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及其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及其抗体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2例急性乙肝,100例慢性乙肝,16例重型乙肝和10例肝硬化。结果 HBsAg、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0.9%、87.5%,两者无显著必异;急性乙肝病事前S1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慢性乙肝中转氨酶正常组和升高组,前S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0%、33.0%。结论 在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中,无论是前S1抗原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5,(32)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前S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1组,并对同时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5例HBs Ag携带者(设研究2组)与35例健康者(设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S1抗原与HBV-DNA相关性,并分析急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前S1抗体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检出率为0,研究组1组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率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1组前S1抗体检出率100%明显高于研究2组31.4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前S1抗体检测可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S1 蛋白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 基因的编码产物 ,是HBV外膜蛋白中的大分子HBsAg的组成部分。近年的研究表明[1],前S1 抗原 (Pre -S1Ag)与病毒的感染性复制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是否有病毒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现就Pre-S1Ag,HBV—DNA与其标志物 (HBV—M)之间的关系、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材料和方法1 1检测对象 :收集我院检测HBV—M标本共135例 ,其中HBsAg( +)、HBeAg( +)、HBcAg( +)的乙肝患者45例 ,HB sAg( +)、HBeAb…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 (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2三种成分 ,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 ,它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ELISA试剂盒 ,对乙肝患者检测并作相应的分析。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36份慢性轻至中度肝炎 (CHB轻到中度 )患者血清 ;31份急性乙肝 (AHB) ;2 3份慢性重度肝炎 (CHB重度 ) ;9份原发性肝癌 (LC)病人 ;4 6份症状HBsAg携带者 (ASC)和 2 14份健康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前S1抗原(Pre S1Ag)在慢性乙肝病毒(HBV)复制及肝功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00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检测患者乙肝e抗原(HBe Ag)、Pre S1Ag、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Pre S1Ag、HBe Ag诊断与HBV-DNA诊断符合率及Pre S1Ag诊断与肝功能指标关系。结果 HBe Ag与HBV-DNA诊断一致性较差,Pre S1Ag与HBVDNA诊断一致性较好。P r e S1 A g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H Be Ag诊断,差异有统计意义。P re S 1 Ag阳性患者中,A L T与AST异常者比例均显著高于Pre S1Ag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e S1Ag检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复制与患者肝功能状况,与HBV-DNA检测具有较高一致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及对乙肝的诊疗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例乙肝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对乙肝血清标志物5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的阳性率(72.9%)和HBV-DNA的阳性率(95.8%)高于模式②中PreS1-Ag的阳性率(37.7%)和HBV-DNA的阳性率(40.6%),两种模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8例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78.1%(100/128),HBeAg阳性率为54.7%(70/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与HBV-DNA在反映不同血清型乙肝病毒的复制方面一致性较好;尤其是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检测血清PreS1-Ag和HBV-DNA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乙肝病毒前S1抗原(Pie-S1Ag)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十分重要的血清学指标。乙肝病毒Pre-S1Ag的检测,是对“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HBeAg)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可甄别因病毒变异和其它原因造成HBeAg 阴性的“误导”。血清HBV-DNA是HBV复制活动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因此,HBV-NA的定量检测,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大小、正确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意义重大。我们对26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Pre-S1Ag、HBV-DNA 含量联合检测,以探讨血清Pre-S1Ag和HBV-DN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re-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re-S1和HBcA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比较Pre-S1抗原在各种模式中的阳性率及Pre-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结果 HBsAg (+)、HBeAb(+)、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86%,HBsAg(+)、HBeAb(+)、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0%,HBsAg(+)、HBcAb(+)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模式中, Pre-S1抗原阳性率与HBV-DN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e-S1抗原可以作为判断乙肝的补充指标,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对HBV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HBV血清标志物和HBV前S1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HBeAg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94.0%;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eAg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15.6%;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均是阴性.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其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重要依据和HBV存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合成肽(21~47aa)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兔抗前S1抗体,建立前S1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前S1蛋白合成肽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可测到2.5×10~5个/Dane颗粒。特异性好,用兔抗前S1抗体可以抑制前S1蛋白合成肽、基因表达前S1蛋白、纯化Dane颗粒和前S1抗原阳性血清与包被抗体的结合。本方法精密度高,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0.15。在不同人群中,前S1抗原检出率以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最高。急性乙型肝炎时,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比HBsAg消失早,作为反映病毒清除的指标优于HBsAg。前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优于HBeAg,可作为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Pre-S1)蛋白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新型指标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用ELISA法测定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并按结果分为3组.(2)各组用乙肝病毒Pre-S1蛋白诊断试剂检测Pre-S1蛋白。(3)用定量PCR检测上述标本的HlBV-DNA。(4)观察检测血清标志物,Pre-S1和HBV-DNA相关性。结果:Pre-S1蛋白在HBeAg( )组中检出率(82.50%)和HBeAg(-)组中检出率(4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3项实验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蛋白是HBV感染与复制的新指标,有望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吴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69-7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68例HBV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结果268例患者中,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2.4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检出率21.88%(P<0.01).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为85.52%,相关系数r=0.988.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HBeAg阳性高度相关,提示Pre-S1Ag可能是HBV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另一可靠指标,可用于乙肝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结果 :(1)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检出率分别为79.75%和73.01 %。(2)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HBsAg表达以浆型为主 ,膜型检出率较低。 (3)HBcAg浆型表达在重度肝病变高于轻度肝病变 ,而核型表达则相反。除中、重度外 ,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4)肝组织HBsAg、HBcAg 表达在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和HBeAg 和HBeAb均阴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浆型HBsAg和核型HBcAg 多见于病变相对静止的病例 ,而膜型HBsAg 和浆型HBcAg 与病变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在血清HBeAg与HBeAb均阴性时 ,HBV仍有可能进行复制。HBcAg 作为主要的靶抗原 ,在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4种不同保肝降酶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成本与效果。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基于Markov模型的决策树模型来模拟患者疾病进程,评价以下方案的成本与效果:无治疗;异甘草酸镁每日100mg;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1500mg;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日465mg;异甘草酸镁每日200mg。临床数据、成本与效用数据等主要来自于已发表文献。结果:在ALT升高的CHB患者中,异甘草酸镁200mg方案可以获得4.50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而累积肝癌和死亡率分别为0.41%和1.99%。同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异甘草酸镁200mg方案的健康获益最大。同无治疗方案相比,异甘草酸镁100mg方案在所有方案中最具成本效益比优势;同对照组相比,它可以在获得1个额外的QALYs时节省49320元。结论:ALT升高的CHB患者使用保肝降酶方案可以节约远期的卫生成本,其中异甘草酸镁100mg是最具优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检测慢性HBV无症状携带者中的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2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根据PCR产物大小判定HBV基因型。用此方法检测北京地区HBV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结果:26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中,HBV DNA阳性113例,阳性率42.6%。检测到B,C基因型分别为B基因型29例(25.7%),C基因型80例(70.8%),B基因型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4例(3.5%)。不同基因型在不同性别构成比例和HBeAg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阳性患者中以B,C型为主,C型占优势,存在少量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发生肝癌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对515例20~60岁男性HBsAg携带者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M 1、2、3、4、5)检测,进行连续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队列发生肝癌111例,肝癌发生率为1 340.90/10万人年,肝癌发生中位年龄为43岁,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41-50岁年龄组的肝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队列HBVM以15、135、145为主要模式,分别占队列的38.83%(200/515)、15.92%(82/515)、44.08%(227/515),此3种模式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 433.69/10万人年、2 284.71/10万人年、984.10/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肝癌中15、135、145模式分别占39.64%(44/111)、23.42%(26/111)、35.14%(39/111),15模式显著多于135模式(P<0.01).肝硬化死亡率分别为195.50/10万人年、966.61/10万人年和277.57/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5、145模式(P<0.01).结论: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肝癌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后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HBV复制程度与肝癌发生有关,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能会延缓或解除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