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83-1385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CHF患者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级.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给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静脉取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浆中BNP浓度,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生化全套、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将BNP与心超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所有CHF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也均有相应的改善(均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能降低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并能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氟伐他汀治疗),每组3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及BN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血浆BNP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3~4级的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8mg治疗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6)mmvs.(57±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1±7)mmvs.(45±4)mm]显著下降(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40±10)%vs.(48±7)%](P<0.05),血浆BNP[(131±52)ng/Lvs.(71±8)ng/L]显著降低(P<0.05);此外,坎地沙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8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79)减少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有效率达92%以上,坎地沙坦能阻断CHF的发展进程,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清BNP水平,血浆BNP可作为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后心功能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4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和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父.05),LV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增加( P <0.05),LVEDD、LVESD明显下降( P <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予以积极控制心率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积极控制心率,以患者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为目标心率指导药物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静息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以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以心力衰竭再入院为终点事件。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LVEDD、LVESD及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控制心率可以改善CHF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A125、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4例患者按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测定血清CA125、BNP水平及左室内径及LVEF值,另选取55例同期心功能正常(NYHAⅠ级)的心血管患者为对照组。结果:①CHF组血清CA125、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治疗后CA125、BNP水平随心衰好转而显著下降(P<0.01);②CA125、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A125水平和血浆BNP一样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鹏展  刘文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08-24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心衰患者48例,在常规抗心衰(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患者心率明显减慢,血压较治疗前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较治疗前升高,血浆BNP明显降低.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能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关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后对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36例慢性心衰心功能在Ⅲ-Ⅳ级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结果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BN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可使BNP值明显下降,增加LVEF,缩小左室内径,改善心功能,BNP水平与LVEF显负相关,可作为诊断心衰和了解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CHF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从小剂量(1.25mg,qd)逐渐加至靶剂量(10mg,qd),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7±6)mmvs(65±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6±6)mmvs(54±4)mm]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49±7)%vs(38±8)%](P<0.01),血浆BNP[(261±60)vs(680±176)ng/L]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且,比索洛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结论比索洛尔治疗CHF可使BNP值明显下降,缩小左室内径,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BNP水平与LVEF显负相关,可作为诊断心衰和了解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宁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和观察组(单硝酸异山梨酯+冠心宁治疗)各5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心动图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肌钙蛋白Ⅰ(TnI)、血清B型尿钠肽(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统计两组治疗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及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前列腺素E1(PGE1)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美托洛尔加前列腺素E1)、美托洛尔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进行强心、利尿、扩管、降压等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前列腺素E1。治疗8周后,比较3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变化、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血浆BNP水平、LVEF及CO均有明显改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联合组血浆BNP水平、LVEF及CO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前列腺素E1可显著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对其心功能、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B型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于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所收治的16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等心功能指标,测定血浆BNP、CRP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心功能、CRP、BN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F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并降低血浆CRP及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章琦  胡立群  尹长森 《安徽医药》2009,13(9):1105-110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用福辛普利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24周后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将CHF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1缬沙坦80mg·d-1,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1。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血压、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DD、LVESD减少呈正相关,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结论联合应用福辛普利与缬沙坦能更好地改善预后,阻滞心室重建、降低血浆BNP水平,其临床疗效更佳。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选取我院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中的BNP含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是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在临床的应用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2组,对照组按心衰治疗常规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3、4.0,P<0.05)。实验组心功能改善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强心通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强心通脉汤.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改善和BN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x2=5.455,P<0.05);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为(211.3±87.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8 ±94.3) ng/L(t =8.485,P<0.01).结论 强心通脉汤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及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45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出院时测定其血浆BNP、LVEDD、LVEF,选择4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上述检测指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与LVEDD、LVEF具有相关性,患者BNP水平出院时明显降低。结论:血浆BNP可以筛查心脏疾病,判断左心室收缩、舒张障碍,客观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并且与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伟  杨军  董丰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3):331-332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在治疗心衰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128例心衰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纽约慢性心功能分级(NYHY分级)、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显著,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显著;血清BNP水平降低显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下降显著,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显著.结论 文拉法辛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素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做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心功能改善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6.7%,(P〈0.05),且治疗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56.75±8.73),明显优于对照组(45.61±8.92),P〈0.05。两组治疗后脑钠素浓度均降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可降低血浆脑钠素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功能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2周。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SD、LVE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