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变化的特点及其在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方面的应用。方法:按空腹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减低组(IGT)及2型糖尿病组(T2DM)各60例,各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测定空腹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TI、PI。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分析。结果:空腹IRI和TI的变化为IRI值在DM组和IGT组低于NGT组(P<0.05);TI值DM组IGT组>NGT组(P<0.05)。TI/IRI的比值DM组IGT组>NGT组。结论:血清IRI和TI水平均可用于计算胰岛素抵抗,TI/IRI比值是反映β细胞功能的良好指标,特别是临床判断T2DM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指导药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初诊首次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半年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MI、FBG、PBG、HbA1c、空腹C肽和餐后2小时C肽.结果:胰岛素治疗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其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文迪雅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新诊断2型DM患者分为两组。单用组42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联用组26例,胰岛素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做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30、60、120、180min血糖(BG)、C肽(CP)水平等,根据结果计算△CP30/△BG30等。评估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2型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结果两组均使FBG、2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且联用组显著优于单用组(P<0.01)。两组均可改善△CP30/△BG30;联用组△CP30/△BG30明显增加,显著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对于新诊断2型DM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的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可明显降低血糖,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如果胰岛素与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野县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初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娟娟 《华夏医学》2020,33(2):65-6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其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实验组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胰岛素(TI)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水平在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不同。方法:对141例受试者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分别测定各时点血糖(PG)、TI、IRI及胰岛素原(PI),其中正常糖耐量(NGT)组35例、2型糖尿病(T2DM)组106例,用精氨酸刺激试验后TI/PG、(TI+PI)/PG和IRI/PG的增值及曲线下面积来评价β细胞功能。结果:①TI/PG与(TI+PI)/PG及IRI/PG的增值无论在NGT组还是T2DM组均有相关性(r=0.68~0.99,均P〈0.01),其曲线下面积亦有类似现象(r=0.62~0.99,均P〈0.01)。②TI/PG的增值与曲线下面积在NGT组和T2DM组均相关(r分别为0.96、0.82,均P〈0.019。③以TI、(TI+PI)和IRI分别计算的HOMA—IR在T2DM组明显高于NGT组(均P〈0.01)。④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证实T2DM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结论:TI较IRI更能客观地反映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抵抗程度,但在无条件检测TI的情况下IRI也可推广使用,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79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自愿的原则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4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9例),进行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事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强化治疗第2天,CSII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MSII组,第7天CSII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MSII组。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CSII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MSII组(48h比144h)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强化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的面积、Homa-β、Homa-I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CSII组2例次(5%),MSII组9例次(23%)。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更适合作为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中ⅡT与RT对降低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对比ⅡT与RT的疗效之间的差异.方法新诊断T2DM连续住院患者286例,随机分为ⅡT与RT 2组,ⅡT组的184例,RT组102例.ⅡT组中,有症状亚组112例,病程<6mo 48例,病程>6mo 64例;无症状亚组72例,病程<6mo 32例,病程>6mo 4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C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ⅡT组与RT组相比,基础C肽值升高[△FCP(0.42±0.07) vs (0.14±0.03)P<0.05];TEPCP 2h增加[(3.49±0.37) vs (2.95±0.38),P<0.05];血糖达标率升高(FPG 136/184 vs 34/112 P<0.05;PPG 2h 115/184 vs 24/112P<0.05); ⅡT组内强化治疗后,无症状亚组与有症状亚组相比,FPG和PPG降低[FPG(6.56±1.02) vs (9.65±1.3),P<0.05; PPG2h (7.61±0.73) vs (10.65±1.17),P<0.05];FCP和PCP升高[FCP (1.22±0.37) vs (1.09±0.22),P<0.05;PCP 2h (6.44±2.79) vs (14.62±2.18),P<0.05].无症状亚组中病程<6月和病程>6月两小组相比,治疗后FPG与PPG降低[FPG(5.6±0.6) vs (7.3±0.7),P<0.01;PPG 2h (6.9±1.2) vs (8.1±4.8),P<0.01];FCP与PCP升高[FCP(1.5±1.1) vs (1.0±0.36),P<0.01;PCP 2h (7.6±2.0) vs (5.5±2.3),P<0.01].结论治疗后血糖浓度的降低、血糖的达标率,C肽水平的升高、葡萄糖刺激后C肽反应倍数的增加ⅡT组优于RT组.提示在ⅡT方案中高血糖的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程度与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时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36例初发T2DM并空腹血糖(FPG)≥11.1 mmol/L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配合午餐及晚餐前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2周后停药随诊观察。结果:甘精胰岛素治疗2周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随访患者中最长的已有4个月不用药物,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就能很好地控制。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T2DM患者,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73例1型和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变化。结果:强化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在75gOGTT实验中,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血清胰岛素和c-肽明显升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好转。  相似文献   

11.
精氨酸刺激试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快速注射精氨酸的不良反应及刺激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了解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分别对45例正常糖耐量、31例糖耐量减退、11例1型糖尿病和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同时观察并记录注射精氨酸后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过程。结果 静脉快速注射精氨酸后部分受试者出现短暂、轻微的口内金属感或舌头短暂麻刺、灼热感,但能耐受,推注后2min内可基本消失。对不同糖耐量水平的受试者,精氨酸均不引起血糖明显升高。结论 精氨酸刺激试验具有安全、简单、易行、经济、耗时短、易于规范化的优点,可用于各种糖耐量水平的人群评估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94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对照性研究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内平均胰岛素分泌量正常者52例(55.32%),降低者39例(41.5%),升高者3例(3.19%).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反应的不均一性与病人空腹血糖水平有关,随空腹血糖升高,平均胰岛素分泌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而提示,轻型或早期NIDDM患者的病理生理异常主要在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而胰岛素分泌功能保持相对正常;对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则较为突出,对这部分病人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Han XY  Liu CY  Ji LN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63-2467
目的探讨NeumD1/BETA2基因在中国北方地区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PCR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88名2型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NeuroD1/BETA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突变筛查,对发现的变异进行DNA序列分析证实,并对130名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临床表型的差别。结果在NeuroD1/BETA2基因的筛查中发现多态性A45T和突变Gly12Arg,其中A45T在病人和正常人中的频率分别是19.7%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发现携带A45T的个体比A45A个体有较低的B细胞功能。仅在一个家系中发现Gly12Arg突变,且与糖尿病共分离。在正常人未筛查到此突变。结论NeumD1/BETA2基因的多态性A45T在中国人群的家族性2型糖尿病相关,NeuroD1/BETA2基因或附近的基因与中国人群家族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Gly12Arg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突变。  相似文献   

15.
分析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7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合并高血压组38人。所有病人行馒头餐试验,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血脂,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ISI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ISI与高血压显著负相关(OR=0.4391P=0.0311)。结论:提示NIDDM病人合并高血压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在NIDDM病人中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眼底检查正常,治疗后数个月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1例新发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6个月出现进展性DR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机制.胰岛素治疗有可能诱发某些异质性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前应常规检查眼底,实施短期胰...  相似文献   

17.
Li YB  Zhu HL  Yao B  Huang ZM  Ou XZ  Xiao YB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02-60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及追加量,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和Homaβ等。结果经2周CSII治疗,126例(91.3%)患者用泵期间血糖控制达标,12例(8.7%)未达标。与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治疗前FBG较高(16mmol/L±5mmol/L比13mmol/L±4mmol/L)、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值较低(17±10比36±25),ΔAUC(治疗后AUC-治疗前AUC)较低,治疗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结论更严重的高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DED)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无记名问卷形式,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自我评分,对904例已婚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应用降压药物等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DED的关系。结果DED患病率为67.7%(612/90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吸烟、饮酒与DED发生独立相关,病程每增加5年、年龄每增加10岁、HbAlc每增加2%、收缩压每增加30mmHg(1mmI-is=0.133kPa)、吸烟史优势比(OR值)分另0为1.96、1.25、2.32、1.12和1.67(P〈0.05),饮酒史OR值为4.37(P〈0.01)。结论DED患病率较高,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吸烟、饮酒与其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知信行"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的影响.方法 在教育大课堂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接受"知信行"营养教育干预,同时选择100例接受常规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糖尿病相关营养知识、生化监测指标等作为观察指标,干预期限为6个月.结果 干预组中有98例完成随诊.干预组患者在糖尿病营养知识、营养素摄入量以及代谢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0.9)%和(7.7±2.3)%(t=6.421,P<0.01),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9±0.8)mmol/L和(3.4±0.8)mmol/L(t=13.191,P<0.01).结论 "知信行"营养教育坚持开展个体化治疗,使患者增进知识,改变对待营养治疗的态度,并进一步付诸行动,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最终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