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德清  王伯胤 《江苏医药》2012,33(5):594-595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2例(13个瘤体),回顾性分析其CT、病理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肾上腺类似椭圆形病灶,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9个瘤体,4个瘤体呈软组织性肿块内脂肪密度.5个瘤体不均匀轻度强化,余8个瘤体未见强化.3个瘤体边缘有钙化,1个瘤体内有出血.结论 CT检查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drcnal myeldip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肾上腺肿瘤,经CT检查可以诊断。方法由于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报道多为个例且散在,故缺乏系统叙述。我们收集9例,回顾性分析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特点,对有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结果对9例10个病灶均行手术治疗。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肿瘤内含有不同比例的脂肪与骨髓造血细胞为其病理特征,CT示肾上腺区呈不均匀性实质性肿块,有很大诊断价值。结论9例均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说明CT扫描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虽属罕见病但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陆笃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73-173,177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淋巴瘤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皆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分析其病变特征、浸润范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以及影像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等,为日后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9例肾上腺淋巴瘤有16个病灶,其中双侧7例,单侧2例。肿瘤直径为3~9cm。CT为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瘤内见不均匀条状或间隔样强化影,瘤体大部密度均低于肝或脾。MRI T1WI为与肝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影像,T2WI为较脂肪组织略低的高信号,偶尔可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区可见间隔样强化和斑片样强化,9例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化疗。结论:影像学对肾上腺淋巴瘤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司丽亚  刘涛  郝海庆 《河北医药》2009,31(20):2712-2713
目的评价MRI对41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31例,余10例经CT扫描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皮样囊肿(3例)及表皮样囊肿(20例),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影,两者MRI不易鉴别。畸胎瘤(5例),MRI可同时出现脂肪信号、骨质信号及软组织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好发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椎骨转移瘤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脊椎转移瘤的CT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68例CT扫描56例呈骨转移表现,12例未见明显转移征象,其中溶骨性转移37例,成骨性转移16例,混合性转移3例;51例MRI检查均诊断骨转移瘤,典型骨转移瘤的信号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低信号、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病变区高亮信号。结论 CT及MRI对于脊椎骨转移瘤均有较好的诊断阳性率,其中MRI可作为临床诊断脊椎骨转移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估影像学检查在症状性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3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部分呈典型"栅栏样"改变。在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在T2WI上随TE的延长,血管瘤体信号逐渐增高变亮。结论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但是,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瘤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刘涛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1):14-16
目的探讨低场MRI和螺旋CT对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MRI和CT表现,重点分析其MRI征象和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均为单发,T1WI肿瘤呈条带状高信号,厚薄不均,边界欠清楚的高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显示为硬脊膜囊内小圆形脂肪密度影,CT值为-50--156Hu。结论低场强MRI检查与螺旋CT可作为诊断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敏感检查方法,对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正确的病变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的17例颅内脂肪瘤的影像表现。结果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CT值约为-20~-120HU,平均为-56.3HU,MRI表现为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皮下脂肪类似。脂肪瘤主要分布在中线及附近,其中11例位于胼胝体区;6例合并有其他颅脑发育异常,其中4例为胼胝体发育异常。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中线及附近,CT和MRI表现典型,多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全部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 2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4例,骨盆2例,额骨1例,距骨1例,跟骨1例,腰骶椎各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DR平片均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行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皂泡状混杂密度2例,腰椎体见有溶骨型破坏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12例,液液平面8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6例T1WI上低信号内见混杂信号,5例在T2WI见液平面。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 ,可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给临床提供更多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随诊结果。11例有腰腹部酸痛,其中3例合并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结果15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至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诊断依靠B超、CT、MRI,确诊需经病理检查证实。症状明显或瘤体直径〉3.5cm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韧带样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符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瘤的MRI表现。结果 6例病理证实的病例中,浸润性生长3例,膨胀性生长3例,MRI信号混杂信号,T1WI以等信号为主,接近邻近肌肉信号,T2WI以略高信号为主,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所有病例中可见片状或索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检查显示韧带样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MRI平扫T2WI、DWI呈明显高信号,T1WI低信号,FLAIR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无强化.6例信号不均匀,T1WI、T2 WI及FLAIR呈高信号、混杂信号,DWI呈等、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脂肪抑制示多发低信号;增强边缘或局部轻、中度强化.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多样,信号复杂,综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25例淋巴管瘤,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7例,肠镜检查1例,血管造影检查1例,包块穿刺检查6例。结果本组25例,头颈部淋巴管瘤18例占50%以上,其中颈部6例,占26%以上。腹膜后2例,手部2例,左上臂1例,小网膜1例,结肠1例。临床上表现各异,多为无痛性包块。头颈部淋巴管瘤,CT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囊壁菲薄,瘤内均为水样密度,CT值为-5~25Hu,合并感染和出血会使CT值升高。MRI检查,囊性包块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合并出血则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腹膜后淋巴管瘤,肿块常较大、范围较广、跨区域生长的特点;形态不规则,密度低,内可有点状钙化。结论淋巴管瘤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均能做出诊断,发生在深在部位的淋巴管瘤必须依靠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肺炎性假瘤,回顾分析他们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结果:①肿块多位于肺的外围,贴近胸膜,伴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直径大小以3~5cm最多。较具特征性是肿物呈"桃尖征";②瘤体多数呈椭圆形或可呈楔形或方形,一侧边缘平直;③病灶密度均匀或欠均匀,边缘清楚;④病灶边缘粗长毛刺,病灶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及小点状钙化灶;⑤MRISET1WI及T2WI像肿块可表现为较肌肉高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诊断炎性假瘤24例,肺癌14例,结核球10例,诊断率为50%。结论:通过将X线、CT及MRI这3种检查手段相互结合,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成像资料。结果 肿瘤最长径4.5~8cm,平均约5cm。1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则以实性为主、但有部分囊性成分。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1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1例囊性为主的肿瘤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比较均匀,2例囊实性的肿瘤则表现为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囊性部分则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原发性肝癌的MRI表现及特征,以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40例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结果 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延迟强化,门静脉、延迟期仍呈持续强化.原发性肝癌T1WI呈较低或较高信号,TF2WI呈混杂高信号,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表现.两者的强化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平扫对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价值有限,LAVA MRI增强技术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原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9例小肠原发淋巴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见肠壁不规则增厚、T1WI信号减低,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累及肠管周径1/2以上,长度39 cm,伴壁结节或肿块;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多见(4/9),与肠壁增厚并存;6例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征。结论小肠原发淋巴瘤以肠壁围管性增厚为主,T1WI信号减低,T2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显着高信号,肠壁增厚的管腔呈动脉瘤样扩张是其特征性表现,MRI常规扫描结合DWI有助于提高小肠原发淋巴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