊断疾病、测知病情的依据。二、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精微,新陈更代,不断变化,以成经脉,故气口可诊断疾病,推测吉凶。三、六经常脉及其脏气独盛引起的病、症和治疗。现分三段讨论如下: [原文]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  相似文献   

11.
《尚论篇》对《伤寒论》辨证用药的独到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波 《四川中医》2004,22(7):10-11
清代名医喻昌所著《尚论篇》,切合临床实践,论述了作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对其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如“脾约”、“阳明之表”、“六经传变规律”等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篇题解释] 本篇论述了瘖、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瘴、胆瘅、厥、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理、症状、治法及预后。因所载诸病异于一般的疾病,故名“奇病论”,正如吴昆所说:“奇病,特异于常之病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饮食失调、余热内存、正气虚弱是热病遗复的主要病因,谷热与余热相合为其病机特点;治疗上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在遵循治疗法则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对"遗复"的禁忌要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适度进补,另一方面要消积化滞。  相似文献   

15.
基于《素问·热论》对温热病邪六经传变规律的论述,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自愈特点及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治疗原则,把新冠肺炎分为邪在三阳、邪困三阴三阳之间、邪在三阴3个不同的病程阶段。提出邪在三阳,疏表宣解求汗;邪困三阴三阳之间,半里半表,则宣解通透、交通表里玄府,内外分消,以防营卫交并,浊毒内恋膜原;邪在三阴,热壅在中,里气不通,阳邪不能出,阴邪不能下,则通里透表,以防营卫雩重,浊毒内陷。逐邪时应并兼养正,复其脏脉,根据不同的临床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选用宣解通透之法。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二条和第三条中集中地对伤寒与温热病、湿热病传变规律的区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饮食失调、余热内存、正气虚弱是热病遗复的主要病因,谷热与余热相合为其病机特点;治疗上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在遵循治疗法则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对"遗复"的禁忌要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适度进补,另一方面要消积化滞.  相似文献   

18.
<正> 〔篇题解释〕本篇主要评述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等四种热性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和预后吉凶,故篇名《评热病论》。〔本篇主要内容〕一、论述阴阳交证的症状和机转。二、说明风厥的病机、症状与治法。三、指出劳风的病位、症状及预后。四、评议肾风误治的各种变化。兹依次讨论如下:〔原文〕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  相似文献   

19.
(一)对素问热(?)热病的认识素问热论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说:“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可以推知“热病”是属于急性发热的病证。关于热病(以及温病)等与伤寒之间的关系,在伤寒论中提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从这里不难看出,“热病”这个概念是被包括在广义的“伤寒”概念之中。如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者所谓“伤寒”是广义的伤寒,后者与热病(温病)并列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广义的伤寒包括多种热性病,狭义的伤寒则指一般触冒风寒邪气而言。根据同理推论,伤寒(狭义的)是古人根据病因而定  相似文献   

20.
圆运动理论把阴阳在四维时空中互动互联,交相感应的现象称为阴阳纠缠。文章以新冠疫病临床实践为基础,从圆运动阴阳纠缠学说探讨了外感热病的实质和“一”字型传变规律,阐释了“类伤寒”与“郁热伏气”的涵义,并探讨了圆运动理论关于类伤寒的寒热病机、阴阳病机、守中病机、离合病机及相应治法,由此提出类伤寒六经“V”型传变学说:外感病除正伤寒外之杂症发热皆是类伤寒;类伤寒之传变,则分寒温,寒走皮毛,热走口鼻,内伏杂邪;病起伏邪,感于外,始于中,传于内,为“V”型传变;外出三阳则解,内传三阴则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