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静脉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对内瘘通畅情况的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12例患者行介入手术,同时给予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观察术后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行支架植入术并给予优质护理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100%,6个月内通畅率91.7%。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能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两种不同缝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动静脉内瘘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月1月~2011年3月在本院建立动静脉内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1±13)岁,一组57例患者采用动静脉间断缝合法,另一组43例患者采用动静脉连续缝合法,分别予7-0无损伤血管缝合线端端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瘘管通畅率及1个月、3个月、6个月内瘘血流量,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瘘管通畅率比较,间断缝合法通畅率大于连续缝合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时血流量比较,第1个月无明显差异,第3个月、第6个月时对比间断缝合法血流量大于连续缝合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间断缝合术是理想的选择,其瘘管通畅率,透析时血流量明显优于连续缝合术。间断缝合法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经验。方法对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术后的营养的支持及心理护理,术后掌握胸内吻合口瘘判断原则,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保持胃管及胸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结果6例病患均在3个月内全愈出院,本组无住院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要求出院。结论加强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9.72±13.22)岁;试验组男23例、女9例,年龄(58.41±14.16)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内径、血管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及临床检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狭窄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PTA治疗后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清除率、血磷均较手术前有改善,而且试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无内瘘狭窄复发,对照组患者有6例(18.75%)内瘘狭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对接受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建立永久性血管内瘘通路。内瘘通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血流量大、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对降低,如护理得当,可长期使用[1]。为提高患者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后的护理至关重  相似文献   

8.
甘振  陈涛  冯玉明  周良  管敬 《江苏医药》2020,46(2):162-16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价值,分析术后AVG一期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AVG失功的临床资料。PTA术中应用高压球囊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合并血栓病例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后造影评价疗效。术后随访1.5~45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原AVG废弃或AVG反复狭窄、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造影证实AVG单一狭窄22例,多处狭窄10例。狭窄长度(38.7±32.2)mm,狭窄程度(72.1±9.6)%,PTA后残留狭窄(23.7±8.9)%。手术临床成功率100%,手术技术成功率71.9%。Kaplan-Meier法示,术后AVG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累积通畅率为59.2%和18.3%,辅助一期累积通畅率为81.3%和49.2%,二期累积通畅率为86.8%和74.0%。Cox比例风险模型示,PTA技术成功及术中无静脉破裂发生是术后一期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G失功临床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术后一期通畅时间有限。PTA技术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线缝合法与钛轮钉抱合法两种不同术式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本院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25~70岁,平均(52.1&#177;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8例采用丝线缝合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另一组62例采用钛轮钉抱合法建立动静脉内瘘,两组患者均在肉眼直视下完成,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瘘口血流量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瘘管成熟时间、内瘘处血流量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手术成功率分别为:钛轮钉抱合组91.9%,丝线缝合组91.3%;钛轮钉抱合组中5例术中或术后未触及血管震颤音,将其改为丝线吻合法重建动静脉内瘘,5例手术全部成功。丝线缝合组中5例手术失败,其中2例震颤消失24 h内通过手法按摩,瘘管通畅,震颤复现。另3例手术失败患者将其手术方式改为钛轮钉抱合法重建内瘘,3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丝线缝合与钛轮钉抱合法两种不同术式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作者将两种手术方式相互结合、转化,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肾科医师操作技能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红林 《淮海医药》2012,30(1):80-80
目的加强和改进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瘘修补术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2例4~17岁患者21个尿瘘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成功20个瘘口,尿道外口近正位尿道口,能站立排尿,排尿通畅,尿线粗、阴茎外形美观。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和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切口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药》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徐浩 《哈尔滨医药》2016,(4):465-46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有效的保护方法.方法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潘生丁与罂粟碱联合治疗组(n=43),阿司匹林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管瘤样扩张、血管硬结的发生率及内瘘血流量、拔针后出血时间、动态静脉压、KT/V数值比较.结果 治疗组43例中出现闭塞1例,占2.33%,血管狭窄6例,占13.95%,对照组42例中出现闭塞8例,占19.05%,血管狭窄15例,占35.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内瘘血流量、拔针后出血时间、动态静脉压、KT/V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潘生丁联用罂粟碱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并可延长AVF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对于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动静脉造瘘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双嘧达莫50 m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静脉缓慢推注,qd;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术后1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静脉瘘血流量,了解通畅情况,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内瘘成熟后血管初次血液透析使用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1个月内瘘通畅59例(98.3%),对照组通畅52例(86.7%)(P<0.05);治疗组内瘘血流量(466±147) mL&#8226;min-1,对照组为(351±89) mL&#8226;min-1(P< 0.01);治疗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22.7±4.3)d,对照组为(28.2±7.1) d (P< 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初期通畅率,促进内瘘的成熟,且不增大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石养  薛志强  曾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08-2109
目的:探索“鼻烟窝”部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8年6月以来,对1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在腕关节以下的解剖“鼻烟窝”部建立动静脉内瘘,采用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背侧支端侧吻合,4~6周后用于临床血液透析。结果:150例均为首次内瘘术,术中即刻通畅率100%。5例术后近期内因血管闭塞、2例因透析中血流量不足在对侧施2次手术;132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7年2个月。最多已穿刺1880余次,仍使用良好,并发症少。结论:该术式手术操作简便、创面小,扩大了可穿刺范围,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成为长期血透患者的首选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7.
严艳  黄芝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29-13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晖 《中国处方药》2014,(1):122-123
目的总结肾病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后血管通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肾内科接收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并行内瘘术者10例,动脉内瘘者16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者20例。经护理干预后,血管通路功能提高。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方法、动静脉内瘘等的相关护理措施,掌握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技术,保证血管通路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茜  沈佩 《家庭医药》2016,(7):256-257
目的:探讨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半喉切除术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喉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半喉切除术围手术期,在营养师指导下给予营养干预,密切监测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及咽瘘等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及护理,严格监测血糖,预防感染,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