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外侧与前方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0例。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B组采用前方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前方入路行人工髋关节入路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较为轻微,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2月我科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其中18例为前外侧微创入路(微创组),21例为后外侧常规入路(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3天、6个月、1年Harris评分)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3天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临床指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但长期随访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微创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术后短期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泉州解放军第910医院治疗的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5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应用C型臂X线机测量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股骨头假体直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结果 微创前入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微创前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前入路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HH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两组HHS评分均增加,且术后3个月>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髋关节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疼痛情况、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较低,且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较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降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髋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9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39例,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术后具体的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方面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PINP、FGF、BGP、PICP、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5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加显著显著,不仅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缓解疼痛程度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55-2656
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选取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4.1±29.5)ml、(77.5±23.7)min、(10.8±5.3)h]均低于对照组[(153.8±10.8)ml、(109.8±25.7)min、(18.9±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82.5±4.3)分、(86.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9±8.6)分、(80.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直接前入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因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n=42)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n=54),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疼痛情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肌酸激酶等]进行比较,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Hb、红细胞压积、CRP、ESR及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而CRP、ESR及肌酸激酶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和14 d两组患者VAS平均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14 d两组VAS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假体下沉、松动。末次随访观察组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后外侧入路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肌肉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和预后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200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入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更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路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后外侧入路,研究组40例采取前外侧入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切口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22例(24髋);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切口平均长度为9.5cm,平均手术时间10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0ml。无伤口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骨盆X线片未发现有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迹象,大多数患者1个月后无需持拐辅助行走。结论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几乎无后脱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微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组行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 d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入路效果更佳,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行走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PLA组30例和DAA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第1、3、7天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6个月、12个月时Harris评分(HHS)。结果: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LA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LA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PLA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HHS各分项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DAA组患者VAS评分低于PLA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HH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DAA组功能、疼痛、活动范围评分高于PL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HH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A比较,DAA-THA治疗ONFH对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活动度和疼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骨代 谢 功 能 的影响。 方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79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 40 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 39 例,行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在术后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 Harris 评分在术后 1 个月、 3 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 1 个 月 ,观 察 组 血 清 I 型 胶 原 氨 基 端 前 肽 ( PINP )、成 纤 维 细 胞 因 子 ( FGF )、骨 钙 素 ( BGP )、 I 型 胶 原 羧 基 端 前 肽( PICP )、骨 特 异 性 碱 性 磷 酸 酶 ( BAP )水 平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抗 酒 石 酸 酸 性 磷 酸 酶 -5b ( TRACP-5b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05 );术后 1 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 )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 20.5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 加 显 著 ,不 仅 能 提 高 髋 关 节 功 能 ,改 善 骨 代 谢 状 态 ,缓 解 疼 痛 程 度 ,还 具 有 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平卧位改良前外侧入路(MAASP)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采用侧卧位DA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用MAASP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7 d疼痛程度,术后髋臼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异,术后3、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 <0.05);两组术后3、7 d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 <0.05),术后7 d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3 d(P <0.05),B组术后1、3、7 d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 <0.05);术后3、6个月、1年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侧卧位DAA与MAASP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均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后者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术中OCM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的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经改良Hardinge入路,观察组30例经OCM入路。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组间对比围手术期相关指标,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OCM入路的应用效果优于改良Hardinge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后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direct 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DDA组31例和PLA组31例。比较围术期指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比较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PL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时间下组内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2073.404,P=0.000);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68.542,P=0.000);两组静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研究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研究组给予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首次下床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