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方法:64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两组均用免疫抑制治疗,试验组加用膜肾方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疾病总疗效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抗PLA2R-Ab指标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尿素、血尿酸水平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予陈氏肾9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6.7%、59.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肾9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用于常规西药治疗不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通络愈肾方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IM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依那普利(或缬沙坦)、双嘧达莫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愈肾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等指标的改变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TP、PLT、D-D、MPA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药物性库欣综合征发生率4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愈肾方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IMN患者尿蛋白,改善高凝状态,拮抗激素毒副反应,无明显出血风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客观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机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的汤方,观察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脂、血浆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结果: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改善,血脂和尿蛋白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1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廷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3):40-41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次,1次/d。治疗组200例参芪膜肾颗粒。湿热较重加清热膜肾冲剂;肾气虚加固肾颗粒;肾阳虚加益肾颗粒;脾虚腹泻加补脾益肠丸;低蛋白血症或严重浮肿加黑料豆颗粒;严重水肿加黄芪注射液。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存率、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86例,缓解8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84.50%,生存率93.00%。对照组完全缓解41例,缓解110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75.50%,生存率85.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扶正祛风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扶正祛风方,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变化并比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E-选择素(CD62E)、血小板计数(PLT)、CD8+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为37.21%、88.37%,高于对照组的20.93%、7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抑制尿蛋白形成,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现有中文临床试验文献依照循证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文献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0—2015年)。以"膜性肾病"或"膜性肾炎"或"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43篇。对43篇文献进行方法学分析发现临床研究方法表述不详,随机方法描述模糊,未采用盲法,只有部分文献报道了退出或撤出病例数量及理由。因此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存在方法学质量底下,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低下及临床研究设计不足的问题。结论:虽然目前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较差,但是我国学者仍然从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对IMN具有确实的疗效,并有高质量临床文献发表。今后需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使研究具有对比重复性,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加味升降散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加味升降散对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降散,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浮肿、倦怠乏力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浮肿、倦怠乏力、纳呆口腻、腹胀身重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浮肿、倦怠乏力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显著(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个月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所上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个月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所下降(P0.05),总胆固醇下降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加味升降散具有减轻IM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活血方联合西药防控卒中后医院感染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清热活血方。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感染确诊时(T0)、抗感染治疗3 d时(T1)、抗感染治疗7 d时(T2)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热活血方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炎症因子过度表达而能维持抗炎和致炎平衡,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充。 相似文献
15.
肾炎1号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肾炎1号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确诊为IgA肾病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例口服肾炎1号(由旱莲草、小蓟、蒲黄、藕节、生地黄、当归、丹参、生甘草、女贞子、柴胡、黄芩等组成),对照组12例口服西药洛汀新。2组均以6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1.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炎1号方治疗IgA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医辨证为阳虚型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氯沙坦,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颗粒剂止消温肾宁,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包括中医症状、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9%,与对照组70.9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肾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化浊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9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肾衰3号颗粒剂,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白术、葛根、淫羊藿、山茱萸等,观察近期、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pro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Uprot、Scr、BUN、TG、TC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同时副作用的发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肾衰3号颗粒剂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N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多在肾、脾,病性多为气虚、湿热、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之证,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药方治疗IMN的核心用药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清热理气冲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胃电图及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清热理气冲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胃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对32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腹胀、腹痛、早饱、嗳气、反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8种症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给予清热理气冲剂口服6天,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胃电图与SPECT核素胃排空。结果除呕吐外其他7种症状评分和总症状积分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胃动过缓和胃动过速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1);胃正常慢波、主功率及主频均有显著升高(P〈0.01,P〈0.05,P〈0.05);75min以后各时相胃排空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胃半排空时间显著缩短(P〈0.01);总症状积分改善与胃半排空时间改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929,P〈0.01)。结论清热理气冲剂通过调节胃电节律和功率,增加胃动力,提高胃排空功能,从而改善了FD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