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胫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方法,髌韧带入路和髌韧带旁入路是其常见手术入路,术后膝关节疼痛率较高,是胫骨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时候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甚至需要拔出内置物可缓解。大量研究认为术后膝关节疼痛可能与术中髌韧带损伤及术中长时间牵拉髌韧带有关,指出髓内钉入路与术后膝关节疼痛存在相关性,认为保护髌韧带的完整性对减少其发生率有一定帮助[1]。我们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2.
桡骨骨折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往往合并尺骨骨折,既往老年人占多数,但近些年由于户外运动增多及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时有发生,青少年病人明显增加,尺桡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6%[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桡骨骨折尤其是合并尺骨骨折后易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出现骨折部位外观异常,肿胀及异常活动[2],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前臂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股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8例。30例患者均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随访骨折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6例患者在术后4 ~ 6个月时发现骨痂生长情况欠佳,予动力化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中,具有维持骨折复位内固定坚强、钉–骨复合体稳定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等特点,可为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交锁髓内钉配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8~65岁,中位数47岁;按胫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A1型10例,A2型3例,B1型2例,B2型1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骨折端至踝关节距离55~125 mm,中位数75 mm.术后随访观察切口、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感染1例,经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断钉、神经损伤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Iowa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切口入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Lyshom膝关节评分表(LK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关节复位情况、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K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关节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负重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前外侧入路排钉技术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氏针作为临时阻挡钉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克氏针作为临时阻挡钉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1/3骨折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平均5.6 d)。结果:36例患者术中采用克氏针临时阻挡使骨折畸形获得矫正,术后随访中失访4例,32例获得随访12~20个月,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2岁,平均35岁;术口Ⅰ期愈合,其中骨折延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3足,优良率100%。所有患者复查正侧位片均未发现大于5°的内外侧成角及前后成角的复位丢失。结论:克氏针作为临时阻挡钉联合交锁髓内钉对胫骨下1/3骨折的畸形矫正效果好,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河南 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并发 症情况、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伸直度及内外侧后倾角(PA)、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02 %) 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65 %)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46.19 ± 28.53)mL 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 (92.76 ± 9.24)min、负重下地时间(81.08 ± 10.52) d 短于对照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91.75 ± 3.40)分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24.83 ± 11.18)°、膝关节伸直度 (–1.28 ± 0.31)° 高于对照组,内侧 PA(7.96 ± 1.03)°、外侧 PA(6.62 ± 0.87)°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选取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术 后能够早期下地活动,且并发症少,可改善 PA 和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7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三组,A组(25例)患者接受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B组(29例)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C组(23例)患者接受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并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入路中以双侧入路手术时间最长,且术中出血量最多,三种方法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总优良率为87.0%,显著好于A组(P<0.05),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最佳,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的弊端,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24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交锁髓内钉组患者60例,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微创组患者64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总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对比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或重症并发症,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危机生命等情况。结论:对于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操作难度、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交锁髓内钉治疗,无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不适宜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患者,可应用微创钢板植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创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胫骨多段骨折多为高能量外伤所致,常合并较重的软组织损伤的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其治疗相对复杂。自2000年7月至2006年5月,作者采用微创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部的复杂损伤,移位明显的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对于青壮年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随着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的改进,疗效逐渐提高.自2000~2004年,作者采用经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移位骨折3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接骨板改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骨折于术后8~15(10.5±1.5)周愈合,无关节面塌陷。术后膝关节稳定,无一例出现松弛。按Rasmussen疗效评分标准,优26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结论后内外侧联合入路可减少软组织的并发症,有利于关节面复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后缘骨折患者20例,采用经腓肠肌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术后活动度全部正常,伤口均为Ⅰ期愈合,Lysholm评分由手术前平均58.8分提升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5分。结论经腓肠肌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缘骨折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骨折区域,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术后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膨胀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膨胀式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2.22%;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治疗组均获得骨性愈合,对照组3例出现骨不连。结论:膨胀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疗效显著,骨折愈合快、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郦元  王国平 《中医正骨》2002,14(12):28-28
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部损伤之一 ,治疗方法较多 ,治疗结果并不都十分满意。自 1997~ 2 0 0 0年 ,我们采用经鹰嘴截骨入路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2 7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5 9岁 ,最小 2 1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7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正 骨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02 例 FNF 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观察 组接受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对照组接受 Moore 入路 THR 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 7 d 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5– 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观察组血清 NO、5–HT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FNF 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S–VATS)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I–VATS)切除纵隔肿物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自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收治的 143 例患有纵隔肿物的患者,其中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有 128 例,按照观察性 研究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3 例采用 S–VATS 切除纵隔肿物,对照组 75 例采用 I–VATS 切除纵隔肿物。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临床观察指标〔手术后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胸腔的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24 h 疼痛评分、是否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 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重症肌无力史和高血压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 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胸腔的引流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 24 h 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S–VATS 切除纵隔肿物有更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手术安全性,与 I–VATS 相比,在手术切口疼痛 和住院费用方面占有优势,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手术后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2 月 济源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 32 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6 例。对照组施行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观察组施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的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0.00 %,低于对照组的 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2 h、24 h、36 h、48 h,观察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和 炎症反应,减少其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