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和炎性因子在心房颤动(AF)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方法 45例持续性AF患者和45例阵发性AF患者作为AF组,选取同期住院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D),行免疫比浊法和ELISA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心房颤动组LAD值和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患者LAD与hs-CRP、IL-6和TNF-α正相关(P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持续性AF组中、高危水平hs-CRP的LAD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组内比较,高危水平hs-CRP患者的LAD水平均比中危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AF组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a水平与LAD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25),观察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共治疗24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左房内径(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对照组LAD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有效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而且缬沙坦能延缓左心房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沙坦酯组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沙坦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长正五聚蛋白(PTX-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6MWT、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奥美沙坦酯组6MWT、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TNF-α、IL-23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奥美沙坦酯组hs-CRP、TNF-α、IL-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奥美沙坦酯组LVES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T-proBNP、H-FABP、PTX-3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奥美沙坦酯组NT-proBNP、H-FABP、PTX-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奥美沙坦酯组总有效率90.36%,显著高于对照组75.90%(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沙坦酯可有效降低老年CHF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酯预防高血压病并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观察组以坎地沙坦酯4—8mg/d,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为基础用药,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5);治疗后两组间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高血压病并房颤引起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酯,研究组联合应用坎地沙坦酯及阿托伐他汀。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血管扩张(FMD)]、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T、FMD、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坎地沙坦酯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用胺碘酮治疗。主要观察两组在1年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1年后,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P〈0.05),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抗房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例高血压合并初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治疗,治疗周期1年。观察2组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略低于对照组(14例,31.1%);治疗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4%),略低于对照组(5例,1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及ANP水平、减小LAD,有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伴持续房颤患者的抗炎作用,探讨缬沙坦作为房颤上游治疗药物的机制。方法将65例高血压并持续房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窦性心律维持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缬沙坦组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hs-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窦性心律维持者比较缬沙坦组血清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缬沙坦对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患者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并有利于药物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对高血压并持续性房颤者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治疗前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以荧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和超敏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93例子痫患者(其中45例轻度和48例重度)血浆中NT-proBNP、IL-6、hs-CRP和TNF-α水平,并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例子痫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IL-6、hs-CRP和TNF-α水平较42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并随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治疗后4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NT-proBNP、IL-6、hs-CRP和TNF-α水平恢复至正常,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除血浆中IL-6恢复至正常水平外(P>0.05),血浆NT-proBNP、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 均<0.05)。结论血浆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考核子痫前期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PCT、cTnⅠ、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脓毒症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可降低致炎因子及cTnⅠ和NT-proBNP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效果较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18个月,试验组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18个月试验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内径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58例,随机分成联合贝那普利组(22例,给予贝那普利+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18例,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1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随访1 a,观察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房颤复发率。结果联合贝那普利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可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门急送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83例,根据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分为cTnT弱阳性组28例,cTnT阳性组55例,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测定结果与心肌酶谱中敏感性最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相比较,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CK-MB、IL-6、TNF-α、hs-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阳性组患者血清CK-MB、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弱阳性患者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TnT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K-MB水平在cTnT阳性组与弱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弱阳性患者组中IL-6、TNF-α、hs-CRP异常率明显高于cTnT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阳性患者组中CK-MB异常率与cTnT弱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hs-CRP均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L-6、TNF-α、hs-CRP等炎性指标与AMI发生、发展相关,与cTnT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幽艳 《新医学》2012,43(12):838-840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沙坦20 mg/d联合胺碘酮20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200 mg/d治疗,疗程15个月。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在治疗后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4、6、8、10、12、15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房前后径在治疗后2、4、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8、10、12、15个月的左心房前后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可有效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胺碘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降血压(SBP、DBP)水平、心房颤动(AF)复发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LAD)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在随访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退出研究.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6例(17.1%)患者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对照组中13例(38.2%)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2.9%,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AD为(37.0±3.6)mm,对照组LAD为(38.9±3.3) mm,试验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PAF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PAF的复发,对延缓左心房扩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测定了136例AP患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75例和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61例,以及6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ET、白介素-2(interlukin-2, IL-2)、白介素-8(interl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患者的血清IL-2明显降低(P<0.05), 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1);SAP患者IL-2明显降低(P<0.01),ET、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0.05或P<0.01);MAP患者ET明显降低(P<0.05),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5)。以上表明:血清ET、IL-8、TNF-α和hs-CRP水平随AP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血清IL-2水平随严重程度而降低。结论血清ET和炎性细胞因子是评价AP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无效5例(12.5%);对照组显效13例(32.5%),有效17例(42.5%),无效10例(2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为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在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化痰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