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53例临床初步诊断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均行结肠运输试验除外结肠型便秘。结果:直肠前突35例,直肠粘膜内套叠44例,会阴下降24例,盆底肌肉痉挛综合症14例,仅1例未见异常。粪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由此表明,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价值。对28例便秘患者先钡灌肠,然后在透视下将钡剂排出,结果发现功能性出口梗阻原因很多,所以排粪造影对诊断功能性便秘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诊断与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应用。方法对186例排便障碍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与治疗。结果 7例X线无异常,179例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直肠前突113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92例,会阴下降6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1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7例,内脏下垂7例,乙状结肠疝3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69例。结论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繁多,中医学认为便秘与脾胃和肾的关系密切,属大肠传导功能异常所致,便秘易引起多种疾病,如肛肠功能性疾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结肠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妇科疾病等。中医辨证施治,将便秘分为:气秘、热秘、冷秘;分别由气虚、血虚、阴虚所致。在临床,一般患者经过生活调理和药物治疗,便秘症状都会得到改善.因此,一旦患有便秘,要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仅在排便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 资料与方法通过钡灌肠,于坐位进行排便,动态下透视、点片. 结果 520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套叠416例,直肠前突281例,盆底及会阴下降229例,盆底肌失弛缓综合征170例,盆底疝113例,骶直分离等其他盆底病变43例.合并上述两项以上病变者多见. 结论排便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是较传统的钡灌肠、临床指诊、内镜检查更为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等肛肠疾病及选择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出口梗阻型便秘行MR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及MR表现,以评价MR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排粪造影.发现40例患者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者占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在全部(56例)患者中,MR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者有26例.28例患者的MR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其中19例的治疗方式因此改变.结论 MR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MR排粪造影(DMRD)在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对2种MR动态序列进行对比,优化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患者的DMRD资料,年龄40~73岁,平均58岁,患者取仰卧位,将含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玉米糊约200 mL注入直肠,应用T1W快速梯度回波(T1-TFE)和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TFE)序列,采集患者静息、提肛及排便时盆底结构的矢状位图像,测量盆底的相关数据.结果 ①26例患者DMRD均发现盆底结构功能异常,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完全符合者20例(20/26).DMRD诊断直肠膨出2例(2/26),耻骨直肠肌肥厚1例(1/26),联合性病变23例(23/26),包括直肠膨出、会阴下降、膀胱脱垂、子宫颈脱垂、盆底痉挛、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黏膜脱垂以不同组合方式出现.②T1-TFE和B-TFE 2种检查序列诊断结果一致,前者图像信噪比优于后者.结论 DMRD 2种序列均能准确评价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前者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功能性肛门直肠梗阻的病因及X线表现。方法:156例女性患者接受了检查。采用浓度为180%。200%硫酸钡行常规排粪性造影,透视下动态观察并连续摄片。结果:156例患者中,直肠前突96例。会阴下降107例。直肠内套叠5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5例,盆底疝7例,内括约肌失弛缓症3例。正常3例,直肠前突常合并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及盆底痉挛综合症。本组病例中,46例直肠前突、29例直肠内套叠、2例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经临床手术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排粪性造影较传统的肛直肠部检查更敏感可靠。它能直接显示功能性出口梗阻的原因及发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便秘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出口梗阻,尤其是已婚生育女性患病率极高,排粪造影检查作为一种对肛门、直肠部作动、静态观察的检查方法,能有效地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它较传统的钡剂灌肠、临床指诊,内镜检查更加敏感可靠,现总结我院行排粪造影检查138例患者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旨在提高造影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 (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的诊断方法、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 本组65例均经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查 ,术前获得诊断 :直肠前膨出 40例 ,直肠粘膜内脱垂或内套叠 42例 ,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2 3例 ,耻骨直肠肌肥厚 2 1例 ,盆底痉挛综合征 9例 ,盆底下降 9例 ,骶直分离 1 3例 ;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 :直肠前膨出修补术、直肠粘膜固定术、直肠粘膜部分切除加固定术、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耻骨直肠肌部分全切、耻骨直肠肌部分全切加闭孔内肌自体移植术。结果 治愈 5 9例 (90 .8% ) ,好转 4例 (6.1 % ) ,无效 2例 (3 .1 % )。结论 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必须进行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和结肠传输试验三项基本检查 ,根据这三项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手术疗效确切 ,但术式选择应根据三项具体检查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便秘的原因 ,并评价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对诊断便秘的价值。方法 对 110例临床诊断为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实验 ,再做排粪造影。结果 结肠运输实验异常者 79例 ;排粪造影异常者 5 3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 ,诊断为结肠慢运输 40例 ,功能性出口梗阻 5 3例。结论 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 ,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 ,进一步明确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制用于排粪造影的仿真排粪造影剂及配套用的注推器和专用软肛管 ,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 :选择无便秘症状的健康志愿者 35例 (简称正常组 ) ,男 14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44岁。采用了钡悬液排粪造影检查 (简称 1法 )及仿真排粪造影检查 (简称 2法 )双法对比观察。便秘病人 6 7例 (简称便秘组 ) ,男 19例 ,女 48例 ,平均年龄 47岁。也进行了双法对比观察。 1法造影剂的配方为 2 0 0 %的硫酸钡悬液 40 0 ml。 2法配方 :包括硫酸钡粉剂、麦麸及白芨粉。结果 :正常组经 1法、2法观察 18例女性有轻度直肠前凸 ,占 5 1% ,余未见异常。1法、2法对比力排状态下肛直角有显著性差异。便秘组中 5例无异常发现 ,有异常发现的 6 2例病人中盆底痉挛异常者 2 3例 (简称痉挛组 ) ,占 34%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盆底松驰异常者 39例 (简称松驰组 ) ,占5 8% ,其中男 5例 ,女 34例。痉挛组 :肛直角静息状态下 1法、2法测量结果相同 ,力排状态下不同。肛门上距静息状态下 1法、2法相同 ,力排状态下不同。松驰组 :肛直角静息状态下 1法、2法测量结果相同 ,力排状态下不同。肛门上距静息状态下 1法、2法相同 ,力排状态下相同。结论 :本造影方法可准确区别直肠粘膜脱垂和全套叠 ,正确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  相似文献   

14.
小儿推拿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益生菌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儿童,年龄2岁11个月~8岁2个月,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n=54)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B组为联合治疗组(n=51)使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大便性状评分和每周排便次数。结果 B组14~28d大便性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可明显改善患者大便性状,增加每周排便次数,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豚鼠膀胱流出道梗阻(PBOO)对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ICC)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豚鼠PBOO模型,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模型分为P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O)组和PBOO后逼尿肌稳定(DS)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饲养4周后取膀胱组织,制成全层组织铺片和冰冻组织切片,c-kit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膀胱肌层和黏膜下IC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PBOO4周后,DO组豚鼠膀胱出现排尿频率、排尿压力的增加(n=12,P<0.05),并且观察到明显的储尿期膀胱不稳定收缩。对照组、DS组和DO组豚鼠膀胱均观察到c-kit染色阳性且呈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和黏膜下层;在DO组豚鼠的膀胱中c-kit染色阳性的ICC分支突起增加且互相连接呈网络状,而在对照组和DS组中ICC呈散在分布,细胞之间联系较松散。结论在PBOO所致DO豚鼠膀胱中ICC发生了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络状,I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库酯钠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入组标准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多库酯钠(100 mg,每天3次)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30 ml,每天1次)治疗,疗程2周。结果在用药1周后、用药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用药1周后、用药2周后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多库酯钠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直肠内脱垂病人直肠形态结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行排粪造影评估直肠内脱垂的直肠形态学改变.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法及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病人组与对照组直肠全层内套叠分别为23/31例、2/10例,Fisher's精确检验P=0.007,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病人组与对照组直肠前壁折叠厚度分别为(13.51±9.42)mm及(3.68±2.34)mm,后壁折叠厚度(5.36±3.92)mm及(2.82±0.99)mm,套叠鞘部直径(37.19±11.79)mm及(25.32±9.25)mm、套入部内口径(14.91±4.74)mm及(19.73±6.36)mm、套叠鞘部直径与套入部内口径之比2.82±1.64及1.28±0.12、静息时直肠最大直径(48.97±9.55)mm及(39.84±8.45)mm,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粪造影可正确区分直肠全层内套叠或直肠黏膜内脱垂,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基于排粪造影而行治疗干预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胃肠机动态采集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障碍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功能性出口障碍疾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行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应用组,48例)和传统直肠排粪造影(对照组,48例)检查,且对其中20例自愿者进行了使用2种造影剂的对比检查.依据卢任华测量方法将2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应用组检查阳性率及检出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采集检查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采集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在检出功能出口性病变的有无及发现病变的严重程度等方面较传统排粪造影及非动态采集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