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施综合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影响,探讨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实施综合干预的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65例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建立健康档案;每周给予1~2次电话随访;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具体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行为干预、自我血压监测、心理支持、简化治疗方案。结果出院时血压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0.34±2.7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126.43±11.03)mmHg、舒张压(81.54±7.51)mmHg低于对照组的(132.85±12.63)mmHg、(84.97±8.03)mmHg(P<0.05);血压达标88.57%、服药依从性好81.43%高于对照组的72.31%、47.69%(P<0.05)。结论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能够提高高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方法对80例CKD血压正常者(A组)和56例CKD伴血压升高者(B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血压比较:24h舒张压B组高于A组(89.9±13.4)mmHg比(71.3±14.6)mmHg,P<0.05;B组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A组(176.2±17.8)mmHg比(146.8±25.4)mmHg和(86.6±16.l)mmHg比(65.8±18.2)mmHg,P<0.01。②血压变异性比较:B组24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15.5±3.9)mmHg比(10.3±2.1)mmHg和(10.2±1.2)mmHg比(7.8±1.8)mmHg,P<0.05,B组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16.9±3.3)mmHg比(9.3±2.1)mmHg和(11.7±2.4)mmHg比(8.0±2.2)mmHg,P<0.01。③血压趋势比较:A组血压趋势以非勺型为多,占65%(52/80),反勺型占11.3%(9/80);而B组反勺型占48.2%(27/56),非勺型占39.3%(22/56)。结论血压升高的因素参与的CKD患者血压趋势紊乱,夜间血压及变异性明显增加,均可成为肾功能继续恶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红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52-153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3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及就诊时随机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多种方式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用药管理。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前干预组及对照组高血压知晓、服药依从性、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干预组高血压知晓率87.50%、服药依从性80.63%高与对照组的51.25%、49.38%(P<0.05);收缩压(122.56±14.80)mmHg、舒张压(70.34.12±5.45)mmHg低于对照组的(132.49±13.13)mmHg、(80.23±9.54)mmHg(P<0.05),血压控制性93.75%高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为(125.28±4.16) mmHg(1mmHg=0.133 kPa),舒张压为(72.32±3.28) mmHg,脉压为(57.36±2.33)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5.38±8.21)mmHg、(79.66±5.43) mmHg、(67.76±3.88)mmHg],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0.80±0.11)nmm,颈动脉膨大处内中膜厚度为(0.91±0.09)mm,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66±0.05) mm,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86±0.19)mm、(1.01±0.17) mm、(0.74±0.14) mm],均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脉压差,改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检测方法评价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ABPM)方法评价,被检查者分为两组:A组80例,无高血压病史,常规测血压高于正常值(140/90mmHg),B组208例,为有高血压病史者。结果 A组常规测血压平均值为(l53±7.3)/(115±4.5)mmHg,ABPM平均值为(127±7.9)/(84±4.8)mmHg,血压高于140/90mmHg超过50%占10%(4/40),杓形曲钱占90%(36/40);B组:常规测血压平均位为(157.9±11.1)/(94.6±5.4)mmHg,ABPM平均值为(134.8±7.1)/(87.3±4.6)mmHg,血压高于140/90mmHg,超过50%占19.2%(20/l04),非构形曲线占16.3%(17/104)。结论 ABPM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被捡查者的血压情况,能够发展成为评价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文通  何远明  龚燕  黄朝燕 《安徽医药》2022,26(9):1854-1857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对非杓型高血压左心室整体功能亚临床改变。方法入选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资阳市人民医院67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依据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杓型高血压组(29例):夜间动脉压下降率>10%;非杓型高血压组(38例):夜间动脉压下降率≤10%。另选同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常规参数,同时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8.5±0.9)mm比(10.8±1.1)mm比(11.9±1.2)mm]、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8.1±0.8)mm比(10.2±0.8)mm比(11.4±1.0)m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早期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峰值速度平均值(Avg e’)之比(E/e’)(5.5±0.8比6.6±1.1比8.5±1.3)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Avg e’[(13.7±1.2)cm/s比(11.2±1.4)cm/s比(8.5±1.3)cm/s]、GLS[(?22.8±2.5)%比(?20.3±1.4)%比(18.5±1.4)%]、GLSR[(?1.39±0.42)S?1比(?1.23±0.26)S?1比(?1.13±0.21)S?1]均减低(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夜间平均动脉压和白昼平均动脉压之差与E/e’呈正相关(r=0.30,P<0.05),与GLS(r=?0.40,P<0.05)和GLSR(r=?0.41,P<0.05)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亚临床损害,与杓型高血压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更明显,STI技术可为临床上血压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老年人ISH 49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持续治疗组,B组为间断治疗组。结果经过3~15年治疗后,随访对比观察两个治疗组,A组平均收缩压(134±10.3)mmHg,舒张压(67±7.6)mmHg,脉压(63±11.6)mmHg,B组平均收缩压(179±12.9)mmHg,舒张压(53±7.2)mmHg,脉压(98±13.4)mmHg,两组统计学分析t(u)>1.96,P<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用药后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t(u)>1.96,P<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ISH间断治疗组脉压值、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持续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并确诊A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观察组)和无高血压病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降压方案和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4例AD患者,其中227例(72.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观察组)、87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对照组)。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158±32)mmHg(1 mmHg=0.133 kPa)比(148±31)mmHg、(111±25)mmHg比(105±2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静脉泵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三联降压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收缩压、出院MAP均高于对照组,血压达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后服用钙通道阻滞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好为35.00%、36.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好70.00%高于对照组的41.00%(P<0.05)。观察组干预前血压为(148.34±13.78)/(88.78±5.23)mmHg与对照组的(149.12±14.23)(/89.23±6.02)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为(134.45±10.78)(/80.67±6.89)mmH低于对照组的(141.78±11.67)/(84.98±6.34)mmHg(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应用[4]。  相似文献   

10.
沈华  沈仲夏  陈娟英  陈海支  关铁峰 《医药导报》2012,31(10):1312-1314
目的 探讨抗焦虑药物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常规降压治疗疗效为非显效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74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3种不同机制降压药物治疗8周,8周末根据降压疗效分为显效组及非显效组,同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所有患者的焦虑症状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非显效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抗焦虑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药,均持续治疗4周.研究结束再次评估高血压治疗效果及HAM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8周末显效58例,有效84例,无效22例.显效组HAMA评分为(12.68±8.42)分,非显效组HAMA评分为(19.36±6.45)分.显效组合并明显焦虑者10例(17.2%),非显效组合并明显焦虑者42例(39.6%).非显效组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第12周末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32例,无效12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HAMA评分分别为(6.42±3.52)和(14.16±8.36)分.结论焦虑状况显著影响患者的血压水平,帕罗西汀协同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波依定与心痛定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波依定,开始剂量5mg,1次/d,如未达到治疗目标血压,则增至10mg,1次/d。对照组给予心痛定10mg,3次/d。两组疗程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1±19)/(99±10)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1±10)/(75±8)mmHg,P<0.05;对照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0±18)/(100±11)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7±11)/(82±7)mmHg。两组间对比,治疗组降压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波依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其对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8周。同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缩小脉压差,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脉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治疗。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6周分别检测患者血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两组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6周后脉压(54.9±6.5)下降较对照组明显(67.6±6.9),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小动脉弹性指数C2增加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弹性指数C1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C1、C2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患者动脉弹性,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用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6年9月本院接诊原发性高血压80例,根据双盲、对照原则,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40例.试验组行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用药后的收缩压为(122.9±10.4)mmHg、舒张压为(78.3±9.6)mmHg,对照组分别为(134.1±9.8)mmHg、(86.4±10.0)mmHg.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施以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能有效降压,提高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年龄及脉压(PP)的大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72例,按年龄组和动脉脉压大小分为40~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观察年龄及脉压差的大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大脉压增大,且脉压增大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均高于脉压小者。结论随年龄增大,脉压增大,且脉压增大与临床主要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曹牡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63-16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115例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病程平均(13.87±5.94)年;年龄平均(68.86±6.45)岁;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共47.83%;血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分别(162.45±16.87)mmHg,(69.87±5.76)mmHg,(78.23±5.56)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1.74%;体位性低血压27.83%;高血压分级情况:l、2、3级分别为10例、35例、70例;低、中、高、极高危分别为1例、18例、31例、30例、70例;存在合并症80.87%;服用降压药物种类平均(2.03±0.45);服药次数(1.98±0.33)。服药依从性从性佳40例(34.78%,31/115);血压稳定控制在140/90mmhg以下45例(39.13%,31/11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情复杂,根据考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实施非药物治疗及降压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在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mg/d),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以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结果:普伐他汀组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脉压(PP)和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从而起到降低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68-226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录血压变化,根据脉压测定值分为≥60 mmHg(A组)和<60 mmHg(B组)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脉压≥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组(均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呈正相关,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血压调整,防止终点事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社区的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仅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社区干预;分析两组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76.56%,P<0.01),治疗后的收缩压[(133.82±7.42)mmHg vs.(144.65±9.58)mmHg,P<0.01]和舒张压[(83.38±6.61)mm Hg vs.(87.72±5.82)mm Hg,P<0.05]均低于对照组,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幅度也高于对照组;初始剂量维持率高于对照组(59.38%vs.26.56%,P<0.01),加量率(35.94%vs.56.25%,P<0.05)和退出率(4.69%vs.17.19%,P<0.05)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0%vs.7.81%,P<0.01)。结论社区干预模式下给予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提高降压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可在社区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压差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677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研究组(存在冠心病患者)350例和对照组(未合并冠心病患者)327例,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等一般情况。将研究组根据不同脉压差(≥60mmHg和<60mmHg)进行分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长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冠状动脉双支及以上病变增多、病变长度增加、LVEF<50%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对冠状动脉的病变有指示意义,且差值越大,病变越严重,心功能越差,这在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