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莹 《预防医学论坛》2000,6(2):166-167
[目的 ]采取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措施 ,进一步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方法 ]对东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 14 48‰ ,早产儿、出生缺陷儿、低体重儿死亡率与正常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10 3 4 62、447 67、92 0 73 ,P <0 0 1) ;≥ 3 0岁组孕产妇及经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与 <3 0岁组孕产妇及初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0 85 ,P <0 0 1) ;7d内新生儿死因以缺氧窒息居首位( 4 4 3 5 % ) ;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 ( χ2 =13 3 5 ,P <0 0 1)。 [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重点在农村 ;必须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 ,特别是孕早期 ( 13周内 )保健 ,及时纠正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利用2000—2002年珠海市围产期保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本市人口的1.8倍、2.3倍,P<0.01,差异有显著性。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0.70‰,新生儿死亡率为12.18‰,早产率为5.24‰,低出生体重率为5.41%。流动人口新生儿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及肺炎。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率低于本市人口,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率高于本市人口,与孕期保健质量低有关,需加强对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及高危儿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红塔区围产儿死亡率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为下步工作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云南省及玉溪市两级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辖区内孕满 2 8周及其以上出生的活产、死胎死产及 0~ 4岁儿童死亡者进行监测。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 15 .45‰ ,1990年的 2 2 .93‰降低到 2 0 0 0年的 10 .5 9‰。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第一因素为出生窒息(占 32 .6 % ) ,第二因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占 2 6 .47% ) ,出生缺陷成为不可忽视的死因。结论 要进一步降低红塔区围产儿死亡率必须从解决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这三方面的问题着手。  相似文献   

4.
产前诊断系统管理——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深圳市围产儿生存质量变化趋势及孕产期系统保健结合产前诊断系统管理的干预成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 993~ 2 0 0 1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围产儿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和干预研究。结果 :9年累计监测围产儿 2 9758例 (活产新生儿 2 940 4例 ) ,深圳市人民医院 (简称市医 )、市医系统保健对象、非系统保健对象 1 993~ 2 0 0 1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 8.0 7‰、 4.2 2‰、 9.61‰ ;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5.92‰、 1 .88‰、 7.56‰ ;出生缺陷率分别为 1 7.74‰、 4.34‰、 2 3.1 3‰ ,系统保健对象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明显低于非系统保健对象 (P<0 .0 0 5)。市医系统保健对象围产儿死亡率由 1 993年的 1 4 .90‰下降为 2 0 0 0年的 2 .0 3‰ ,2 0 0 1年为 0 ;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由 1 993年的 5.0 2‰下降为 2 0 0 0年的 0 .68‰ ;2 0 0 1年为 0 ;出生缺陷率由 1 993年的 1 1 .59‰下降为 2 0 0 1年的 2 .85‰。结论 :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结合产前诊断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1992—1998年新生儿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掌握北京市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 ,及时调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 【方法】 对 1992~ 1998年北京市新生儿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7年来北京市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显著 ,1992年为 10 .0‰ ,1998年为 6.1‰ ( χ2 =5 8.92 ,P <0 .0 0 1)。每年的出生窒息均为新生儿死亡第一位死因 ,构成比为 17.7‰~ 2 5 .3‰。 【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关键要降低出生窒息的死亡率 ,同时也要提高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预防、监护和治疗水平 ,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系统保健、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 ,对盐都县 1991~ 1998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依据盐都县妇幼保健所 1991~ 1998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统计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凡孕满 2 8周胎儿出生 (体重≥ 10 0 0 g)至 7天内死亡者为围产儿死亡。2 结果与分析2 .1  1991~ 1998年盐都县合计出生 6 542 9人 ,围产儿死亡 1370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2 0 .94‰。其中新生儿死亡 6 70例 ,新生儿死亡率为 10 .2 4‰ ;死胎 334例 ,死产 36 6例。历年围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新生儿死亡率则波动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10县市1993-2005年围产儿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10县市围产儿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10个县市单胎妊娠满20周的围产儿532454人,计算围产儿死亡率,描述其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中国10县市199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7.7‰(4118/532454);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南方城市围产儿死亡率依次降低,分别为11.7‰(610/532454),7.6‰(3006/532454),5.9‰(502/532454),不同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05);1993-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χ2=911.364,P0.005)。结论 1993-2005年10县市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不同地区、季节及人群的围产儿死亡率有差异;应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水平和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市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效果,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改善新生儿的生存结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在上海市接产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情况。结果:①2005~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5.04‰,新生儿死亡率为1.6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56%,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为9.32‰。②后三年(2008~2010年)与前三年(2005~2007年)相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显著低于前三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非本市户籍者的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死亡率均较前三年显著下降(P<0.05)。③产科医生、助产士的培训覆盖率和在实际参与窒息复苏抢救的应用中均高于新生儿科和儿科医生。结论:通过全覆盖规范培训所有与分娩相关的医务人员,可显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因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寻求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对医院连续性监测的方法,监测内容为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按孕妇居住时间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2组人群,列表分析及x2检验。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7.3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2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0.22‰,P<0.01,2组人群差异非常显著;出生缺陷从2000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6.8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6‰,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3‰.p<0.05,2组人群差异显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从2000年的70.35‰下降到2004年的22.66‰.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2.19‰,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几发生率为45.34‰,p>0.05.2组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尽早开始围产期保健,为流动人口创造卫生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10.
提倡规律产前检查降低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总结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方法收集1986年1月~2003年3月间的285例多胎妊娠(双胎妊娠275例,3胎妊娠10例)共580例围产儿,总结其围产期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并以1993年和2002年共计2 453例单胎妊娠的并发症作为对照,分析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多胎妊娠并发症高,主要为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与单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是58.6‰(34/580),较同期的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死胎与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50.0%.死胎中有致死性畸形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死亡3例,原因不明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2例致死性畸形,其余15例均为早产儿,平均孕周为31.5周,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儿肺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感染、心衰;除外畸形,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最为密切.③规律产前检查与无规律产前检查组比较,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胎妊娠并发症较单胎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加,早产是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产前保健对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从而降低多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