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与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与心率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与Ⅱ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安全、有效,复合咪达唑仑后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2.
杨博  招伟贤  廖敏  林明  贺必梅 《广东医学》2008,29(8):1261-126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静脉全身麻醉乳腺手术中的镇痛效应。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全身麻醉。实验组在麻醉前30min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和2/100Hz疏密波,经皮肤电极持续刺激手术侧合谷和内关穴直至手术结束。以抑制50%手术切皮体动反应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ED50)、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及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消耗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使瑞芬太尼切皮时血浆靶浓度ED50减少0.33ng/ml,约降低14.3%。在乳腺手术中可减少丙泊酚用量17%、瑞芬太尼用量26%。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中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加强麻醉镇痛作用,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3.
王棕皆  曾繁培  钱彬 《西部医学》2017,29(9):1233-1236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34例。电刺激组采用麻醉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合谷(LI4)、内关(PC6)和足三里(ST36)30 min;对照组未行穴位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小时QOR 40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者术后24 小时QOR 40评分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单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时所需的瑞芬太尼目标血浆浓度、心血管应激反应以及术口疼痛、恶心、呕吐、镇静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术口疼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需用较多的瑞芬太尼。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同时探讨其是否能增加镇痛性物质释放及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TAES复合静脉全麻组(D组)、全凭静脉麻醉组(Q组)。2组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D组入室即行内关、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持续至术毕。在相应的时间点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测定各组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统计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随访麻醉相关恶心呕吐、疼痛及电刺激局部皮肤等不良事件。结果D组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整个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均比Q组波动小(P〈0.05),D组能够减少瑞芬太尼用量(P〈0.05),与Q组比较D组β—EP、IL-2含量增加(P〈0.05),术后随访D组恶心呕吐及疼痛发生率也低于Q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同等麻醉深度情况下,既能够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又减少了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苏醒更迅速,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华北石油二部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60例。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术前和术毕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气腹后瑞芬太尼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的意识恢复时间为(7.9±2.2)min,拔管时间为(14.8±2.8)min,止痛时间为(16.9±2.5)min,显著低于芬太尼组的意识恢复时间(11.3±2.1)min,拔管时间(18.9±2.4)min,止痛时间(23.2±3.1)min(P<0.01);瑞芬太尼组的综合VAS评分为(1.8±1.0)分,芬太尼组为(4.3±1.1)分,瑞芬太尼组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及苏醒后躁动,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3.3%(2/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无呼吸抑制及躁动情况发生,而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3.4%,躁动率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谢才姣  陈爱武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80-28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和芬太尼,两组同时吸入1%异氟醚。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即刻及气管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经t检验,两组麻醉诱导后即刻平均压及心率较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速诱导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5 ug/L和3~5 mg/L;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2~3ug/(kg·h),丙泊酚靶控浓度同R组,术中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R组呼吸恢复后至拔管时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1),F组上头架后至手术结束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1),停药后恢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组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榆注全静脉麻醉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苏醒更迅速,但疼痛评分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择期拟行支撑喉镜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组Ⅰ组(n=30)和静吸复合组Ⅱ组(n=30)。两组麻醉诱导相同,Ⅰ组分别连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中维持,Ⅱ组持续吸入1%~2%异氟烷术中维持。观察两组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较Ⅱ组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拔管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瑞芬太尼8 ug/(kg·h),异丙酚1.5 mg/(kg·h)维持;PF组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诱导,以异丙酚1.5mg/(kg·h)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切皮4个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术毕至清醒时间和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诱导后PF组SBP高于PR组(P<0.05);插管时PF组SBP、DBP、MAP和HR均较PR组高(P<0.05);切皮时PF组的HR较PR组高(P<0.05),而SBP、DBP、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毕至清醒的时间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PR组要明显短于PF组(P<0.05).结论 与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能更好地调节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