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像学上表现为乏脂肪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 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乏脂肪型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HAML均为女性,4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6例HAML 均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平扫均未见条状及裂隙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正反相位未见明显信号改变,DWI及ADC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6例增强模式均为“快进快出”型。6例病灶均可见粗大强化的血管穿行于病灶或者在病灶周围。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及假包膜。[结论] 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影像特征能够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王华  李嶔  应霁翀 《肿瘤学杂志》2015,21(12):999-1003
摘 要:[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小肝细胞癌 (SHCC)在MRI平扫、增强扫描和 DWI参数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SHCC 及FNH患者57例。分析 MRI 鉴别 SHCC 与 FNH 的平扫、增强扫描和 DWI、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差异。[结果] 在T1WI表现上,FNH 等信号病灶12个(57.14%),SHCC低信号病灶37个(84.09%);在动态增强门静脉期 T1WI表现上,FNH 高信号病灶15个(71.43%),SHCC低信号病灶26个(59.09%),2组信号等级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18、-5.723,P<0.05);在T2WI 和 DWI表现上,2组病灶均以高信号为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318、-1.431,P>0.05)。T1WI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698,特异性为81.4%,灵敏度为58.7%;多期动态增强门静脉T1WI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92,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61.0%和100.0%。[结论] SHCC 与FNH的鉴别诊断中MRI 平扫T1WI 和多期动态增强门静脉期 T1WI的诊断价值较高,而DWI 和T2WI 对鉴别诊断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3.0 T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 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 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 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 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 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 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26例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怀疑复发的患者行MRI T1WI、T2WI和T1WI动态增强检查,测量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的T1WI、T2WI的信噪比及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在T1WI和T2WI上信号表现相似,两者信噪比(SNR)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动态扫描后,复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强化持续时间短;放射性肝损伤动脉期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静脉期及延迟期亦呈高信号,两者明显不同.结论 MRI动态增强可有效地鉴别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后行MRIT1WI、T2WI及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放疗后肝癌缩小缓慢,病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变。存活肿瘤动态增强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肿瘤坏死组织无强化。放射性肝损伤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结论MRI可判断放射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存活或坏死情况,能客观评价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诊断的现状及其意义,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等低密度灶,伴有病灶内或远侧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2例见肝叶萎缩或肝包膜“回缩征”,8例伴肝内胆管结石,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例。CT多期增强扫描示,14例病灶动脉期周边呈不规则斑片样强化,5例病灶动脉期周围及中心区域不规则强化,1例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所有病灶进一步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延迟期向心性强化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肉芽肿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4月~2007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脏结核7例,肝脏肺吸虫病2例,特发性肉芽肿3例.全部病例均行上腹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WI、动态增强MRI(DCE-MRI)和弥散加权(DWI).结果12例肝脏肉芽肿共13个病灶,其中4个为肉芽肿中早期病灶,9个为纤维化期病灶.1)肉芽肿中早期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边界模糊,DCE-MRI于动脉期呈不均匀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DWI呈稍高信号,ADC值为(1.347±0.379)×10-3(mm2/s),ADC比率为1.103±0.165.2)纤维化期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边界清楚,DCE-MRI无明显强化或仅边缘线样强化,DWI呈稍高信号,ADC值为(1.382±0.398)×10-3(mm2/s),ADC比率为0.978±0.116.结论肝脏肉芽肿的MRI信号表现能反映其所处的病理时期.并可以与肝脏其它肿物鉴别,因而MRI在肝脏肉芽肿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MRI征象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MRI平扫:2例信号均匀,21例信号混杂,见囊变、坏死,11例见出血,12例见假包膜。动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髓质期、延迟期持续强化。术后肿瘤剖面呈黄白色,病灶内见囊性及坏死结构,17例可见出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常呈实体巢状或腺泡状排列,间质内富含薄壁血管构成网状间隔,14例可见假包膜。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结构有关, 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及少见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3例,包括平扫密度均匀者8例,其中5例平扫病变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不均匀者5例,增强后密度均匀、不均匀者实质成分强化均明显,皮质期强化程度介于皮髓质间.MRI检查8例,其中2例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信号,5例平扫出现T1WI高信号,强化模式与CT类似.5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I检查,密度、信号及强化模式类似.结论 嫌色细胞肾癌属于较少见的恶性肾细胞癌,CT和MRI可以反映其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平扫密度高或T1WI出现高信号、病变大而坏死少、病变内出现条带状强化等征象时有助于嫌色细胞肾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长径≤3cm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CT特征,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异同点,以提高两者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CRCC和18例乏脂肪AML,对其CT形态学特征、CT平扫及增强C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灶在长径、形态、早期排泄期CT值及早期排泄期强化幅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囊变坏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皮髓质交界期强化幅度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RCC与乏脂肪AML病灶的囊变坏死、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及强化幅度有差异,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灵芝  张明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3-3316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MRI常规表现、DWI表现,并计算ADC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MRI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及ADC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1例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见强化,强化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强化程度平衡期较静脉期略轻。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肝脏炎性假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翁芳明  方辉  周华平 《肿瘤学杂志》2017,23(11):1032-1035
摘 要:[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按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脂瘤型2例,混合型2例。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少。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扫描可见脂肪成分﹤-20HU。混合型三种成分含量相似,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CT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时期持续强化。[结论] HAML由不同含量的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畸形血管组成,MSCT表现因肿瘤成分构成比例不同而异。MSCT有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增强效应的诊断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38个小肝癌病灶。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测记录动脉期强化方式、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包膜等情况,比较CT和MRI动脉期与延迟期病灶密度。结果 MRI与CT动脉期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脉期与延迟期等级评分均显著高于CT等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测假包膜显示率为40.58%,而MRI为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上CT和MRI分别为93.48%和9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相比CT法在小肝癌动脉期快速强化特征及假包膜检测敏感率上更高,MRI动态增强扫描较平扫能提高小肝癌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T与MRI各种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的CT和MRI表现,对病灶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9例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侵犯头颅、胸椎、腰椎、骨盆及肋骨。在CT上19例患者均为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MRI T1WI及T2WI上均为不均匀信号,STIR上均为高信号。[结论] 根据骨质密度或信号异常,影像学诊断方法中的CT,特别是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毛枫  黄备建  袁海霞  李超伦  王文平  张兴伟 《肿瘤》2014,(11):1023-1027
目的 :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51例患者共有55个病灶。超声造影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有8个呈现为等回声,47个呈现为低回声;延迟期55个病灶均呈现低回声。增强MRI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延迟强化的病灶有44个,11个病灶呈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显示有42个(76.4%)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13个(23.6%)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增强过程中有40个(72.7%)病灶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的增强方式;增强MRI显示40个(72.7%)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15个(27.3%)病灶表现为整体强化。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并呈"树枝样"向内延伸,达峰值时大多数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延迟强化。以"快进快出"、周边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特征,其出现率为70.9%(39/55);而以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和延迟增强作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其出现率为69.1%(38/5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的特征性影像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分析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TS)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L-GCTTS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7例X线显示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其中7例跨关节生长,4例并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3例伴骨质小囊状破坏。10例X线未见异常表现。5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更清晰。14例MRI中,T1WI上10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T2WI上信号高低混杂,12例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病灶。增强扫描后,8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结节型肝癌 CT征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原发性结节型肝癌常见与少见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肝癌的少见征象类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选取61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的病例,分析其常规CT检查结果、经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ography,CTA)及动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al portograhy,CTAP)检查结果。结果:肝内共发现病灶61个。30例结节型肝癌呈典型表现,CT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表现。另31例呈结节型肝癌的少见表现,其中7例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密度均高于肝实质;3例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周围可见“包膜样”结构,动脉期病灶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密度均降低;10例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均表现为低密度病灶;3例患者常规CT检查肝内未发现病变,CTA检查见病变呈高密度,CTAP检查呈低密度。结论:结节型肝癌存在常见表现和多种少见CT表现类型,应结合其临床资料、CTA、CATP检查,并与肝内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9.
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 前瞻性比较研究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螺旋CT的原因。方法 53例SHCC患者,均行螺旋CT和MR动态增强扫描。螺旋CT全肝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扫描。MR和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53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6个,MR和CT动脉期扫描分别有69个病灶和49个病 灶有明显强化。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密度)和高-等-低信号(密度);不典型的表现为高-高-高信号(密度)、高-等-等信号(密度)和低-低-低信号(密度)。结论 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MR动脉期扫描更能充分反映SHCC富血供的特点;在定性诊断方面,结合SE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20.
张雷  范林音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84-887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子宫肉瘤MRI资料,分析病灶部位、浸润深度、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表现,DWI图信号表现,是否存在出血、坏死或囊变。[结果 ]肿瘤多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多数位于宫体(90%),浸润子宫肌层。病灶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所有病例肿瘤实质均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并呈持续强化特点。出血及坏死、囊变多见。7例(32%)强化幅度达到或超过子宫肌层,15例(68%)可见网格状强化。9例(40%)病例可见明显强化区内条索状低信号影,呈"漩涡征"。DW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子宫肉瘤MRI表现出一定特点,其T2WI信号及动脉增强方式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结合DWI有助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