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竭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血竭,血竭净含量占总重量的20%)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腺苷二磷酸(ADP)和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方法评价包合血竭和血竭抗血栓形成作用;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包合血竭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和小鼠尾静脉注射ADP形成肺栓塞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包合血竭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A)、AD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包合血竭灌胃均明显降低AA、ADP和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β环糊精包合血竭在多种血栓模型中均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较血竭更强,能提高血竭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大鼠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对体外ADP放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注射剂型吲哚布芬静脉给药后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每项实验用动物50只,分5组,每组10只,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吲哚布芬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ASA组)对照组,药后30min,分别检测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Wistar大鼠血小板1min、5min的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胶原-肾上腺素诱发的KM小鼠血栓性偏瘫甚至死亡的时间及电刺激Wistar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结果 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和ASA组能抑制由ADP、AA及PAF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不同时间点的聚集(P<0.05或P<0.01),与ASA组比较,在ADP及AA诱导的实验中,吲哚布芬高剂量组对血小板1min/5min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胶原-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肺栓塞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及ASA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ASA组比较,吲哚布芬高剂量组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和ASA 组均能明显抑制血管栓塞时间(P<0.05或P<0.01),与ASA组比较,吲哚布芬抑制血管栓塞时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吲哚布芬高剂量组抑制血栓形成时间明显高于ASA组。结论 吲哚布芬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吲哚布芬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作用强于ASA。  相似文献   

4.
汉防已甲素(下简称汉甲)和异搏定在离体兔、猪血小板聚集试验中,均能明显地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聚集反应,剂量与效应相关,汉甲的作用约2~10倍强于异搏定.在兔静脉注射汉甲10mg/kg或异搏定20mg/kg,也明显抑制AA、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作用在给药后20~30min开始,60min达到高峰,120min后作用逐渐消失.汉甲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钙拮抗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对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进行体内、体外实验观察银杏内酯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 银杏内酯体外抑制 ADP及 PAF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IC50分别为 65.48 μg/mL 和 31.14 μg/mL,体内实验则同时抑制 ADP、PAF、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银酯对 ADP、PAF诱导的体内、体外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对 AA 诱导的体内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但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鹳草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Born方法观测老鹳草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运用玫瑰花结实验测定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反应,以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检测老鹳草索对激活的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结果 老鹳草素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AD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0.4和1.1μmol/L;5 mg/kg的老鹳草素灌胃亦明显抑制AA、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老鹳草素显著降低洗涤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减少细胞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其IC50分别为71.9、84.9、62.9 μmol/L.老鹳草素明显阻抑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并抑制肉豆蔻佛波醇(fMLP)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IC50分别为3.2和10.2 μmol/L.结论 老鹳草素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内钙水平,同时阻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竭β环糊精包合血竭对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 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方法评价包合-PGF1α水平.结果 包合血竭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体内外均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降低家兔血浆TXB2含量,升高6-Keto-PGF1α水平.结论 包合血竭抗血栓形成作用与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复方银杏滴丸抗血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滴丸(CO-GBE)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①制造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血栓湿重及干重;②分别采用胶原、PAF、ADP诱导豚鼠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结果.复方银杏滴丸 40、20、10 mg/kg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干重及湿重(P<0.05,P<0.01);抑制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豚鼠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降低其最大聚集率.结论.复方银杏滴丸可明显抗血栓形成,并具有高效广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通过Born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二磷酸腺苷钠盐(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e体外抑制ADP、PAF、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97、0.242、0.443 g/L。[结论]人参皂苷Re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ADP、PAF、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PAF、A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矶松素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态)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及Born方法分别探讨矶松素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体外,矶松素呈浓度相关性明显抑制ADP、AA及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9,4,82.7和38,1moL/L;10mg/kg矶松素灌胃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体表现为:(1)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60min即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于120min达最大效应,至给药后240min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灌胃后30min显效,180min达最大抑制作用,有效至少可持续240min;(3)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于给药后90min起效,药效持续至给药后120min,矶松素明显降低凝血酶激活的洗涤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62,9mol/L,且明显阻抑肉豆蔻佛波醇(fMLP)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洗涤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54,3和47.6mol/L.结论矶松素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拮抗ADP、AA或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矶松素显著减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作用;矶松素明显阻抑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杜仲红景天胶囊抗血栓形成与溶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红景天胶囊抗血栓、溶栓作用,并从该药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为本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提供药理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动静脉环路法测定杜仲红景天胶囊对大鼠旁路血栓的榕栓作用,以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测定杜仲红景天胶囊对大鼠总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以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来测定(Born比浊法)杜仲红景天胶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该药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对高龄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杜仲红景天胶囊可使血栓重量明显下降,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后连续灌胃给药3天,杜仲红景天胶囊有明确的溶栓作用。同时,杜仲红景天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时间及高龄小鼠凝血时间。结论杜仲红景天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与溶栓作用,此种抗栓、溶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凝血功能有关。上述药理作用与杜仲红景天胶囊主治缺血性脑中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麝香抗栓丸(SATP)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小板功能及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SATP 按1.5、3.0、6.0 g•kg-1给大鼠连续灌胃14 d,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伴低血压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15 min后测定全血及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结果:SATP 3.0、6.0 g•kg-1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P<0.05~P<0.001),1.5 g•kg-1组仅对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5 min聚集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SATP 3个剂量组对大鼠血栓弹力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SATP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及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SATP由蜜丸改为水丸后药效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洋参、丹参配伍对三氯化铁(FeCl3)诱导的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阿司匹林组(ASA组),西洋参、丹参配伍水煎剂低剂量组(PSDL组)、高剂量组(PSDH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14 d后,应用含20μl 30%FeC...  相似文献   

15.
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白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GMP-140及PCI2的影响。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心脏冠脉左前降支(LAD)经过5min缺血,10min再灌注后持续缺血60min,3h再灌注;对照组直接造成LAD60min缺血,3h再灌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放免法测定血浆PGI2水平以及GMP-140分子数。另24只大白兔血小板聚集活性降低(ADP及AA诱导),血栓湿重降低,GMP-140分子数低于对照组,PGI2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缺血预适应可以抑制大白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复制FeCl3损伤血管内皮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探讨血栓形成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血栓对照组、单纯血栓组,此两组均给予生理盐水;Mg-early组和Mg-late组,此两组分别在应用FeCl3前10min和后7min开始持续给予MgSO4,给药1h后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蛋白140,血栓段脉管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早期给镁组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段脉管重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GMP-140含量,晚期给镁组对血栓形成及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栓形成过程存在血小板活化、聚集,早期给予MgSO4可能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聚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钩藤碱大剂量组(50mg·kg-1)、中剂量组(35mg·k-1)、小剂量组(20mg·kg-1)和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动物颈动脉完全阻塞时间(血栓形成)、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性等各项指标。结果:钩藤碱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3组在延长大鼠颈动脉完全阻塞时间、凝血时间,新西兰兔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性方面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藤碱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LF对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LF能明显抑制大鼠电刺激颈动脉法和动静脉旁路法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CD62p的表达;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3μmol· L-1.结论 LF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少CD62p的表达,从而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