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而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为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现将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探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尿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菌尿证的阳性率增加。因此,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导尿并留置尿管是一项住院患者常用的护理技术,但是伴随留置导尿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留置导尿者发生尿路感染占院内尿路感染的66.52%,当天插尿管者发生尿路感染占3.43%,老年人长期留置尿管的菌尿发生率几乎达100%,且有多菌丛生长。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是严峻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现将老年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的原因与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严重烧伤病人长期留至导尿时的尿路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本交通过1996年住院的20例严重烧伤病人留至导尿标本定期培养,对细菌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随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率明显增加,留至导尿管20天感染率达100%,前期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2%,后期真菌感染明显增加,以高里念球菌为主占12.1%。主要原因为:1.长期留置导尿,尿管压迫尿道粘膜,引起粘膜损伤导致感染。2.严重烧伤病人常并发会网部烧伤,局部创面感染,细菌沿尿管外壁逆行感染。3.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报除导尿管,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严重烧伤病人长期置导尿时的尿路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本文通过1996年住院的20例严重烧伤病人置导尿标本定期培养,对细菌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随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率明显增加,留置导尿管20天感染率达1005,前期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2%,后期真菌感染明显增加,以高里念珠菌为主占12.1%。主要原因为:1.长期留置导尿,尿管压迫尿道粘膜,引起粘膜  相似文献   

7.
留置导尿是目前观察危重患者尿量及治疗排尿困难的常用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针对ICU多数病人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导尿术是护理常见的技术操作,由导尿术及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40%左右,居于首位,其中约75%~80%患者的尿路感染由导尿引起,对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及手术患者已构成较大威胁。临床上引起排尿异常的原因复杂,而伴随性尿路感染则是一种常见的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预防医院泌尿系统感染已引起众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42%,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其中93%由留置尿管引起。由于临床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不断发生改变,为及时了解我院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现状及耐药性变化,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笔者对我院近两年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分离的3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导尿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是各科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的基本手段。但尿道插管引起的感染在医源性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琚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40%左右,其发病率为2%~5%,其中约75%~80%的病人的尿路感染由导尿引起。因此,预防和减少导尿及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是我们临床医护人员的因该重视的一个问题,给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属侵入性操 作项目之一。若操作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减少留置导尿的 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提高对 留置导尿护理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 1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1-3] UTIC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霍红旭报告[1]国 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病例占20.8%~31.7%, 其中37.3%~56.0%为UTIC。在留置尿管的人群 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死亡 率高达 13%~30%。 Righ…  相似文献   

12.
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导尿管放置后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探讨导尿管放置后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留置导尿是一项缓解病人尿潴留症状与及时准确记录尿量的重要临床基础操作,但同时又是引发逆行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报道在所有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尿路感染约占40%,而尿路感染中有80%由于留置尿管引起^[1],  相似文献   

14.
刘小燕 《全科护理》2008,6(12):1072-1072
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是各科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变化的基本手段。但尿道插管引起的感染在医源性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其发病率为2%~5%,其中75%~80%的病人尿路感染由临床导尿引起。因此,预防和减少导尿及留置尿管病人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是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可以给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15.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而留置导尿管超过3d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致原发病情复杂,延缓了疾病的恢复。对于神经原性膀胱病人膀胱感染可致使膀胱平滑肌变性,膀胱挛缩,而丧失自主膀胱形成的机会。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探讨了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hospital-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HAUTI)是最普遍的院内感染,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全美每年有超过100万的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发生,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陶映等-20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中发现,以留置尿管者最多,占18%。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产科留置导尿病人医院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观察和尿样细菌培养,对住院患者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1 648例留置尿管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158例,感染率为9.5%。尿管留置时间1~5 d,尿路感染率由5.68%增加到43.18%,其中22例患者重复导尿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率达到100%。158例尿路感染中有12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80%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结论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随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截瘫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为侵入性治疗手段,常可引发泌尿系感染。有文献报道,医院获得性感染有40%为尿路感染,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长期留置导尿管,因尿路感染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机会增多,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故尿管护理质量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尿常规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对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697例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88例,感染率为12.6%。留置导尿管1~5d,感染率由5.68%增加到43.18%;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重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率100%。88例尿路感染中,32例尿细菌培养为阳性,80%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20%为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结论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随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导尿术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基础技术之一,是协助临床诊断、观察尿量、解除患者排尿困难的基本手段。而导尿管留置体内所发生的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有很大比例,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尿路留置导尿管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且一旦发生,其病死率可高达13%—30%。如此严重的症侯,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