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42例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近期跟踪观察情况。结果:在42例MPP患儿中胸部X线以右肺片状阴影最多占54.6%,其次为左肺片状阴影占30.9%,双肺片状阴影占4.8%,双肺中内带点状阴影占9.7%,合并肺不张(CT诊断)3例,占7.6%,合并胸腔积液8例,占19.5%,合并腹腔积液3例,占7.6%。心肌受损7例占16.6%,皮疹3例,肝脏受损5例。结论:支原体肺炎虽可致多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病变严重导致死亡者少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赵志芬 《中原医刊》2009,(13):48-4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6例患儿7个月~1岁发病9例,占7.1%,1—3岁发病31例,占24.6%,4~7岁发病54例,占42.9%,8—11岁发病32例,占25.4%。咳嗽126例,占100%,发热78例,占61.9%,72例无肺部体征,占57.1%。胸部X线表现右肺病变36例,占28.6%,左肺24例,占19.O%,双肺66例,占52.4%,呈现小片状或云絮状阴影伴双侧或单侧肋膈角变钝46例,占36.5%,肺纹理增粗伴肺门影增大36例,占28.6%,节段性或大叶性高密度影24例,占19.0%,单纯肺门阴影增大20例,占15.9%。血清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全部阳性。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13.5%病例有并发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俞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87-8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MPP)患儿95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热伴咳嗽67例(70.5%),单纯性咳嗽28例。半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两肺呈大片状阴影45例(47.4%)。多数患儿(86.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MPP好发于儿童,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将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无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262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损的113例,占43.1%。其中消化系统受累57例,占50.4%;泌尿系统受累38例,占33.6%;心血管系统受累25例,占22.1%;血液系统受累22例,占19.5%;神经系统受累7例,占6.2%,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受累5例,占4.4%。2个脏器受累患儿22例,占19.5%;3个以上脏器受累8例,占7.1%;②研究组热程≥10 d、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叶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发病7 d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发病10 d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是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其中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患儿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3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6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婴幼儿为主。发热162例(82.65%),持续性咳嗽124例(63.27%)。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05例(53.57%),呈间质性损害35例(17.86%),大片状阴影23例(11.73%)。多数患儿(60.7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婴幼儿,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郑运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94-19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观察52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率,分析其年龄特征,并作腹泻的病因学检查。结果:52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48例(9.2%),用药后继发腹泻176例(33.7%),合计224例(42.9%),且婴幼儿所占比例大(65.6%),合并轮状病毒和继发真菌感染的比例也大,共43例,其他组无1例。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小儿腹泻.其腹泻与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抗生素的应用、合并和继发真菌感染有关,应加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观察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热65例(94.20%),不发热4例(5.80%)。持续性咳嗽69例(100%)。双侧斑片状阴影34例(49.28%),单侧斑片状阴影25例(36.23%),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0例(14.49%)。多数患儿(69.5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3周均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和诊治。方法对80例确诊为MP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3~10岁42例(52.5%),发热56例(70%),持续性咳嗽72例(90%),多数肺部可闻及干啰音,胸片呈斑点状阴影36例,呈阶段性肺炎22例,呈间质性损害13例,表现肺门影增浓8例,大多患者(8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22例,全部病例均有肺外并发症,64例静脉使用红霉素,后改阿奇霉素口服治疗,40例痊愈。结论MPP好发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其肺外并发症常见,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马淑华  王静 《中外医疗》2009,28(18):50-5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疗。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男40侧,女30例年龄6个月~13岁之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胸片检查,肺外并发症,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其中发热50例,持续性咳嗽20例、其中喘息9例干咳30例,早期流涕7例,右倜肺炎25例,左佣肺炎15例,同时累及双肺6例。并发症并胸膜炎9例,胸腔积液12例,肺外并发症占61.48%。60例先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10例仅口服阿奇霉素治疗。46倒痊愈,24例好转。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较严重,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64例诊断明确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①64例患者中,男35例(58.6%),女29例(41.4%)。年龄〈1岁2例(3.1%),1—3岁14例(21.8%),4~7岁18例(28.1%),8—10岁20例(31.2%),〉10岁10例(15.6%)。②病变影像局限于单侧的病变中,右侧30例(69.8%),左侧13例(30.2%)。右侧明显多于左侧;多个叶段受累(65.5%)多于单个叶段受累(34.3%);各叶段受累情况分析以右下叶最多,共22例(34.2%),其次为右中叶(18.7%)、左上叶(18.7%)。③病变影像以大片实变影最多(84.3%),余分别为胸腔积液(31.2%)、肺不张(25.0%)、肺门淋巴结肿大(15.6%)和散在斑片状影(12.5%),年龄不同影像改变也有一定差异。结论儿童MPP年长儿发病率高于婴幼儿,右肺发病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多,其影像特点与年龄有关,胸部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儿童MP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胸部CR片10例显示大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10例为淡片状模糊阴影,6例为纹理模糊,2例为纹理增粗;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肺不张3例,合并膈肌粘连1例。右肺改变13例,左肺改变9例,两侧均有改变6例。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改变多种多样,以间质改变为主,轻重不一,以大片状高密度影及淡片状阴影为主约占71.4%,以单侧为主约占78.6%,重者呈大片高密度影或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轻者仅为肺纹理模糊或肺纹理增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LISA)检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肺炎组111份血清中,特异性IgM检测阳性40份(36.04%);对照组30份血清检测均阴性。40份阳性血清中,8型病毒及支原体IgM检测阳性50例次,其中RSV1例(0.9%),ADV317例(6.3%),MP5例(4.5%),HSV1未检出;33份(29.7%)检测出1种特异性IgM,7份(6.3%)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特异性IgM.结论:病毒及支原体为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南方的病原学分布与北方不同,多种病原可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徽省芜湖市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一定的流行病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013年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测出致病菌的103例肺炎患儿中,MPP 77例(占74.76%),不同性别支原体构成为男45例(77.6%),女32例(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季节的支原体构成比分别为春季53.1%、夏季81.3%、秋季94.7%、冬季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各年龄段支原体构成比比较:3岁以内74.1%,4~6岁79.2%,7~9岁87.5%,10岁以上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秋冬季是本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小儿支原体肺炎构成比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3月间108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71.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77.7%,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88.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48%,但CRP大多升高(52.8%)。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79.6%。28例有肺外合并症,占25.9%,常见渗出性胸膜炎,贫血、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43例,占56.5%;3岁以上患儿33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23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罗音者6例,占18.2%,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2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875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急性期后3个月胸片或肺CT仍存在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者共58例,作为后遗症组,随机选取60例急性期后1个月内胸片或肺CT正常的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年龄、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部病变部位及类型、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后遗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6月~1岁发病例数占11.5%;1~3岁占36.5%;4~7岁占26.9%;8~16岁占25%。发热占80.8%;咳嗽占100%;75%有肺部体征。肺部X线表现为以后右肺病变为主的肺门影增大、肺纹理增粗、小片状及致密增高影。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幼儿、学龄前儿童,7.7%病例有并发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总疗程2~4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以3~6岁居多(占47.8%),均有咳嗽症状,可伴有发热、喘息、多脏器受累,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阴影、斑点状阴影为主,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所有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其临床特点,易侵犯肺外脏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MPP患儿中心电图(ECG)异常的35例,以Olympus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其血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CK、CK—MB。结果:ECG异常35例中,3例为传导阻滞(窦房、左前分支及室内阻滞各1例),1例为结性心律,余均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并以aVF及Ⅱ导联最为常见。住院期间复查ECG26例,24例(68.5%)于出院前已恢复正常,ECC恢复时平均病程14.82d。20例心肌酶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占57.1%,余15例LDH〉570U/L5例,HBDH〉220U/L10例,CK〉180U/L2例。CK—MB正常27例(77.14%),增高8例(22.8%),最高为28U/L。200例MPP患儿中,仅8例CK—MB增高患儿可明确诊断合并心肌损伤,占4.0%。结论:MPP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中,ECC异常较心肌酶更为重要。在缺乏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及其他客观依据时,若仅有某种心肌酶升高而无ECC异常,不能诊断为心肌损伤。在警惕心脏受损的同时,也应尽可能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12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实验室检查与合并症,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125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合并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为87-2%。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0.0%,但中性粒细胞增高占60.8%;有65.6%的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有53.6%的患儿血沉增快;58.4%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24.0%的患儿肝酶增高;16.8%的患儿尿酸增高。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74.4%,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2.4%。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5.6%(107/125),右侧(63例)多于左侧(44例),下叶(73/107)多于中上叶。65例(52%)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18例,泌尿系统受累15例,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累各8例,皮肤受累7例,此外尚有腹痛、贫血、肌肉痛及结膜炎。结论:小儿MP肺炎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呈现多样改变,肺外合并症多,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提高对MP肺炎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的认识,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