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斌  施雪松 《北方药学》2014,(8):158-158
一般来说,在进行了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在应激期内以及在手术后的短期时间内都是不能够摄入肠内营养的,所以,也就需要对这个时期的病人采用肠外营养了。但是,在手术后的应激期内对肠外营养的摄入量却会影响到手术后的恢复。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为了观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应激期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氮低热量营养支持在老年腹部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52例腹部手术后预计超过5天不能进食患者分A、B两组,A组27例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B组25例进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血浆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药品费用.结果 经过术后7天的营养支持治疗,低氮低热量组血糖、营养药品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低热量组血糖均值为(5.58±1.34)mmol/L,传统组血糖均值为(7.17±1.5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热量组营养药品费用均值(1328.6±103)元,传统组为(2396.8±152)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血浆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符合老年患者腹部术后患者其代谢特点,有利于全身炎症应激反应的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老年腹部术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EN治疗。观察比较2组排气、排便时间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应用EN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腔镜大肠癌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积极影响。方法严格按照随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68例接受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根据其术后营养摄入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周围静脉营养补充,观察组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种营养补充方法对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组术后3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免疫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患者实施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危重患者具有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负热量平衡,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特点,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有较多争论,现总结我院ICU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ICU及我科病房危重病人184例,均衡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之间,B组病人血糖>12 mmol/L时追加胰岛素,维持在8.3~11.1 mmol/L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情况,监测免疫细胞、炎症因子以及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发生败血症和需外科手术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缩短,CD3、CD4、CD4/CD8、CRP恢复时间变短,同时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也降低.结论 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实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降低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感染及感染性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探讨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组的先后顺序将5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疗程为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达到92%,而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仅为64%,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染发生率,治疗组总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严格掌握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的提高疗效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探索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在胃肠肿瘤患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中最适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的方法、剂量与疗效。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以肠外营养、肿瘤等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parenteral nutrition、tumor、cancer等在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国外相关文献。结论以非蛋白热量15~20kcal·kg-1·d-1,含氮量0.1~0.2g·kg-·1d-1的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较传统的PN具有优势。添加适宜剂量的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1,6-二磷酸果糖的肠外营养在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氮酰胺(Gh)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ICU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肠内营养,实验组另予Gin 0.4 g/(kg·d),分3次经营养胃管注入,连续14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IgA、IgG、IgM、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白蛋白、转铁蛋白升高,负氮平衡逐渐改善,营养支持后与支持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两组间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在营养支持期间无统计学差异.②谷氨酰胺实验组在治疗7d后监测的各种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上升,但单纯治疗组仅IgG活性提高,在治疗14d后两组指标均明显提高.在第七天、第十四天,谷氨酰胺强化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单纯治疗组,③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危重患者肠内补充Gln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营养支持的目的 危重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极为重要。许多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均需要进行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朱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35-236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儿进行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完全静脉营养支持,总热量供应由208.9~252.5kJ/(kg/d)起始,逐渐增到418.4~502.1kJ/(kg/d),病情稳定后增加母乳或早产危重儿专用配方奶+妈咪爱益生菌,逐渐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对照组先行母乳或早产危重儿专用配方奶+妈咪爱益生菌,总热量502.1~585.8kJ/(kg/d)。比较两组的体质量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加(20.81±9.46)g/d,对照组增加(21.19±8.59)g/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例患儿死亡,病死率为7.5%,对照组有10例死亡,病死率为26.3%),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002,P<0.05)。结论对危重早产儿实施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总热量不宜过高,热量供给过程要循序渐进,应先行完全静脉营养,再逐渐过渡到完全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2.
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宗立彦 《中国医药》2006,1(6):381-382
临床危重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而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机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肠外营养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尤其对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全身性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肠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已成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这使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的优点主要是营养物质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在同等热量和氨水平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且远比肠外营养安全。肠内营养对抢救和治疗临床危重症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临床效果肯定。远期疗效高,应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临床药师在病人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的工作中,从2008年9月至今,共制订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31例,其中7例为危重病人,3例为药师会诊危重病人,患者经营养支持后,病情均有所恢复并获准出院。危重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根据病人身高、体重、具体病情等综合评价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肠外营养组方,更重要的在于:严密监测病人临床状况,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组方,保证病人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早期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剑 《安徽医药》2009,13(8):939-94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5例,PN+肠内营养(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不良反应TPN组较EN+P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57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PN+EN)29例和肠内营养组(EN)28例,对比观察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天数的不同。结果 PN+EN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的相关文献,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和肠外、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营养物质的选择进行阐述,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根据具体病情变化进行营养支持阶段性和序贯化治疗,以确定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单独及联合交叉和营养制剂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