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经方每起沉疴,现举例报道如下。1柴胡桂枝汤治发热刘某,女,28岁,营业员。1996年6月19日入院。发烧伴恶寒1wk。患者本月11日值夜班睡眠受凉后感恶寒发热,头痛,腓肠肌酸痛,在本单位医务室查体温为38.5℃,服感冒清和复方氨基比林...  相似文献   

2.
厚朴大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厚朴、大黄、枳实三药组成,具有降气下逆、通淤泄饮之功。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急症,疗效满意。现择例介绍如下: 病案举例 (一)肺痈李某,男,30岁。1986年5月10日初诊。自诉:早几天感冒,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粘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胀满,咳时尤剧,呼吸急促,大便干结,曾服药罔效而求治于余。刻诊:精神差,呈急性病容,脉浮数,苔薄黄。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临证中用《伤寒论》方治疗急症,常获佳效,现介绍两例.1 麻疹合并肺炎罗某,男,8岁,1994年4月7日初诊.患儿5天前始发热,微咳,流涕,两眼结膜充血.2天后出现皮疹,遍及全身,体若燔炭,曾自服安乃近、银花露,汗出热稍退,继而发热,并见咳嗽喘促,烦躁不安,嗜睡,手足时有抽搐,求医某医院.白细胞15.4×10~9/L,NO.76,L0.24.胸片见两肺小片状模糊影,呈蝶形改变.诊断为麻疹并发肺炎,嘱住院治疗.因经济拮据不愿住院,返家,后邀余出诊.患儿目赤多眵,口干唇燥裂,皮疹隐约可  相似文献   

4.
刘玉敏 《河南中医》2004,24(10):10-11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急性出血、急性脘腹痛、胸痛、暴喘、暴吐、暴利、高热、昏迷、谵妄、厥证、中毒等急、危重症做了系统总结,首创六经辨证论治典范,论中理、法、方、药俱备,为后世抢救治疗急、危重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将笔者临床救治急、危重症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已故全国名老中医王玉玲擅用经方治疗小儿疾病。笔者曾有幸拜其门下,耳濡目染,深受教益,在 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经方治疗小儿急症,亦多收获。兹举数案,以示一斑。 1葛根芩连愈痢疾   葛根芩连汤原为治疗太阳病误用攻里而致伤寒二阳合病之主方。临证但见小儿湿热内蕴、痢下赤白者,用之常获良效。   黄某,男, 5岁。 1997年 8月 15日初诊。患儿 3d前发热,大便赤白粘冻、日行 6~ 7次。曾在某院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用先锋必静滴治疗 3d未已。刻诊:发热,大便赤白粘冻、日行 4~ 5次,伴腹痛,里急后重,纳谷尚可,口干溲黄…  相似文献   

6.
例1:厚朴七物汤治愈肠梗阻赵××,男51岁。门诊号:59626。1985年9月23日9时突然腹部绞痛难忍,无呕吐,略有畏寒,先后稀软便2次,在原单位注射654-2(10毫克)无效。既往无腹痛史及手术史。24日晨4时来我院外科急诊。当时检查急性病容,心肺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有明显压痛,未见移动性浊音。腹透结果:腹中下部有两个气液面,大者超过3厘米直径,结肠区及降结肠有胀气,膈下无游离气体。X线诊断;小肠远端单纯性肠梗阻。病人不同意手术。当时白细胞计数10.2×10~9/L(10200/mm~3),中性81%,单核3%,淋巴15%,嗜酸性1%。心电图正常。外科给  相似文献   

7.
1上消化道出血——附子泻心汤 王某,男,36岁,农民,1994年6月 8日初诊。素有胃窦炎之病史,稍有寒温失宜,或饮食失节,即感上腹部胀痛不适。近因农忙日夜辛劳,加之饥饱不一,忽然口吐鲜血,吐血后畏寒,胸中痞闷,现其面色红赤,扪之足胫冷,诊脉浮芤,显系心火上炎,形成上热自热,下寒自寒现象。现吐血未止,急则治标,拟“釜底抽薪”法,但病者有恶寒感觉,虑及阳虚,遂决定先于附子泻心汤,以三黄泻心火,使热下行,附子固护阳气。处方:生大黄9g,黄芩6g,黄连9g,附子9g。1剂,水煎2次,频服。次日复诊,血止…  相似文献   

8.
<正> 经方,立法严谨,配伍精当,临床运用,疗效显著。本文。就经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举案3则,加以简述。 1 食道癌出血 罗某,男,58岁,干部。因呃逆伴呕吐咖啡色液体1周,于1992年11月9日入院。近半月来自觉心下痞满不适,饮食时胸后有隐痛及轻微梗阻感,经胃镜及病理切片报告,诊为食道下段癌,症见:面色不荣,时呕黑色  相似文献   

9.
清开灵合经方治疗高血压急症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高血压危象孙某 ,男 ,51岁 ,工人 ,1 999年 9月 1 0日初诊。患原发性高血压 1 0年、慢性胆囊炎 3年。初服小量复方降压片即可控制 ,后来每日服 9片效仍不佳。1 997年 5月去济南某医院诊治 ,嘱用阶梯疗法 ,以双氢克尿噻、卡托普剂、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药物治疗 ,2年来基本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今年初继服上药效果欠佳 ,舒张压曾达 1 4.7k Pa,头晕胀痛时发 ,再加服络活喜、北京降压 0号 ,病情再度得以控制。近因家务操劳过甚、饮酒、睡眠不足等因病又复发 ,自感头晕胀痛 ,视物模糊 ,站立不稳 ,心烦心悸 ,出汗 ,恶心欲呕 ,口苦 ,右胁…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新中医》2005,37(8):83-83
1不完全性肠梗阻 邢某,女,48岁,2003年10月5日初诊.曾行阑尾切除术6年余.术后2年每年腹痛发作1~2次,痞满,不思饮食,予以灌肠、输液治疗,疼痛可缓解,此次突发腹痛,急诊入院.诊见:腹胀痛拒按,心烦,发热,大便3天未解,舌红、苔黄燥,脉浮紧.腹部X线透视示:中腹有胀气,少量液平.  相似文献   

11.
<正>经方出自仲景,为千百年来经实践验证而永盛不衰的效方,其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科学性,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效验性。经方组成以精明简炼、配伍恰当、药少效宏而为后世所推崇。对于临床急症通过及时给药,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病痛,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就运用经方辨治急症的验案介绍如下。1柴胡桂枝汤治疗食管癌发热案石某,男性,70岁,2013年9月22日初诊。患食管癌5个月,未行放化疗治疗。发热12 d,在本院肿瘤科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经方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赞誉。张仲景所创六经辨证提纲,对高热、亡阳、厥逆等内科急症,已经总结了较系统的辩证施治规律,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至今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虽然,中医内科急症涉及范围极广,但临床实践证明,精当的辨析病机,不断地拓宽经方的运用范围,以经方治疗中医内科急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兹选择几例介绍如下。1小柴胡汤小柴胡场的病机,一般认为是“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夹杂”,而以小柴胡场和解之,坦其o和解”含义很广,既可调和寒热,又可疏肝利胆;既可调和脾胃,又可分消上下,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  相似文献   

15.
一、急性心肌梗塞李某某,男,64岁,教师。1984年3月15日会诊。患者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已年余,近四天胸骨后频发刀割样疼痛,日十余发,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经输液(激化液、能量合剂)、输氧和服西药片剂,而痛发不减,故邀余会诊。临诊痛势正发,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头面汗出,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弦滑。观其脉症,乃属心阳不振,痰瘀阻络,宗温通心阳,祛痰活络法,方用自拟温胆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党参30克,黄芪30克,橘红20克,半夏12克,  相似文献   

16.
失眠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 152,说明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灵枢·邪客》阐述了失眠的病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1]126,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方剂为“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因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厥气又有虚实之分,根据虚实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相似文献   

17.
18.
郭名起 《河北中医》2007,29(5):431-432
笔者临证应用经方治疗多种西医久治无效之疑难病症,或其效不显之垂危患者,往往立竿见影,疗效较好。兹举例如下。1惊恐崔某,女,39岁。2001-07-21T12:00就诊。5个月前深夜突受惊吓,身出大汗,身寒肢厥。初为惊悸不眠,后则日夜恐惧不安,夜晚不敢独宿,即使有多人陪伴,也难以安寐而时  相似文献   

19.
张淑英 《河南中医》2006,26(7):17-17
笔者临证遇疑难皮肤病时,喜用经方治之,每收奇效,现总结如下。1泻心汤治重症痤疮李某,女,22岁,某大学在校学生,2005年1月4日初诊。面部额、颧、颊等处见紫红豆粒大丘疹数十个,散在发生,持续1年余,豆疹微痛痒,面色较重。经多方治疗无效,性情急躁,带下色黄,大便秘结,尿黄,舌尖红,  相似文献   

20.
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举隅江永县卫生防疫站(425400)唐庆愈主题词雷诺病/中医药疗法,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用,聋/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治疗应用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雷诺氏病王某,女,23岁,未婚,工人。1994年12月16日初诊。自诉发病2年,曾经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