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比,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接受正常控制血糖药物,配合使用依帕司他治疗,改善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控制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2.
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洛汀新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洛汀新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素氮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洛汀新)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痛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108例合并糖尿病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80mg/天),依那普利组(10mg/天),联合治疗组即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80mg/天+依那普利10mg/天),3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各组治疗4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钾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均有下降,且联用组较单用组下降更显著,而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钾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比单药使用更能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11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纯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另一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用洛汀新10 mg/d,治疗1年。观察2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情况。结果洛汀新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20)。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能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聪 《河北医学》2009,15(12):1447-144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测定糖尿病患者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人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军  王文耕  欧冬梅  杨益枫 《吉林医学》2010,31(27):4719-472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前列地尔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和治疗组(常规治疗,依帕司他、前列地尔联合用药)两组,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血清肌酐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改善值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9.
蒙诺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清  邵凤民 《中原医刊》2006,33(16):33-34
目的观察蒙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在早期DN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对60例早期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蒙诺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DN患者采用蒙诺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HbAlc及血脂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蒙诺)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DN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比较,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取85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及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控制,服用药物控制血糖血压达标.厄贝沙坦组患者应用安博维片150 mg,每日2次;试验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5粒,每日3次;对照组继续血糖及血压控制,观察期共12周.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肾功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同时血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变化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治疗12周后可使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量显著下降,并对脂代谢有改善作用;②复方丹参滴丸在短期内(12周)对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改善作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方能确定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肾病或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MAU)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以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即留取24小时尿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MAU),并经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控制血糖后再次复查24hMAU,根据结果分为正常MAU组、一过性MAU组和早期肾病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生化指标及CRP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MAU组相比,一过性MAU组的CRP水平显著升高,早期肾病组的血压、CR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肾病或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褪黑素与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0例,均维持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控制高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缬沙坦80mg/d,联合治疗组用缬沙坦80mg/d,同时加用褪黑素10mg/d。应用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单缬沙坦治疗组24h尿白蛋白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褪黑素与撷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方法 将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两组患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治疗方法不变,治疗组加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凯时)10μg,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结果 治疗组:A组(早期肾病组)与B组(临床肾病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前列地尔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4.
赵国宏 《当代医学》2009,15(10):145-14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同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能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常规中尿蛋白检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及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的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74例与正常对照40例,随机尿同时进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及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根据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结果分组,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组45人中有23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超过正常范围,说明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尿蛋白阴性的部分的病例中,已经有了肾脏的早期损伤。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检测在提示糖尿病人早期肾损伤的阳性率高于试纸带法,P<0.01;除Ⅰ组外,糖尿病患者各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各组间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只作尿常规检测不能早期发现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标志;为切实保证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监测及DN早期预防,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兼顾糖尿病诊断、血糖监测、糖尿病肾病筛查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及血压水平对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糖尿病普查中发现的糖尿病(DM)95例,糖耐量异常(IGT)158例及血糖正常者180例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UAn)检测。结果:UAE在血糖正常、IGT及 DM组,以及血压正常、临界高血压及高血压组均呈逐渐升高,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微量白蛋白尿及高血压发生率在血糖正常、IGT及DM组亦逐渐升高。结论:肾脏损害可在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早期阶段,高血压发生与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振红 《海南医学》2007,18(1):135-135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糖尿病患者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人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蛋白、胆固醇、肾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常规降糖、控制血压、调脂治疗;银杏达莫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尿蛋白、胆固醇、肾功能改变.结果:治疗后银杏达莫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有明显下降(P<0.01),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降低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从而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怡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国  刘艳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47-748
目的观察怡开(TPK)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怡开组)40例,对照组(洛汀新组)40例。两组控制血糖、血压方法相同,对照组口服洛汀新10 mg,1次/d;治疗组口服怡开240 u,3次/d。两组疗程为3个月。结果和洛汀新组相比,怡开组治疗3个月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短时间内口服怡开有较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