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在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4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检查的4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人员均接受f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功能连接异常脑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左侧楔前叶、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舌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极、左侧颞横回、双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功能连接异常增强(P<0.05),左侧额中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额上回、右侧眶下回功能接连异常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I在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区分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异常的变化及其相关症状与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D(Alzheimer’s disease,A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揭示其影像学早期变化。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7例AD病人及17例对照组(normal cognition, N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局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图,将两组结果图进行组内单样本t检验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两组间差异脑区。结果 AD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颞下回、左侧楔状叶、右侧丘脑、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顶叶、左侧尾状核及左侧额中回ReHo值升高,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颞叶、左侧壳核、右侧额上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及左侧前扣带回ReHo值减低。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老龄化组相比,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着局部脑区功能上的异常,揭示其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首发Tourette综合征患者阿立哌唑治疗前后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首发Tourette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均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在0.01~0.10 Hz频段内计算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ALFF值,观察组治疗前后fALFF值,观察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侧梭状回、右侧壳核、右侧苍白球、边缘叶及海马回fALFF值均强于对照组,左侧额下回三角区、左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双侧罗兰迪克岛盖及顶下小叶fALFF值均弱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梭状回、右侧壳核、右侧苍白球、边缘叶及海马回fALFF值均强于对照组,左侧额下回三角区、左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两侧罗兰迪克岛盖及顶下小叶fALFF值均弱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梭状回、右侧壳核、右侧苍白球、边缘叶及海马回fALFF值均弱于治疗前,左侧额下回三角区、左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两侧罗兰迪克岛盖、顶下小叶fALFF值均强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静息态fMRI扫描技术对于判断Tourette综合征患者严重程度和研究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且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纠正这些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复合间断连续作业对大脑静息态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大学生参与36 h完全睡眠剥夺试验,并于睡眠剥夺期间每12 h中复合4 h连续作业任务。受试者分别于睡眠剥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受试者双侧前扣带回作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在接受睡眠剥夺复合连续作业条件后,与左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右侧中央沟盖区、右侧颞上回等区域。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为左侧额下回。相关分析发现睡眠剥夺后前扣带回与额叶皮质增高的连接与警觉度评分下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睡眠剥夺复合连续作业影响了与前扣带回相关的大脑信息交流,皮层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代偿反应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静息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讨大脑自发活动强度与持续操作任务反应时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探索学龄期儿童注意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10月招募郑州儿童医院体检儿童33名,采集其静息功能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及持续操作任务行为表现(反应时间),局部一致性(ReHo)通过BOLD信号计算得出,反应大脑局部神经元激活的同步性,与反应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获取显著性相关脑区图。结果 ReHo与反应时间显著负相关脑区:右侧颞中回(BA20,r=-0.84)、右侧内侧前额叶(BA32,r=-0.83)、右侧顶下小叶(BA19,r=-0.78)、左侧楔前叶(BA7,r=-0.84)、右侧舌回(BA17,r=-0.82)。ReHo与反应时间显著正相关脑区:双侧额中回(BA11,r=0.87)、左侧中央前回(BA6,r=0.84)、左侧丘脑(r=0.72)、左侧小脑后叶(r=0.72)。结论 双侧额中回和默认网络、左中央前回、左侧小脑后叶、左侧丘脑及右侧舌回大脑自发活动与儿童注意任务反应时间有显著相关关系,提示额中回在注意功能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默认网络的适度活动水平更有利于执行功能的完成,皮质-小脑-丘脑-皮质环路可能是学龄期儿童注意执行功能潜在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环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组)与同期3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体检组),均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进行扫描,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分析,对比两组的脑内环路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组脑部左侧颞下回、脑部右侧海马体、尾状核、丘脑ALFF值明显高于正常体检组(P <0.05)。精神分裂组后扣带回、顶下小叶ALFF值明显低于正常体检组(P <0.05)。结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测表明,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往往与患者的纹状体-丘脑-默认网络环路异常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频段低频振幅(ALFF)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使用3.0T磁共振对20例AD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进行处理及检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Slow-4和Slow-5频率段AD组的脑功能活动特点,用REST软件呈现结果,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解剖位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患者组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后扣带回、楔前叶、双侧额叶及双侧顶下小叶(P〈0.05);双侧海马旁回和梭状回、右侧额顶叶、右侧小脑后叶和双侧基底节区的ALFF值则明显升高(P〈0.05);双侧基底节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对Slow-5频率段更敏感,而较高频率的Slow-4频率段更适合检测出双侧海马旁回及梭状回等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结论 AD患者多个脑区自发神经元活动存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神经元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脑低频振幅(ALFF)特征,探索有氧运动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像学机制。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12月选取常州儿童医院ADHD专病门诊确诊的ADHD儿童17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跳绳有氧运动训练,训练前后检查功能磁共振(fMRI)和执行功能,fMRI采用低频振幅指标,执行功能测试采用抑制功能相关的Flanker任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ALFF和执行功能反应时,并将ALFF值的变化与执行功能反应时差异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DHD儿童有氧运动训练后ALFF值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内侧额上回、左额上回、左额中回、右侧小脑前叶(校正后P<0.05);Flanker任务反应时较前显著减少(t=-4.75,P=0.001);有氧运动前后内侧额上回(r=-0.53,P=0.02)、左额上回(r=-0.58,P=0.01)、左额中回(r=-0.51,P=0.02)ALFF值变化与执行功能行为学反应时间差异呈负相关。结论 有氧运动能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其脑机制主要与前额叶、小脑自发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MRI)低频振幅(ALFF)分析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D伴BPS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精神神经科问卷(NPI)再分为BPSD重度组和轻度组。对照组、 BPSD轻度组和重度组对象分别在静息状态下使用f MRI并进行ALFF分析,比较3组对象脑区损害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共纳入病例组24例,其中BPSD轻度组和重度组各12例;对照组12人。相比对照组, BPSD轻度组患者功能激活区在颞中回、内侧额叶脑回、下顶叶、额中回和小脑后叶,功能减弱区在颞上回、枕叶、楔前叶和中央后回; BPSD重度组患者的功能激活区在小脑后叶、颞上回和颞叶,功能减弱区在枕中回、后扣带回、顶叶、楔前叶、额叶和额中回。BPSD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脑功能激活区和减弱区的ALF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BPSD轻度组,重度组患者功能激活区在下顶叶,功能减弱区在梭状回、舌回和颞中回; BPSD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脑功能激活区和减弱区的ALF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伴BPSD患者存在静息态默认网区域的损伤,并且随着BPSD加重,视觉、注意、情感和认知调控网络也将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阅读不同线性词语序列的脑激活模式。方法:20名被试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执行视觉方式呈现词组默读,并依据线性词语序列构成的正确(语法和语义合法)和错误(语法合法,语义不合法)做出判断。结果:6种不同词语序列所激活的非共同激活区为: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颞上回后部,左侧丘脑,左岛叶,左侧丘脑,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颞上回后部,右颞下回后部,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丘脑。6种不同的词语序列的共同激活脑区包含左侧额上回,左侧后顶叶和右侧后顶叶。结论:语言理解功能的完成,不仅需要语言区和非语言区的脑机制相互协调,而且需要左脑和右脑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特征,为开展相应干预性研究提供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在2017年6月-2018年3月,对在四川省东山市第一中学公开招募的20例13~18岁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rs-fMRI扫描,使用REST 1.8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全脑Re-Ho差异,并将异常脑区和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患者在左侧外侧框额回、双侧下丘脑、双侧脑岛、右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右侧腹侧纹状体、右侧前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异常升高;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下回、双侧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异常降低.且左侧外侧框额回、左侧杏仁核、右侧腹侧纹状体和右侧前扣带回ReHo值异常增高和BMI呈正相关,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ReHo值异常降低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58,0.48,0.51,0.55,P值均<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患者摄食调节、奖赏网络、情绪调节等脑区功能活动存在显著异常,左侧外侧框额回等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可能是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重要中枢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的大脑灰质体积,探索ASD大脑结构异常的神经影像学证据.方法 采集21例ASD儿童及9名正常儿童的全脑T1结构MRI图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计算两组被试大脑各区域的灰质体积,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结合Alphasim多重检验矫正寻找差异脑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探究ASD组异常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表型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组中灰质体积增大的区域位于楔前叶、距状皮层、舌回和左侧扣带回后部以及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罗兰迪克岛盖和左侧颞中回(校正后P值均<0.05).异常的左侧缘上回和左侧顶下小叶灰质体积与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社会互动障碍(r=-0.64,P=0.002)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相互性社会互动(r=-0.58,P=0.006)得分均呈负相关.ASD组中存在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随着年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r=-0.52,P=0.017),而对照组中未见该趋势(r=-0.15,P=0.69).结论 ASD儿童灰质体积改变见于多个脑区,ASD儿童大脑结构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基于源的形态学测量(SBM)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恢复期默认模式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内脑区灰质(GM)体积结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OpenNeuro平台的TBI公共数据集中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集中的中重度TBI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C)受试者分别纳入TBI组(14例)和HC组(12名)。对两组受试者结构磁共振(sMRI)检查得到的T1结构像进行分割,使用约束SBM提取出DMN和ECN内的脑区灰质,对GM体积进行统计比较。结果:TBI组与HC相比,受伤后3个月(TBI-session1)时脑区GM体积在DMN内、左侧ECN内和右侧ECN内,均存在显著差异(t=-5.408,t=-2.569,t=-3.626;P<0.05);受伤后6个月(TBI-session2)时只有DMN内的GM与HC组有显著差异(t=-2.298,P<0.05);左侧ECN内和右侧ECN内脑区的GM体积均无显著差异。受伤后12个月(TBI-session3)时DMN内、左侧ECN内、右侧ECN内均无显著差异。DMN、左侧ECN和右侧ECN内均有部分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NIRS)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特点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而探索ADHD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3-6月期间20例ADHD患儿及性别、年龄匹配的20例正常儿童,使用韦氏智力量表、ADHD症状评定问卷评定其智商和症状严重程度,近红外脑成像收集静息态脑功能数据。采用低频振幅(ALFF)及Pearson偏相关分析方法评估静息态脑区活动水平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额极、左侧颞上/中回及初级听觉区、左侧额下回、左侧眶额叶皮层的ALFF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41,-2.66、-2.12、-2.51、-0.039,P<0.05)。2)ADHD组左侧额下回、眶额叶皮层、额极(r=0.562, P=0.036)以及左侧颞上/中回、初级听觉区(r=0.541, P=0.046)的ALFF值与多动冲动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HD患儿存在脑功能的异常,即在大脑静息态下脑区自发活动可能增强;ADHD患儿的脑功能异常与多动冲动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品行障碍青少年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CD)青少年在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的特点。 【方法】 对12名符合DSM-IV品行障碍诊断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和11名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量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比较CD组和正常组间脑功能的差异。 【结果】 经过比较校正发现,与正常组相比,CD组在两侧额叶、左侧楔前叶和顶下小叶的ReHo值降低,在左侧颞叶、梭状回和右侧前扣带回ReHo值升高。 【结论】 与正常组相比,品行障碍青少年在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可能在品行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静息态脑网络改变与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HIE新生儿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分为神经行为异常(ND)组(n=68)和非ND组(n=162)。比较两组患儿不同脑区低频振幅(AL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E患儿发生N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局属性指标参数对HIE患儿发生ND的预测价值。结果 ND组患儿前颞叶、中间颞叶、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层、额下回、眶额皮层、旁海马皮质、壳核、苍白球脑区的ALFF值低于非ND组,而楔前叶、距状裂皮质脑区ALFF值高于非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65~4.89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HIE分度(重度)、宫内窘迫是HIE患儿发生N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217(1.377~2.983)、1.635(1.224~2.358)、1.492(1.039~1.8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并与其感觉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 收集34例ASD男童和29例健康对照男童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MRI)分析方法,将初级听觉脑区BA41/42作为种子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简易感觉(SSP)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感觉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ASD儿童大脑rs-fcMRI功能连接强度与感觉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儿童BA41/42与左侧后扣带回正连接减弱,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0.420、-0.415,P<0.05);BA41/42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正连接增强,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听觉过滤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0.499、-0.447、-0.541,P<0.05),与SSP量表等级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运动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力量低下/虚弱以及总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3、0.527、0.467、0.471、0.470、0.642,P<0.05);BA41/42与左侧补充运动区正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并与其异常的感觉行为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不同频段探索夜间遗尿症(NE)儿童脑网络信号传递特点,找到异常脑区,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的标准入组2016—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129名NE患儿和37名正常儿童。在经典频段(0.01~0.08 Hz)和频段5(0.010~0.027 Hz)分析两组儿童度中心性(DC)特点,并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频段下的两组差异性。使用高斯随机场(GRF)理论对结果进行校正(体素P<0.05,团块P<0.05)。结果 在典型频段中,NE患儿在左侧中央沟盖(t=4.469 9,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右侧中央沟盖(t=4.351 6,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内侧和旁扣带回(t=4.139 7,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 DC显著升高,右侧回直肌(t=-4.127 2,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和左侧额中回中DC降低(t=-4.835 5,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在子频段中,左侧丘脑DC值升高(t=3.905 4,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右侧眶部额上回DC值降低(t=-4.509 6,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结论 频段5中DC值异常的脑区与儿童排尿功能的调节直接相关,经典频段中的脑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左侧丘脑DC值的增加和额中回的DC值降低,可能影响儿童排尿网络的信息传递,造成夜间遗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男童脑岛与感觉、社交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特征,为探索ASD男童感觉异常影响核心症状的中枢神经基础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进行训练的34例ASD男童与29例幼儿园健康对照(TD组)男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基于功能连接分析方法,以感觉相关脑区、脑岛、社交相关脑区为种子点,比较两组被试种子点间的功能连接(FC)水平的差异,结果经FDR校正。采用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特质量表-儿童版(AQ-Child)评估ASD男童的核心表型。  结果  与TD组相比,ASD组男童触觉、嗅觉和听觉脑区与脑岛之间的FC水平升高;脑岛与双侧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之间的FC水平升高(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SD组听觉脑区(BA42)与左侧脑岛FC值与ADOS的沟通(r=-0.44)、相互性社会互动(r=-0.43)、沟通和社会互动总分(r=-0.49)、AQ-Child的细节关注(r=-0.41)得分均呈负相关;右侧脑岛与右侧杏仁核FC值与AQ-Child的注意力转移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右侧脑岛与mPFC间的FC值与ADOS的刻板行为和局限兴趣(r=0.48)、AQ-Child的注意力转移(r=0.49)、AQ-Child总分(r=0.41)、CARS总分(r=0.41)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脑岛与感觉、社交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且与临床症状相关,可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其中枢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 MCI)海马亚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C)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招募筛选的40例AD、37例a MCI和41例健康对照者(NC),并对其rs-fMRI数据进行分析。观察AD及a MCI中这些FC值与认知损害程度(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左侧海马前、后部与其共性脑区的FC值均表现为AD较a MCI、NC中下降,而右侧海马前、后部与其共性脑区间FC值的改变形式多样。这些FC值绝大部分与认知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AD及a MCI中海马亚区与其共性脑区间FC值的改变模式具有左右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