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误吸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各指标均有所升高,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共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饲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0d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吞咽障碍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和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歇性管饲结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饲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间歇性管饲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估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和腹胀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均有所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障碍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8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间歇性管饲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法联合分组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分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饲法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护理依从性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法联合分组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强康复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自制营养餐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自制营养餐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均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1).观察组使用鼻饲管患者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自制营养餐不仅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尽早摆脱鼻饲,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鼻饲留置+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间歇性鼻饲法+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并进行疗效评定,采取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态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态,且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实施训练2周后,观察2组方法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此类患者的吞咽障碍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受试者,依据目的抽样法将4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喂养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及营养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AB、Hb、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营养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外周磁刺激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定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OIS评分[分别(4.47±1.11)分和(3.38±1.05)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1.97±0.76)分和(2.40±0.81)分]及PAS评分[分别(2.07±1.01)分和(2.73±1.14)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OIS评分及PSA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咽期吞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5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并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干预前后采用VFSS评分总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肌生物反馈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口肌生物反馈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在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VFSS评分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6.90±0.82)分和(346.3±6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口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耳穴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SSA、HAMA、HAMD及SWAL-QOL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6.51±0.43)s、(6.76±0.83)s、(6.83±0.74)s、(6.82±0.95)s]、最大波幅[(745.93±47.95)μV、(753.65±40.77)μV、(758.79±38.83)μV、(750.79±38.79)μV]、SSA[(22.63±3.02)分]、HAMA[(11.02±4.63)分]、HAMD[(10.26±3.74)分]及SWAL-QOL评分[(172.26±16.7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有助于重构吞咽反射,加速吞咽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8.92±0.95)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36±1.6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3.57±0.48)L]、FEV1[(2.83±0.49)L/s]及PEF[(5.36±1.04)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微信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带鼻饲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行鼻饲管置管的200例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定期电话随访及患者门诊就诊咨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建患者微信群,对导管护理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行网络化微信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管路并发症、吞咽功能锻炼依从性、带管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微信干预延续护理可以减少带管出院患者管路并发症和带管时间,提高患者吞咽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由饮水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保留管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4周间歇性管饲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增加自由饮水训练。观察治疗前后吞咽造影功能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改善的治愈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停止间歇性管饲时间和例数及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吞咽障碍改善的治愈率(52%)优于对照组(12%)(P<0.01);停止间歇性管饲时间(天)少于对照组[(18.48±5.28)天,(23.76±5.22)天,P<0.01],停止间歇性管饲率高于对照组(80%,48%,P<0.05),SWAL-QOL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率(误吸20%、吸入性肺炎0%)明显低于对照组(误吸40%、吸入性肺炎20%),P<0.05。结论:自由饮水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吞咽障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营养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营养干预措施 (包括健康教育、床边营养指导及营养匀浆制剂支持等 )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分别评估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免疫指标及体质指数 (BMI)等 ,并观察其在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及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 3个月干预后 ,发现干预组白蛋白为 (3 9.65±6.11) g/L,血红蛋白为 (12 .68± 1.2 1) g/dl,IgG为 (11.2 8± 2 .61)g/L ,补体C3 为 (0 .84± 0 .11) g/L ,体质指数为 (2 5 .2 6± 3 .81) ,均较对照组 [白蛋白为 (3 7.48± 6.5 7)g/L ,血红蛋白为 (11.72± 1.81) g/dl ,IgG为 (8.5 7±1.98) g/L,补体C3 为 (0 .62± 0 .0 9) g/L ,体质指数为 (2 3 .5 1± 3 .73 ) ]改善明显 ;干预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临床营养干预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全身营养及免疫功能状况 ,具有抑制感染发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伴有COPD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摄食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0d后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其最长呼气时间为(7.11±1.09)s,用力肺活量为(170±14)ml,呼吸频率为(21.4±1.7)次/分钟]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摄食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伴COPD患者吞咽及呼吸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和sEMG检测。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为(7.65±0.8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2.75±0.64)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10±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上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NME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sEMG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治疗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评级在Ⅲ级及以上进行鼻饲的患者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即在鼻饲的同时进行咽部冰刺激,口腔肌群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胃管拔除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胃管拔除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在鼻饲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