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胃肠道结石患者的X线与CT表现,探讨X线及CT在胃肠道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结石患者病例,对其X线和CT片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石在胃内的患者通过X线钡餐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结石进入肠道造成完全或者不完全性梗阻,应与肠道肿瘤鉴别,通过X线钡餐及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结论 胃肠道X线钡餐检查为非完全性梗阻胃肠道结石患者首选检查方法;CT可作为胃肠道结石患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在胃肠道结石患者的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普通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资料方法:14例胃溃疡患者,经手术及胃镜证实,其中恶性8例,良性6例。结果:胃的良恶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均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能只依靠单一X线征象就盲目诊断,而应综合考虑或借助于其他检查手段,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15例,包括平滑肿瘤11例,平滑肌肉瘤4例,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3例边缘呈“屋檐征”,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5型,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2例,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4例胃平滑肿瘤(4/7)有“桥”形皱襞形成,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X线表现,并对比后两者诊断结果。65例中X线诊断正确29例,正确率44%,超声诊断正确40例,正确率61%,9例致密型乳腺X线片未见肿块,经B超检查均诊断正确,因此我们认为,年青患者或X线显示致密型乳腺者,利用超声检查很有帮助,尤其在鉴别囊,实性和实性肿块方面准确率高,而中老年患者可先行X线检查,如诊断明确者,可不必再行B超检查。  相似文献   

5.
胃底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静脉曲张(GV),尤其是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EV)者并非少见,但常规钡餐检查的检出率不高,确诊更为困难,作者之一曾就此病与胃底贲门部恶性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作过探讨(1),近年来随着CT,腹腔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国内也因胃内镜及X线双对比检查技术的普及,临床发现更见增多(2-4),本文选择诊断肯定,经精细X线双对比检查的10例分析报告,对本症的X线现特征,特殊X线检查体位,形成GV与EV的病理生理,临床原发疾病的重要性等加以讨论,以期提高本症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管不同息肉样隆起病变的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和良恶性鉴别水平.方法 经病理证实,通过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发现,病变直径<3 cm的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42例,其中食管癌23例,平滑肌瘤11例,息肉 3例,食管囊肿、乳头状瘤、孤立性静脉瘤、炎性假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食管常见肿瘤中,食管癌诊断符合率91.3%,平滑肌瘤符合率90.9%,息肉为66.7%,在剩余的5例少见病中,总诊断符合率为40%.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总正确率为90.5%.结论 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中,对于食管癌和平滑肌瘤的诊断以及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X线钡餐检查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和X线钡餐检查的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食道间质瘤2例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胃间质瘤3例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中上腹不适、腹痛、腹部包块等。恶性肿瘤可有体重减轻,发热,偶有腹腔播散和肝转移症状。X线钡餐检查的影像表现良性间质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可有浅分叶:切线位显示弧形、半圆形充盈缺损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夹角多呈钝角。其表面粘膜展平或消失,部分有小龛影。恶性间质瘤形态不规则,其表面粘膜破坏,有多发龛影。邻近结构有受压改变。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X线钡餐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结合超声内镜和MSCT检查,祢补钡餐的不足。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8.
儿童克隆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传统X线检查方法对儿童克隆病的诊断及其X线征象,以提高该病的X线检查诊断率,方法:28例行肠系钡餐和/或钡灌肠检查诊断为克隆病的患儿,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13例,比较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及分析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结果:肠系钡餐对克隆病的诊断特异性为36.3%,钡灌肠为20.0%,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达66.7%,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易与肠结核,淋巴昆淆,结论:加强对和童克隆的重视,提高对X线征象的认识,以及联合应用肠系钡餐及钡灌肠检查方法将有助于克隆病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胃平滑肌瘤,术前均行X线钡餐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胃平滑肌瘤中腔内型21例,腔外型12例,腔内外型5例。X线钡餐造影26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13例有“桥”形皱襞形成,9例有溃疡形成;CT表现为胃腔内或腔内外相连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X线钡餐造影、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92%。结论: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型和以腔内生长为主的胃平滑肌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对腔外型和以腔外生长为主型显示最有价值,但需与起源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加以鉴别。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常规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腔内型16例。表现为圆形或半圆形充盈缺损,腔外型8例,表现为局部轻度受压。其中21例行CT检查,显示圆形和椭圆形及马蹄型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6例行MR扫描显示肿块,矢状位和冠状位肿块与食管关系密切。结论:食管平滑肌瘤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但有时定性诊断较难,CT与MRI扫描能确定肿瘤大小、范围、性质及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X线检查和24例CT扫描资料,并对同经X线和CT检查的17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X线阳性检出率为66.7%(12/18),CT阳性检出率为95.7%(23/24)。同经X线和CT检查17例中,X线、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7%(11/17)和94.1(16/17)二者联合应用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X线检查根据肿瘤引起的蝶鞍骨质改变做诊断,而CT除可观察骨质改变外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发展方向,两者联合运用,必将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或(和)活检证实的胃平滑肌瘤17例,平滑肌肉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平滑肌肿瘤X线诊断的准确性为74.1%(20/27)。腔内型15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并伴溃疡形成(9/15)。腔外型7例,为胃壁的受压变形;混合型5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CT定性诊断为86.4%(19/22),定位诊断为95.5%(21/22),10例平滑肌瘤直径多在5cm内(80%),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密度多均匀(80%),明显强化。12例平滑肌肉瘤中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者11例(91.7%),倾向于腔外或偏心性生长,肿块内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83.3%),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直径多大于5cm(83.3%)。结论:CT扫描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明显优于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3.
食管裂孔疝X线与内镜5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X线与内镜在裂孔疝诊断中的价值及探讨二者应用优选问题。材料与方法:50例X线与内镜检查对对照分析。结果;X线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均适用于裂孔疝诊断,X线为首选。有反流性食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时应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评价X线平片对右室异常肌束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右室异常肌束73例的X线平片表现,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将此病分为3型:无分流型;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结果;在X线平自上,右室异常肌束可表现下列征象;(1)右室增大与心腰凸出不相称;(2)左室增大与肺血增多不相称;(3)右室流出道入呈局限性缺陷。  相似文献   

15.
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 2 3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 ,分析影像表现特征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2 3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 ,直径 0 .4~ 1.7cm ,平均 0 .98cm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 78.3 %( 18/2 3 )和 10 0 %( 2 3 /2 3 )。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及其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的交界处。最典型的X线表现为狭窄、移行、扩张段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钡潴留。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X线与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00例肺癌经X线平片和断层摄影及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中心型肺癌48例,其中CT确诊42例(87.5%),而X线确诊34例(70.8%),显然,CT优于X线。就周围型肺癌而言,在显示肿块分叶状与毛刺状方面,CT类似于X线,当调整肺窗与纵膈窗的窗宽与窗位时,CT比X线显示得清晰。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67例,CT检出其中48例(72%),而X线只检出16例(24%)。然而,在显示肿物整体形态及边缘状况方面,常规X线胸片及病灶体层片却又比CT好些。结论:X线与CT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诊断各有利弊,要正确合理配合应用来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X线诊断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东 《放射学实践》2002,17(1):21-22
目的:旨在提高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气道透丝异物X线诊断,并与气管支气管镜结果对照,分析其误漏诊原因。结果:误漏诊共16例,其中支气管异物4例。气管异物7例,声门下异物2例,异物性局限性支气管炎3例,结论:对于小儿气道异物病的X线诊断,良好的深呼,吸气相胸片及动态透视结合诊断至关重要,并应按支气管,气管及声门下的顺序逐步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PAVMs相关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PAVMs的影像学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临床表现典型并经相关影像检查确诊。结果:18例PAVMs中,单发病灶11例,双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5例。18例行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CT平扫7例,诊断符合率为85.7%;5例肺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s的其本构筑,X线检查与CT平扫对征象典型的病例可作出诊断,对征象不典型和多发性病变诊断有限度。肺动脉造影是检查和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能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征。螺旋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是诊断PAVMs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囊肿的X线与超声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X线与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输尿管囊肿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2个月-43岁,平均年龄20.6岁。2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例行膀胱造影,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7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16例,5例呈“眼镜蛇头”征,诊断正确率为91.3%(21/23)。B超显示囊肿呈类圆形无回声暗区23例,形态可随排尿而改变,诊断正确率为100%(23/23)。结论:静脉肾盂造影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囊肿可靠性高,二者相互弥补,可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