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双生子非同病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双生子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病率和非同病率,表明MZ(同卵双生子)中精神分裂症同病率较DZ(异卵双生子)高2.5~3倍。同时,按Gottesman和Shields法计算出MZ中精神分裂症遗传率(h~2)的估计值为87.6%。两者都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中遗传效应起了重要作用。但MZ非同病率高达52%~60%,提示了其他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作用。环境因素中祖辈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值得重视。另外,病前个性和人际关系虽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亦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3.
精神分裂症的双生子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 Essen-M(?)ller 卵性简便诊断法,研究17对双生子和一产3胎所见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情况。MZ 的判断正确性达96%以上,从发病一致率中显示 MZ 有高于 DZ 的趋势,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有遗传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4.
陈芷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5,(1)
Alexander 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变性病,以往生前诊断均靠脑活检。作者报导1例用 CT 作出诊断的患者如下:女婴,头胎,其父健康,母有癫痫,长期服用大仑丁和鲁米那,于妊娠43周剖腹产娩出,时体重3.2Kg,无窒息。4周时有倦睡,易激惹,体重减轻.9周时吸吮无力,伴呕吐而入院。时体重3.65Kg,身长与头围均低于正常值。神清,竖头困难,全身肌张力增强。11周时作 CT 见两侧脑室轻—中度扩大,对比增强见两侧脑室额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及丘脑密度增加.4月时头围迅速增大而作脑室—腹腔引流术。此后又发生部份性癫痫发作,7月时 相似文献
5.
刘雨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
双生子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国外已有60年的历史,国内60年代开始报导。按1984年黄山会议标准,我院发现1对单卵双生子同患精分症,现报告如下: 例1 男,16岁,务农。体重36kg,身高1.42米,胸围70cm。 1985年2月与人口角,被人打后,常说被人打坏了,要找人拼命。说家人没用,村里人人都可欺负。至8月懒散,11月症状加重。整天闭眼或低着头,常关门闭户,非家人叫门不开。上厕所要家人陪,生活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12对双生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双生子同病率情况。方法;对12例精神分裂症双生子进行同病率调查。结果:单卵同病率(CMZ)为44.4%,二卵同病率(CDZ)为33.3%。单卵同病的两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接近。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中,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19例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作脑部CT检查。其中男78例、女41例;年龄17~65岁,平均32.1岁;病程0.5~20年,平均4.6年。发现5例有脑萎缩,其中轻度3例,中度2例。其主要表现为脑沟增多变宽,前纵裂池增宽,额预叶蛛网膜下腔增宽,第四脑室和侧脑室扩大等。有CT改变者年龄为20~32岁,发病年龄为17~32岁,病期轻度萎缩者6月~20年,中度萎缩者1.5~3.5年;有4例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l例以阴性症状为主。讨论: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胞CT改变并不衔定,且不一定限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例。Johnstone等… 相似文献
8.
9.
10.
朱熊兆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93,(1)
自Johnstone等1976年首次用CT检查分裂症患者脑大小以来,用不同仪器和方法检查精神分裂症脑室扩大的研究已很多,但结论不一,这可能是由于测量方法、诊断标准、以及对照组选择的不同所致。对这些结论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释。鉴于此,本文采用了多因素再分析方法分析各研究论文中有关因素对脑室脑比例(VBR)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39篇比较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VBR值的论文,将每篇论文根据11项不同的特征进行再分析:(1)脑面积的测量方法:分为几何测量法和计算机测量法,(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的究研采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内猪囊虫病37例。CT轴位扫描均表现为脑室不对称性扩大,以囊虫所在的脑室扩大最为明显;增强扫描4例均无强化病灶;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28例,27例见脑室内球形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导水管以上无占位性病变,导水管以下无造影剂。2例改变体位后复查CT扫描,充盈缺损病灶位置有改变。3例MR均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特别显著,第三脑室和双侧侧脑室扩大。对脑室内猪囊虫病的CT和MR影像学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常规脑室造影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第三脑室插管作脑室造影,发现有提高诊断效率和减少并发症之优点,现介绍如下。术前准备如常规脑室造影,手术时病人取仰卧头稍前屈位,在发际内中线旁2~2.5cm处作头皮切口及钻颅。切开硬脑膜后电凝止血,用脑针朝两耳联线取与大脑镰约10°的夹角作脑室穿刺,证实刺入脑室后,即出脑针并以“F8”号橡皮导管循穿刺孔插入,深约7~9cm,这样导管大多数已达第三脑室或室间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近期文献报道显示,对该病的影像学研究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收集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CT颅脑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临床资料: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200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45岁,平均(35.20 ±4.13)岁;其中男72例,女48例;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入院, 不合并心脑血管或其他器质性躯体疾病,病程1周至1个月,在院外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分型:单纯型8例,青春型32例, 紧张型15例,偏执型63例,其他型2例。30名正常人为我院职 相似文献
14.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3)
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不同病期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归因方式。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症状归因方式问卷(SAQS)评定急性期和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各60例患者的症状归因,并考察两组之间的差异。应用CCMD-Ⅲ诊断标准、BPRS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不同组患者的症状归因进行比较。结果除内在-外在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低于恢复期组外,急性期组在暂时-持久等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恢复期组,两组四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控-不可控、暂时-持久、局部-整体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内在-外在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暂时-持久维度上得分呈正相关,敌对猜疑、激活性及思维障碍与可控-不可控、局部-整体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归因发现急性期较恢复期患者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外界或他人、对自己的大部分生活影响且持久不可控制,即病情越重,越倾向归因于对自身影响持久范围较大难以控制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不同病期的抑郁现象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程中所伴随的常见现象,但通常隐匿在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背景之后。相反,在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残留期或单纯型时,因缺乏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而又易误诊为抑郁症。而且,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抑郁症状混合存在也是临床上一个经常遇到的课题。本文就精神分裂症不同病期的抑郁现象及其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脑室猪囊虫病齐兰平,薜义,郭卓平脑囊虫病目前归为四型: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本文报告脑室内猪囊虫病30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检验证实。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51岁,平均22.1岁。少年儿童16例,青年10例。病程1个月~2年,... 相似文献
17.
脑室Conray造影CT扫描诊断脑室内囊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大大提高了脑囊虫病的检出率,但对脑室内猪囊尾蚴(简称脑室内囊虫)的诊断有一定限度,我们共遇见9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除1例药物治疗外,余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5例,女4例。年龄12~62岁,平均41岁。9例均先作CT检查,表现为不同范围的脑积水,为了弄清原因,均作了Conray脑室造影,其中3例还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CT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260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据CT所见分为五型:Ⅰ型,出血仅局限于室管膜下,病死率为零;Ⅱ型,出血限于脑室局部,无脑积水,病死率7.7%;Ⅲ型,出血限于脑室内,有脑积水,病死率34.6%;Ⅳ型,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内,无脑积水,病死率50.7%;Ⅴ型,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有脑积水,病死率77.9%。并对各型的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特点。方法:将147例精神分裂症划分为早期、发展期、缓解期和残留期进行比较。结果:以凶杀伤害为主的暴力型作案多见于早期与发展期,其作案动机以病理性为主。缓解期以现实动机为主,残留期以混合动机为主;早期与发展期无1例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缓解期无1例评定为无责任能力,残留期以部分责任能力为主。结论: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存在一些不同特点,有助鉴定结论的评定。 相似文献
20.
郭沈昌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2,(2)
作者研究初发及慢性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周围血中 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和血清IgA、IgM、IgG 的含量。初发组病期在一年以内,慢性病期为15~20年。共检查58例病人:初发病人28例,年龄19~26岁(平均23.5岁);慢性病人30例,年龄35~47岁(平均39岁)。对照组由精神和躯体均健康的30人组成,年龄为19~26岁(平均23.5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