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局围神经卡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手术松解来研究治疗。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术式应用临床48例,方法:在Mackinnon所设计了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神经卡压松解四种不同疗法的优劣。分组:A组仅击除卡压;B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C组去除卡压后行高压氧冶疗。D组去除卡压后用手术刀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术中不同时间(1~4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同时应用术中肌电监测技术。结果:动物实验揭示神经卡压物去除后再切开神经外膜,然后行高压氧治疗.此种方法为较理想的神经忙压松解术式。结论:术中应用肌电持续监测技术.有效地促进丁手术方法的准确性与手水操作的精确性,提高丁周围神经手术的疗效。临床应用48例病人、43例随访12~18个月.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卡压损伤引起神经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损伤后组织学改变与卡压时间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n=15),其中45只制备成神经卡压模型,A组:神经卡压1周后去除硅胶管;B组:神经卡压2周后去除硅胶管;C组:神经卡压3周后去除硅胶管。D组:只分离神经不进行卡压。各组分别于去除卡压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各组神经卡压区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轴突肿胀和阶段性脱髓鞘改变,卡压时间越长病理变化越重。卡压松解后1-5周,A组卡压区域和远端的脱髓鞘改变与B、C组相比明显减轻。结论:周围神经卡压损伤程度与卡压时间成正比,及早去除卡压有利于损伤神经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3.
4.
周围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围神经卡压是一种周围神经特定部位受到卡压而引起的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是手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白1854年Sir James Paget最早描述了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一腕管综合征以来,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通过许多学者在临床和解剖等多方面的不懈探索.在其病因、解剖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据卡压性质分为急性卡压和慢性卡压。急性卡压可造成神经内外血流的阻断而影响神经功能。慢性卡压可引起神经内缺血、缺氧,进而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如不解除卡压.可引起神经营养障碍,最终可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经皮电刺激对慢性神经卡压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电刺激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40只大白鼠采用Mackinnon所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在卡压20周后,分成4组进行实验:A组:不减压组;B组:减压组;C组:减压+电刺激组;D组:仅做电刺激组。结果 C组电生理与病理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神经减压+电刺激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声像图变化,以及卡压时间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均分为5组。4只分离坐骨神经不进行卡压,作为对照组;16只分为4组,分离坐骨神经后,分别神经卡压2,4,6,8周,作为卡压2周组、卡压4周组、卡压6周组、卡压8周组;各组分别去除卡压后即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检查。超声观察坐骨神经的直径、连续性、外膜边缘整齐与否及内部回声情况;诱发电位仪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对照组在观察时间段内未见明显改变。各卡压组随卡压时间的延长,神经卡压段及两端内径逐渐增粗,卡压两端局部形成瘤样改变,内部回声逐渐减低,线性回声连续性差,神经外膜逐渐增厚,MNCV和SNCV随着卡压时间延长而减慢。各卡压组神经卡压区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轴突肿胀和阶段性脱髓鞘改变,卡压时间越长病理变化越重。卡压2周组神经束内髓鞘轴索和神经束膜纤维出现明显水肿,余各卡压组可见髓鞘崩解,轴突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逐渐明显。各卡压组坐骨神经远端、近端直径较对照组增大,MNCV和SNCV较对照组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卡压组坐骨神经直径与MNCV和SNCV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和-0.69,P0.05)。结论超声可实时、准确地反映神经慢性损伤后形态的动态变化,周围神经卡压损伤程度与卡压时间成正相关,及早去除卡压有利于损伤神经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9.
随着肌骨超声评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特有的影像探查优势,弥补了传统检查的不足,使其逐渐成为诊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超声表现基础上,学者们通过研究提出了针对各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量化标准,以及其他诊断参考指标,本文就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肘外侧疼痛解除与其相关周围神经卡压点局封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6例肘外侧疼痛患者的相关周围神经卡压点及肘外侧压痛处作局部封闭,每周1次,连续3次。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肘外侧疼痛可能与周围神经卡压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 )对周围神经卡压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对中重度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各30 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通过单纯神经松解术和神经松解术联合使用mNGF 的二种治疗方法,比较患者神经功能及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腕管综合征联合治疗组患者拇短展肌CMAP 的潜伏期(LAT )由术前的(8.0±0.2)ms 降至术后的(4.6±0.2)ms,手功能优良率达93.3% ;手术治疗组患者拇短展肌CMAP 的LAT 由术前的(7.8±0.1)ms 降至术后的(5.9±0.4)ms,手功能优良率达73.3%,两组术后LAT 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肘管综合征联合治疗组患者尺神经传导速度(MNCV )由术前的(31.3±0.4)m/s 增至术后的(40.8±0.3)m/s,手功能优良率达86.7% ;手术治疗组患者MNCV 由术前的(29.7±0.7)m/s 增至术后的(37.1±0.5)m/s,手功能优良率达66.7%.两组术后MNCV 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联合使用mNGF 对受累神经和手功能恢复的效果均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且mNGF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征(PNC)与双卡综合征(D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65例疑诊为上肢PNC患者进行EMG检查,常规检测正中、尺、桡、肌皮、腋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以及正中、尺神经的F波,两侧对比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265例患者中,符合单侧... 相似文献
17.
18.
王立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7,19(2):122-122
周围神经病变中抗GM1抗体与电生理关系的探讨王立军康德王宣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是周围神经糖脂的主要成份。本文对周围神经病变中抗GM1抗体与临床电生理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对象和... 相似文献
19.
曲尼司特对单纯周围神经慢性瘢痕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Tranilast)对单纯慢性卡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按照Bennett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动物患肢热板试验,神经传导速度,组织病理学和微细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右下肢热逃避反射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变短,对照组坐骨神经为神经周围或神经束间炎性反应,轴索变性,大量的轴索发芽,再生的有髓纤维及神经束再生。实验组有效地预防了早期神经的炎性反应和轴索的变性。结论:Tranilast在大鼠单纯慢性卡压性神经病变模型中有对瘢痕增生抑制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5例单纯内镜手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5例单纯内镜下行神经减压术患者加强术前心理疏导、术后病情观察及适时适当康复训练指导等有效护理.结果 5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周围神经卡压微创手术后早期(24小时)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神经及肌肉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