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减压手术中DSEP改善程度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对2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在术前及术后9周(8-10周)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减压手术中DSEP的波幅增高,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术后DSEP波幅较术前增高(P<0.05,P<0.01);潜伏期缩短(P<0.05,P<0.01)。分析认为,脊神经根减压手术前DSEP变化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术中DSEP波幅改善可预示手术的满意结果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2.
腰神经根的薄层断面和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阐明腰神经根在薄层断面和CT断面上椎间行程及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穿刺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腰椎间隙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腰神经椎根间行程的形态及其周围毗邻结构.选择53例经CT扫描无椎体和椎间盘病变的断面图像与薄层断面对照分析.结果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腰椎间隙,共计48层,每层厚度为1.0 mm,每层断面所显示的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及其周围结构清晰;CT图像清晰显示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腰神经根椎间行程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标本,无节段性数据缺损,厚度均匀.腰神经根椎间走行和形态变化较大,穿刺路径与毗邻的腰神经根、上关节突、髂骨翼和血管等结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对经手术治疗的21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作了临床分析。持续性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间歇性跛行是其主要症状,但临床体征不明显。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多发生在腰_4及腰_5神经根管。腰椎的退行性变是其主要原因。脊髓造影对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诊断是唯一较可靠的方法。CT扫描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使神经根管彻底的减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经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的15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5神经根管狭窄97例,S1神经根管狭窄61例。男性96例,女性62例;年龄45—67岁,平均5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5—4年,平均2.6年;体力劳动者13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术后1—5年随访,手术治疗效果:优147例,良11例。结论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是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腰骶神经根病患者60例,均行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ODI及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周及6、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6、12个月ODI和VAS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发生并发症10例:切口表浅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7 d后恢复,一过性感觉减退6例、一过性肌力降低2例、一过性感觉麻木1例。结论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为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腿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以此主诉就诊。对于腰腿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近年来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6]。单云官[7]将腰神经走行的全程称为腰神经通道,腰神经通道的任何部分及其内容如发生病变均可产生腰腿痛。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受压后最易产生临床症状,现对其走行、分支及腰神经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进行简要综述。1腰神经根与腰神经通道1.1腰神经根(lumbar nerve root)腰神经根自脊髓发出,穿出硬脊膜囊后,前、后根居于固有的根鞘内,至椎间管外口远侧根鞘续为神经外膜,神经根向前下外斜行。1.2腰神经通道(lumbar nerve root pathway)腰神经根经上关节突旁沟、侧隐窝、盘黄间隙至椎间管外口,这段狭窄的骨纤维性通道即腰神经通道。Casey[8]将该通道分为三区。入口区:指神经根离开硬脊膜囊到峡部上缘,前壁为椎体后缘和椎间盘,后壁由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构成。此区最容易产生压迫。中区:位于椎板外侧的峡部和椎弓根下部,此区的神经结构为脊神经节,占空间较大,对轻微刺激较敏感。出口区:指...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一直认为它是腰骶神经根痛的主要原因。到了80年代水溶性脊髓造影剂和CT广泛用于临床,逐注意到腰骶神经根痛和神经根管狭窄的关系。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阴性探查的手术病例,常常将临床症状归结于神经根管狭窄,做了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术后,临床症状有的消失,有的亦然存在。为了在术中即能确定和排除神经根管狭窄,减少神经根管减压的盲目性,我们自行设计出一种神经根  相似文献   

8.
腰神经通道狭窄症的致病因素及减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神经通道狭窄症的致病因素及减压技术山东省济宁市煤矿骨科医院(273516)潘若惠腰神经根卡压是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腰神经通道获得性或发育性原因所致的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本院自1988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治疗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适应证、手术要点、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于入院24小时内先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行交通性脑积水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结果:5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术后扩大脑室均得到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较前改善。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后交通性脑积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DLRPN患者16例,以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为依据,进行选择性神经检测,包括腓总神经、单/双侧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结果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胫神经检测19条,11条异常;腓总神经19条,12条异常。感觉神经传导结果显示,精神经检测21条,11例异常;腓总神经工13条,异常9条;腓肠神经12条,5例异常。结论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具有致残与阶段性特点,完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后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翻修手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上的变化,了解手术治疗效果及是否有手术并发症的产生。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3年半,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26例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基本恢复正常。2例随访时间不长,仍诉患侧肢体麻木、乏力;另2例因压迫时间长,术后恢复缓慢。结论:临床上需严格掌握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对于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后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有效。  相似文献   

12.
曹锋标 《吉林医学》2014,(34):7599-76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程度、髓核密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径指数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诊断时应采用CT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4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退行性改变33例,脊柱侧弯4例,1-3度发现滑脱8例,病变节段主要为:2节节段狭窄患者共32例,其中腰4-骶1节段占21例,腰3-5节段占11例,3节节段狭窄患者13例,均为腰3骶1节段。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在患者手术后的6-3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依据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判定(由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定),45例患者总的疗效优良率为88.89%。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使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的减压比较彻底,值得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6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运用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及腰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3.5年,平均12个月,复查X线示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钉及松动现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基本消失7例,无明显缓解5例(可3例,差2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91.3%。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与髓核摘除术等。术中通过“C”臂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 ,于后正中做1~ 2个长约 1 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 ,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 ,钻除部分椎板 ,置入内窥镜 ,于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 ,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732例 ,随访 3个月~ 3年。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6 40例 ,良 6 9例 ,可 18例 ,差 5例。优良率为 97%。 3例改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论 该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可减少创伤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李德全  书敏克 《医学文选》2005,24(4):475-476
目的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和GSS(GeneralSpineSystem)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腰椎椎板减压,椎体间植骨和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27例症状完全消失,12例症状基本消失,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GSS脊柱内固定系统和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复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2000年初-2006年底收治的50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行单纯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150例,行单纯椎管扩大术,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定,侧弯118例,行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 随访卜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像学变化。方法将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对病变节段附近的阳性反应点进行闭合性松解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改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椎管C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 ,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 (1/ 4~ 1/ 3) ,切除黄韧带 ,两侧小关节内缘有限切除 (<1/ 3)。结果  12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经 1年随访疗效佳。结论 腰椎管C形减压术既可以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 ,又可以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