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术后痛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过程。然而,对术后痛的治疗效果至今仍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研究所用的模型主要是炎性痛模型。手术痛是否和炎性痛的机制一致呢?最近,霍普金斯大学的Pogatzki Zahn EM等用切伤痛小鼠模型研究切伤后热痛觉过敏的外周和脊髓机制。在敲除了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小鼠进行的行为实验表明,与炎性痛模型观察到的一致,TRPV1也参与切伤后热(而非机械)痛觉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不同年龄SD大鼠内脏感觉神经元上辣椒素受体(TRPV1)介导的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急性分离7~9 d和21~23 d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神经元,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分离的神经元上记录辣椒素激活TRPV1受体后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 ①7~9 d和21~23 d大鼠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膜电容分别为(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后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50~300g,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恢复良好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三组大鼠均在右侧跖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注射前5min LR组和HR组分别经右侧颈内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5μg/kg/min、30μg/kg/min,对照组(C组)泵注生理盐水至注射后5min停止泵注.记录福尔马林注射后第一阶段(0~5min)和第二阶段(15~90min)内累计舔爪时间和注射后2h,L4~5脊髓后角Ⅰ-Ⅱ、Ⅲ-Ⅳ、Ⅴ-Ⅵ板层c-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结果: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5μg/kg/min和30μg/kg/min均可完全抑制第一阶段疼痛行为,推迟第二阶段的疼痛行为开始和中止,HR组尤为显著(P<0.01),但第二阶段总的累计舔爪时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脊髓c-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应用瑞芬太尼不加重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辣椒饮食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独特保护因 素。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辣椒素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 要综述辣椒素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们实验室从局部肿瘤细胞产生甲醛的角度(相对于环境中的甲醛污染物,我们称之为内源性甲醛),探讨转移性骨癌痛的新机制。在转移性骨癌痛模型中,侵润入骨髓中的肿瘤细胞,通过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1)、SHMT2及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histone demethylase 1,LSD1)的催化产生甲醛。此内源性甲醛能激活伤害性感觉神经纤维上的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member 1,TRPV1),导致骨癌痛;另一方面,在癌细胞骨转移的情形下,骨质破坏增加的同时激活了成骨细胞,这些激活的成骨细胞释放出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后者通过其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上调外周神经纤维上的TRPV1受体。这样,升高的内源性甲醛激活TRPV1受体,导致转移性骨癌痛的发生。这为我们深入理解转移性骨癌痛的机制以及潜在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腺苷是痛觉通路中疼痛反应的调节因子之一。在四种腺苷受体(A1、A2A、A2B、A3)中,腺苷作用于A2A受体被认为有致痛作用,这种作用被认为是刺激了感觉神经末梢的腺苷酸环化酶增加了cAMP水平所致。而腺苷A2A受体缺失的小鼠对热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另外有报道A2A受体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氟柠檬酸(fluorocitrate,FCA)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后,对比观察足底注射福尔马林(formalin)模型大鼠热痛敏行为及脊髓后角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OX4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组(F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NS+F组)、鞘内注射FCA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FCA+F组),每组8只。采用向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2.5%formalin(120μl)造成动物的伤害性刺激模型。造模后先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pawwithdrawalthermal latency,PWTL),然后灌注取脊髓组织切片进行抗c-Fos、抗GFAP和抗OX42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足底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缩短,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增加,且在脊髓后角浅层有大量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与blank照组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预先鞘内注射FCA再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延长,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1),同时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与F组和N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可明显减轻大鼠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的痛觉过敏作用,脊髓胶质细胞主动参与了疼痛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受体在腹腔注射内皮素-1 引起内脏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TRPV1)在内皮素(ET-1)引起内脏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RPV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及其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均接受腹腔内注射0.6%醋酸(10ml/kg,n=6)和硫酸镁(60 mg/kg,n=6),以及按50、25、12.5、4μg/kg注射ET-1(每组每一剂量n=10),注射后观察小鼠的行为,记录扭体反应的情况.结果:WT小鼠在硫酸镁或醋酸腹腔内注射后均引起扭体,而KO小鼠没有出现扭体.两组注射ET-1后均出现扭体,呈剂量依赖性,但WT组在各剂量时扭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KO组,扭体次数在剂量为50、25和12.5μg/kg时明显高于KO组.结论:腹腔注射ET-1能够引起内脏痛,其机制之一在于激活了TRPV1.  相似文献   

9.
局部应用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有效减轻了辣椒素诱发的机械性痛觉过敏,且未观察到氯胺酮的局部和全身性副作用,但其对热痛觉过敏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近来研究证实末梢的NMDA受体与炎症伴随的热痛觉过敏有关,末梢的NMDA受体对调节正常皮肤的伤害性感受器反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福尔马林(formalin)模型和完全福氏佐剂(CFA)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环氧合酶两种亚型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福尔马林模型疼痛中枢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3只,右侧后肢足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μl作为对照组。福尔马林组注射5%福尔马林液100μl;CFA组注射CFA 100μl。注射后6 h、3 d和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蛋白定量分析。结果:福尔马林组环氧合酶-1在注射后3 d和14 d有明显的增加,环氧合酶-2没有明显的增加;CFA组环氧合酶-1没有明显的变化,环氧合酶-2在CFA注射后6h和第3 d有明显的增加。结论:福尔马林模型的中枢机制与慢性炎症痛不同,长期疼痛敏感行为可能是外周型神经病理性痛敏。环氧合酶-1和-2可能都参与疼痛的中枢机制,环氧合酶-2在疼痛的早期或发生中起作用,而环氧合酶-1可能参与疼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VR)在ET-1引起热痛觉过敏和自发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辣椒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及其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分为KO组与WT组,两组分别按0pmol、100pmol、200pmol、400pmol的剂量足底皮下注射ET-1(溶于10μl磷酸盐缓冲液,每组每一剂量n=6),测量注药前和注药60min后的热痛阈值以及注药1h内咬或舐注射侧肢体的时间。结果:ET-1注射1h后引起WT组动物热逃避时间缩短,KO组无明显变化。注射ET-1后两组动物均引起咬或舐注射侧肢体时间增加,但KO组时间明显短于WT组。结论:ET-1引起的热痛觉过敏和自发痛通过VR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型钙通道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内脏炎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福尔马林直肠致炎组(F);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组(IT),插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aCl);插管内注射SNX-111组(SNX-111)。记录实验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反应,致痛后以15 min为一个时间段,共记录8个时间段,计2 h,分别计算疼痛分数;福尔马林致痛后30 min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La3 阻断技术测定L6~S1~2阶段脊髓细胞内Ca2 含量。结果:F、IT组与NaCl组8个时间段内疼痛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IT组与F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SNX-111组与NaCl组在致痛后75 min内疼痛分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F、IT组与NaCl组在福尔马林致痛后30 min脊髓细胞内Ca2 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IT组与F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SNX-111组与NaCl组相比Ca2 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SNX-111能明显减轻福尔马林内脏炎症痛行为反应,降低脊髓内Ca2 含量,提示N型钙通道可能在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感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Vulvodynia is characterised by painful burning sensation, allodynia and hyperalgesia in the region of the vulval vestibulus. While in many patients the cause of vulvodynia remains uncertain, we and others have previously shown increased intraepithelial and papillary innervation in vulvodynia. The vanilloid receptor VR1 (TRPV1) is expressed by nociceptors, and is triggered by capsaicin, noxious heat, protons, and chemicals produced during inflamm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how increased papillary VR1 fibres by immunostaining and image analysis in vulvodynia tissues compared to controls (p<0.002). VR1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percentage area immunostained was expressed as a ratio of VR1 to PGP 9.5, a pan-neuronal marker (P=0.01). VR1-positive fine epidermal fibres also appeared to be increased in vulvodynia tissues, by inspection. Fibres immunoreactive to the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SNS1/PN3 (Nav1.8), also expressed by nociceptors, were relatively scarce in both vulvodynia and control tissues. We hypothesize that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R1 by nociceptors could mediate some of the symptoms in vulvodynia, for which systemic or topical specific VR1 antagonists may provide nove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体C3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81只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三组(n=27):A组:假手术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组;C组:CCI模型补体C3干预组。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并取腰5、6脊髓节段测定GFAP mRNA和GFAP表达。结果 :术前三个组小鼠热和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术后1天A组热和机械痛阈下降,其后恢复。B组和C组继续下降,C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天,B组和C组胶质细胞激活轻微,术后第3、7天B组和C组脊髓组织GFAP mRNA和GFAP表达量逐渐增加,且C组其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结论 :补体C3的存在与神经病理性模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显著相关,并由此影响到慢性疼痛状态的出现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 (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 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 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性白介素1(IL-1)作用于腰椎间盘引起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并探讨其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20只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动物,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外源性IL-1注入实验组大鼠的腰5/6椎间盘内,在注入后的不同时间点监测L1、L3神经节诱发电位的幅度和潜伏期及L2脊神经节自发性放电频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对比,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观察IL-1对腰椎神经传入冲动的影响.结果:在腰5/6椎间盘内注入外源性IL-1后的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大鼠的L1、L3神经节诱发电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潜伏期明显缩短,同时L2脊神经自发性放电的频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IL-1注入5/6椎间盘内可在短时间内导致L1、L3节段传入神经冲动增加,L2脊神经节自发性放电频率增加,这可能表明L1~L3背根节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神经传入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复方致炎剂(inflammation soup,IS)1 d组(IS 1 d组)、实验IS 3 d组(IS 3 d组)和实验IS 6 d组(IS 6 d组)。在雄性SD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实验组分别给予1 d、3 d、6 d IS 20μl/d及对照组给予6天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TRPV1在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均可见TRPV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上TRPV1蛋白表达量、阳性细胞数及mRNA明显升高,以实验IS 6 d组最高(P<0.05)。结论: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增加。TRPV1表达上调可能是偏头痛外周敏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电针抑制内脏痛诱发的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痛放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是否参与内脏痛信息的传递及电针的作用。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①内脏痛对大鼠MD诱发放电的影响;②电针对内脏痛刺激诱发的大鼠MD痛放电的影响,并均以外踝为非穴位对照。结果:①内脏痛可在MD引导出诱发放电;②电针可明显抑制内脏痛诱发的MD痛放电,并具明显的穴位特异性。结论:MD不仅接受痛信息的传递,并且在针刺镇内脏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