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行三维适形(3-DCRT)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影响因素.方法:我科收治肺癌病人35例,采用三维适形8MV-X射线放疗,照射方法为每周5次,每次2Gy,GTV照射剂量范同50Gy~70Gy,均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诊断放射性肺炎.结果:ARP的发生率为31.43%;GTV≥60Gu质12例,发生ARP的8例,其发生率为66.67%,高于放射剂量<60Gy的23例有3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3.04%,(P<0.05);双肺V20≥30%的8例有7例发生ARP,其发生率87.5%,高于V20<30%的27例有4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4.81%,(P<0.05);双肺V30≥20%的13例有7例发生ARP,其发生率53.85%,高于V30<20%的22例有4例发生ARP,其发生率18.18%,(P<0.05).结论:靶区剂量≥60Gy,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高,双肺V20≥30%、V30≥20%,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高.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靶区剂量对正常肺组织的影响,在保证靶区照射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两肺的V20和V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行VMAT的肺癌患者7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剂量学参数信息,记录RP发生率,与无RP对比差异性,并分析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RP发生率为25.00%;RP发生在年龄、糖尿病和双肺V5,V20,V30及双肺平均剂量(MLD)方面与无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是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临床需严格控制低剂量区体积,以减少RP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模式下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 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233例, 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组, 对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性别、 T分期、 淋巴结有无转移、 病理类型、 病变位置、 病变长度、 化疗模式、 KPS评分、 基础肺疾病、 糖尿病、 吸烟史; 物理学参数包括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全肺平均剂量 (MLD)、 肿瘤靶区 (GTV) 体积、 两肺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放射野数、 处方剂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233例患者中63例 (27%) 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其中≥2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5例 (10.7%)。急性RILI组与无RILI组间淋巴结转移、 GTV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MLD、 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处方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双肺V5≥63.15% (OR= 1.022, 95%CI: 1.003~1.041)、 V30≥5.35% (OR=2.693, 95%CI: 1.159~6.010) 是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评估食管癌调强放疗治疗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临床特征、 双肺V5、 V30等物理学指标, 尽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FVC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0级(44例)和Ⅰ+Ⅱ+Ⅲ+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和DLCO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的0级(44例)和Ⅰ+Ⅱ+Ⅲ级+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平均肺密度(MLD)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肺癌放射治疗并发急性放射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了解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6例肺癌患者。常规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为50~70Gy。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32例,发生率为21.91%;照射55Gy以下、55~65Gy、65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2%、20%、33.3%。结论急性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常规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唐正中  胡宗涛  王崇  魏磊  刘美琴 《安徽医药》2018,22(6):1116-1119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15年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评估RILI级别,以放疗结束后3月内发生≥2级RILI作为终点事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4例中23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35.94%;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病理类型KPS评分、化疗周期数、肿瘤分期及肿瘤直径与RILI发生率无关(P>0.05);而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接受同期化疗、放疗总剂量、接受超过某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肺V5、V10、V20、V30)、平均肺受量(mean lung dose,MLD)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RILI发生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接受同期化疗、肺V5、计划靶体积及放疗总剂量是RILI发生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若同期化疗、肺V5及放疗总剂量高、计划靶体积大,则需高度重视防治RILI.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放疗科近3年共计70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采集可能引起放射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双肺MLD、患侧MLD、患侧V20dose、患侧V30dose、GTV、PTV、射野数。结果我们通过χ2检验法发现双肺MLD(>20 Gy)、患侧MLD(>25 Gy)、患侧V20(>50%)、患侧V30(>35%)、GTV(>125 cm3)与放射性肺损伤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0.45、0.42、0.63、0.74);PTV(>345 cm3)、射野数与放射性肺损伤无密切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0.2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双肺MLD(>20 Gy)、患侧MLD(>25 Gy)、患侧V20(>50%)、GTV(>125 cm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00例行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的剂量、V5、V20及平均剂量(MLD)等因素和病患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200例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病患为93例(46.50%),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因素可导致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较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28%)、MLD〉10Gy(13Gy)。结论在进行肺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根据我国肺癌病患的特点,设定适宜的物理参甄还应对病患的吸烟史、化疗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尽量减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芳  石涛  郎志斌  孙明娟  周明  赵义 《天津医药》2014,42(11):1109-111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30例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扫描,分别以CT图像和PET-CT图像勾画肿瘤靶区(GTV)并以相同参数制定放疗计划,比较2套计划GTV、计划靶区(PTV)和周围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PET-CT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及其相应PTV体积增大者有8例,体积减小有22例。PET-CT图像改变了常规CT图像勾画的GTV及PTV大小,但在PlanPET-CT和PlanCT中的VGTV及VPTV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lanct比较,PlanPET-CT双肺V20降低(P<0.05),双肺V3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及脊髓、食管、心脏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ET-CT勾画靶区可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包括COPD与非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与非COPD组在临床表现与客观检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转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GQR评分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并无特殊的诊断方法,采用肺部影像学检查,其诊断率较高;如果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则COPD并不会对肺结核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每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8例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22例,Ⅲb期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接受紫杉醇45mg/m2 d1+奈达铂25 mg/m2 d1化疗,每周一次。对照组29例:接受紫杉醇45mg/m2 d1+顺铂25 mg/m2 d1化疗,每周一次。两组同期行肺部三维适形放疗(GTV:6600cGy/30f/6+w、CTV:6000 cGy/30F/6+w、PTV:5400 cGy/30F/6+w)。结果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观察组:CR1例;PR17例,总有效率(CR+PR)66.7%。对照组:CR0例;PR15例,总有效率(CR+PR)71.4%。χ2=0.02,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减少;贫血;肝功损害;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损害,恶心;呕吐及体质量下降>10%,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但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比紫杉醇联合顺铂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对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及比较。方法肺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共62例,分别测量其血清和胸水中的CEA、CYFRA21-1、NS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癌组中,胸水CEA、CYFRA21-1均明显高于血清组(均P〈0.005),而胸水和血清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胸水和血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胸水的阳性率要高于血清;而临床上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诊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赵青  肖琅 《天津药学》2009,21(5):22-2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雾剂对稳定期不同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选取的60例稳定期的COPD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气肿型,B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纤维化型,两组均给予噻托溴胺粉雾剂吸入治疗。于观察首日、第8周、第12周,检测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A组FEV1在第8周与B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第1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FEV1(%)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VC在第8周、12周较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FEV1/FVC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C在第8周、12周较B组显著升高(P〈0.05);随访3~6个月A组急性加重人次、住院人次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噻托溴胺粉雾剂对气肿型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肺纤维化型,明显减少气肿型COPD患者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T/CT定位对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肺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行放射治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根据病灶定位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PET/CT组(PET/CT定位)37例和普通CT组(普通CT定位)42例,前2/3疗程结果常规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40Gy左右),后1/3采用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5Gy左右,2次/d);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辅助治疗。全疗程1个月左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等。结果PET/CT组和普通CT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3.0%和71.4%(x2=1.347,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放射损伤主要包括肺和气管损伤,急性期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6.8%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8,P〉0.05),晚期普通CT组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69.0%,显著高于PET/CT组62.2%(x2=4.142,P〈0.05)。随访1年PET/CT组患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为43.7%,显著低于普通cT组的59.4%(X2=4.732,P〈0.05)。结论PET/CT定位对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肺鳞癌患者可以减少晚期肺和气管损伤,降低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欧宗兴 《中国药师》2012,15(8):1157-1159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及急性发作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更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鼻灌洗液、痰液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和(或)炎症递质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20例,辛伐他汀40mg/d治疗24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患者血清中IL-8、IL-6、CRP、VEGF浓度,并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IL-8[(6.0±2.3)ng/L]较治疗前[(6.9±1.9)ng/L1轻度降低,VEGF[(687.9±30.2)ng/Lvs(650.8±32.2)ng/L]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CRP、IL-6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前分别为(4.2±3.6)mg/L、(4.7±1.7)ng/L;治疗后分别为(2.2±2.0)mg/L、(4-3±1.8)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和SGRQ各项分值中症状评分明显减低[(3.9±1.0)VS(3.2±0.9);(28.7±11.4)vs(27.9±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常规治疗组所有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均无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COPD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