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与消毒标准株对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抗性差异。方法以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观察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不同时间对2株不同来源的分支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4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1、5、10和20min对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的杀灭率分别为85.13%、98.86%、99.916%和100%;对消毒标准株的杀灭率分别为84.97%、98.83%、99.92%和99.9999%。结论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和消毒标准株对4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75%乙醇、万福金安、“84”消毒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对四株分支杆菌的抵抗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5种消毒液中,75%乙醇是一种最常用的消毒剂,杀菌作用快,作用结核茵5min可杀死;“84”消毒液属含氯的消毒剂,在医院的使用也较广泛,但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不甚理想,对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无效。2%戊二醛作用40min后仍生长,过氧乙酸是浓度越高作用越好。上述情况表明各种分支杆菌对不同种类消毒剂抵抗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为医院消毒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消毒剂对细菌最低杀菌浓度( MBC)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检测方法,评估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结果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BC值分别为500、20000、2500 mg/L,MIC值分别为250、5000、315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MBC值分别为250、10000、1250 mg/L,MIC值分别为125、2500、78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质控菌ATCC27853、ATCC25922的MBC值分别2500、10000、1250 mg/L,MIC值分别为125、2500、78 mg/L。 PCR方法检测到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含有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5株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和质控菌株未检测出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结论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和MBC值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明显升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抗性的产生与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 ation polymorph ism,SSCP)分析鉴定253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16S rRNA PCR-寡核苷酸探针与待测菌株生物素标记的16S rR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分析28种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支杆菌菌株,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是特异的。253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198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55株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经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法分析,198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36株鉴定为非结核分支杆菌,分别与相对应的特异探针杂交,另19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结论:16S rRNA PCR-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可用于鉴定临床分离株分支杆菌菌种。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对类杆菌抗性基因和抗性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寻找出能有效阻断耐药基因传播的措施,并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医院内感染耐药基因传播与表达的影响因素,作者对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亚胺培南抗性株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克隆,获得了1.7kb的亚胺培南抗性基因片段,而且其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DH5中稳定传代和表达。以随机引物法,用地高辛配基标记亚胺培南抗性基因制备探针,对临床分离的40株类杆菌进行亚胺培南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株亚胺培南抗性株出现杂交信号,38株亚胺培南敏感株无杂交信号。提示亚胺培南抗性基因探针可用于类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戊二醛、1︰10施康及75%乙醇的抗性情况。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检测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戊二醛、1︰10施康及75%乙醇的抗性情况,同时与ATCC25923标准菌株进行比较。结果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戊二醛、1︰10施康及75%酒精的抗性率分别为15%、25%及30%。对上述3种消毒剂中1种以上具有抗性为50%,多重抗性率为2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抗消毒剂菌株,提示医院消毒工作要合理使用消毒剂,防止耐消毒剂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郑越  吴雪琼  冯端浩  张灵霞 《广东医学》2003,24(12):1306-1307
目的 构建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Ag85A编码基因的DNA疫苗。方法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g85A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l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重组子筛选、鉴定。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用Ag85A引物PER扩增出1041bp特异性片段,以重组子DNA为模板用Ag85A引物PCR扩增为阳性,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可见目的片段,所测定序列与报道的Ag85A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结核分支杆菌Ag85A基因真核表达株,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深圳市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的基因。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m)-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方法分析深圳龟分支杆菌分离株的16S rRNA,根据其电泳图谱与标准株的相似性进行鉴定。结果:35株龟分支杆菌分离株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的SSCP图谱对比,6株显示出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相似的图谱,29株显示出不同的图谱。结论:应用PCR-SSCP方法可将深圳市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分为两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为从分子水平对类杆菌抗性基因和抗性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茁能有效阻断耐药基因传播的措施,并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医院内感染耐药基因传播与表达的影响因素,作者对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亚胺培南抗性株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克隆,获得了1.7kb的亚胺培南抗性基因片段,而且其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蓖DH5中稳定传代和表达。以随机引物法,用地高与基标记亚胺培南抗性基因制备探针,对临床分离的40株类杆菌进行亚胺培南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深圳某医院术后龟状分支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22例患,取病灶区病变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染色与镜检;并对分离的菌株作常规电镜样品制备、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铀铅染色,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2例病例标本中9例为结核样肉芽肿病变,13例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电镜下观察分离菌株呈长杆状,形态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ATCC1977)基本相似,核糖体电子密度较标准株深。结论 此次龟状分支杆菌院内感染的组织病理改变呈多样性,其离菌株超微结构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ATCCl977)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结核分枝杆菌pcHSP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以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 6 5kU基因为基础的核酸疫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中 ,扩增出HSP6 5的编码基因 ,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 ,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的相应酶切位点 ,并将此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重组质粒的插入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HSP6 5。结论 :以HSP6 5编码基因为基础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以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HSP65)和汉坦病毒G2糖蛋白重组融合基因为基础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和出血热防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中.扩增出HSP65的编码基因,从T-H8205G2质粒扩增出G2糖蛋白的编码基因.经相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并将此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NIH3T3细胞.用SDS-PAGE、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特异性。结果 获得正向插入的pcDNA3.1/ His-HSP65-G2重组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05kD.与理论预期大小一致.并且可与汉坦病毒H8205株的腹水抗体和HSP65单抗起特异反应。表明构建的pcDNA3.1/His-HSP65-G2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具有抗原性。结论 编码HSP65和G2抗原基因的重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3.
结核杆菌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65KD(HSP6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HSP65,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从结核杆菌H37Rv株的基因组中扩增HSP65基因,克隆到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A中,构建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65基因的表达。结果所克隆的HSP65基因片段经测序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有HSP65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杆菌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有效表达,为构建双抗原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以及在整体动物水平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膜芯片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 1 6SrDNA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分析鉴定 1 4 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设计与合成用于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 1 6SrDNA寡核苷酸探针 ,制作膜芯片 ,与待测菌株生物素标记的 1 6SrD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 1 4 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经 1 6SrDNAPCR SSCP初步鉴定 ,1 33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7株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经膜芯片杂交分析 ,1 33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7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中 ,1株鉴定为戈登分支杆菌 ,1株为土分支杆菌 ,1株为偶发分支杆菌 ,1株为胞内分支杆菌 ,另 3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分析 2 8种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和 9种非分支杆菌菌株 ,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是特异的。结论 1 6SrDNAPCR 膜芯片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 ,可用于鉴定分支杆菌菌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PCR 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γpoB基因突变 ,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 (RFP)耐药性的意义。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5 0例耐RFP(单耐和多耐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例RFP敏感菌株、35例耐RFP肺结核患者痰标本 ,采用PCR SSCP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结核杆菌γpoB基因突变。结果 :5 0例耐RFP菌株中有 45例PCR SSCP条带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条带有明显差别 ,与药敏试验结果做对比 ,PCR SSCP检测敏感性为 90 % ,特异性为 10 0 % ;12例敏感菌株与H37Rv条带一致 ,35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 ,2 1份痰PCR扩增阳性 ,15份SSCP图谱与H37Rv图谱有差别 ,而用PCR SSCP 2 8份图谱与H37Rv有差别 ,阳性率为 80 %。结论 :PCR 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γpoB基因突变快速、简便、易行 ,有望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快速测定 ,并将成为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尿素酶试验的方法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液体结核分支杆菌的培养基加尿素和酚红指示剂,高压消毒灭菌,将分离纯培养鉴定的500株结核分支杆菌接种其中,再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结核分支杆菌的药物进行培养。同时用传统的绝对浓度法对500株结核分支杆菌进行耐药性测定,观测并比较结果。结果500株尿素酶法与传统的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O.10)。结论利用尿素酶试验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PCR-SSCP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病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探讨PCR-SSCP作为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提取耐INH、RFP、SM的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PCR-SSCP分析,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rpsL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并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照。结果:30株耐多药株中,耐RPF、INH、SM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0%(27/30)、63%(19/30)、53%(16/30)。3个基因联合突变共8株(26.7%),2个基因联合突变共18株(60%),即26株(86.7%)。单基因突变共2株,2株无基因突变。结论:通过PCR-SSCP方法可检测出绝大部分耐多药结核病的耐药基因,rpoB、katG、rpsL基因突变与本地区结核杆菌对RFP、INH、SM耐药性有关。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比,PCR-SSCP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指导临床用药的先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薛永朝  单晓萍  孙莉  陈朝旺 《医学综述》2013,19(7):1321-132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以期对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273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细菌鉴别和药敏试验(KB法),并进行多重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72%,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36.62%和14.65%,绝大多数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多重耐药菌的合理监测及联合用药方案对降低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以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和汉坦病毒G2重组融合基因为基础的核酸疫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中,扩增出HSP65的编码基因,从T—H8205G2质粒扩增出G2蛋白的编码基因,经相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并将此重组质粒通过酶切、SDS—PAGE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结果 获得正向插入的pcDNA3.1/His—HSP65-G2重组表达质粒,与理论预期大小一致。结论 以编码HSP65和G2抗原基因的重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和出血热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